查看原文
其他

谈到高考公平,我们只能说不可能有绝对公平

不写影评梁鹏飞 风闻社区 2019-08-14



粉丝数:15651

发文数:241


今天是5月8日,距离高考还有整整一个月。

最近关于高考的新闻忽然密集起来。先是所谓的美国高考状元赵思雨,被斯坦福退学了。

然后贵州、广东先后爆出因为高考移民,有去年的考生已经考上清华的被退学;今年的疑似高考移民要清查。

这些关于高考和名校录取的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钻空子。钻规则的空子。

美国的高校和我们国家的高校录取体系截然不同,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规则,都会有空子可钻。

说到高考移民,这早已不是新闻。

在2005年,海南高考爆出了一条大新闻。当年的理科状元李洋,本来已经被清华预录取,结果被人举报他是湖北仙桃人,高二才去海南读高中,是高考移民。而按照海南相关规定,凡是学籍未满两年的高考移民将不能报考本科第一批院校,只能限报本科第二批和专科学校。此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李洋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告终。

后来央视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状元殇》。

我本身就是湖北人,当年看过这期节目,现在还有印象。

至于其它类似的高考移民新闻,每年高考前都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海南、新疆等边疆省份,一直是高考移民的多发地。

一种社会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屡禁不止,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尤其是这些高考移民要冒很大的风险。

他们为什么要做高考移民呢?

高考移民之所以被国人诟病,尤其是被当地人民痛骂,是因为不公平的竞争。这些高考移民等于是抢占了本地本就不多的高考资源(名校录取名额)。

其实说到高考不公平,让国人愤愤不平的还有全国各省高考录取率,其差别之大让人乍舌。

我们看这是2017年各省市区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一本高校录取比例。

北京、上海和天津这3个直辖市的985录取率明显超出其它省份,和最低的河南、贵州相比,差距达到了5、6倍。

在京沪津3个大城市高考,显然比很多省份更容易上985名校。

但为什么高考移民,没有往这3个大城市去,而是专门挑边疆省份呢?我们看上面新闻提到的贵州省985高校录取率不到1%,比很多高考移民所在省份录取比例低太多了啊。至于湖北人李洋去的海南,985录取率也低于湖北。

这主要是因为每个省份高考竞争压力不一样。高考移民,一定是从高考竞争压力更大地方,去往高考压力比较小的地方。

以李洋为例,他本身就读的湖北仙桃高中,也是省重点,但是他当年在校成绩只是班级前列,想考上清华基本没有可能性。结果他去了海南就能拿下状元。虽然说高考发挥有一定突然性,但也说明在湖北省内学习并不是太拔尖的考生,去了海南等省,成绩肯定能上一个档次。因为湖北省的基础教育水平比海南这些边疆省份还是要好一些,生源质量恐怕也要高一些。

所以,同样是一个考生,他在湖北、山东、河北这些高考大省的竞争力,和在海南、新疆、贵州这些省份的竞争压力,完全不一样。在湖北只能考取普通985高校,去了海南就有机会上清华,这样的诱惑,得有多大?

当然,高考移民们也未尝没想过去京沪。只不过咱们国家的高考和户籍制度严格绑定,北京上海的落户难度,远远不是海南这些中西部经济落户省份能够比拟的啊,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啊。

说来说去,是不是全国高考一张卷,录取比例完全一致就公平了呢?

也不尽然。

任何一个制度的存在,都有其一定合理性。

海南、贵州这些中西部省份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不够,教学水平不行,当地的考生在天赋方面可能并不比湖北、河南这些高考大省差,但是可能因为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导致考生学不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先天不足,也可以说是某种不公平。

如果真的全国一张卷,这些省份的考生明显无法和高考大省的考生竞争。所以国家必须要在政策上适度倾斜,给这些省份一定照顾,相当于定向扶贫了。否则这些中西部省份考生能够上985名校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果国家不给这些省份照顾,他们本就先天不足,长此以往,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越考越差,越差录取人数越少,那当地人才完全没有出头之日,还谈何发展?

这种地域的差别,古今皆然。

早在北宋的时候,科举取士,就有南北差异。据有关统计,北宋科举先后录取9000多名进士,其中大多数来自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路(省),而山东、河北、山西等路进士就很少。对此当年作为北方人的司马光和南方人的欧阳修还有过争论。司马光坚决要求要给予北方各路士子更多照顾,要“凭路取人”,这其实已经含有分区高考的思想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司马光的看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当时北宋南方各路教育更加发达,读书人水平更高,但这是因为北方各路处于和辽、西夏的对峙前线,北方广大人民时时刻刻要准备战斗,换句话说,是北方人民的牺牲,换来了南方人民能够安心读书。那你南方人多让点进士名额给北方人,合情合理啊。朝廷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西北近虏,士要笼络”啊。

否则北方就人心不稳了。这是从维护全国各地安定团结的大局考虑。

这种科举的地区差异,发展到明朝朱八八那里,终于酿成了南北榜事件。洪武三十年,最初发榜51名进士全部都是南方人,是所谓南榜,北方士子大为不满,最后朱元璋亲自重考,取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这背后,主要也是为了笼络刚刚平定不久的中原地区。

这之后,明朝科举彻底分为南北卷,并延续到清朝。学界对此研究颇多,大家可以参考。

总的来说,从宋朝开始的分区高考思路,到明清的“分区定额”政策最终形成,一切都是为了稳定大局,所以要优待照顾边疆和经济落后地区,这有利于激励落后地区学风,进而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了团结稳定的局面啊。

这是为了牺牲高考的部分公平性,来维持整个全局的相对公平性。

这个矛盾的本质是地域差别,要想做到地域相对公平,考试就不可能完全公平。

说起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呢?你说全国一张卷,大家全凭成绩说话,这就公平了吗?那人生来智商就不公平啊,这个又怎么说?

咱们国家的高校,总体来说是择优录取,但也不能全看考试能力。

公平,到底怎么才能真的公平?

这方面其实每个省的考生和家长都不会满意,哪怕是北京上海这2个大城市,也有很多家长称自己所在城市高考难度很大。

我们看清华北大在北京各高中录取人数。

再看上海市各高中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人数。

很明显,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学生,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高中。在北京,那就是东城、西城这2个区的那几所高中;在上海就是所谓的四大名校为首的重点高中,而北京上海的十多个郊区的高中,基本上一年连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没有。

如果你在湖北的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有希望找到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高中。

而在北京上海,能够让孩子进入这些重点高中的家庭都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非富即贵。除非你们家的孩子智商超群,否则要么是靠权力,要么是靠砸钱,才能让孩子进入这些高中。对北京上海教育体系熟悉的家长都知道,这种竞争从小升初就开始了,而且上海的小学初中录取,考核体系不是全看学习成绩,都是要讲素质教育,这些全都是靠钱砸出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北京上海高考就是个地狱氪金模式,这些年北京上海的高考录取有越来越向美国靠拢的趋势。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当然北京上海普通高中,考上普通985高校的概率还是要比其它省份更高。

总之,如果要谈问题的话,我们能够找出太多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还是承认,高考依然是中国目前最公平的制度。

从来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面有句著名台词“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但愿以后会越来越好吧。



往期精彩回顾这就是让中国无法追赶的高超音速导弹?……呵呵
中国邮政会倒闭吗?只要中国还在,它就不会
复旦教授葛兆光: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人文学科?


戳原文,留下你的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