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inTech China |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第25期)

北京FIRST 前沿监管科技 2022-05-10

FinTech China

记录金融科技发展的全球趋势和中国焦点

记载科学技术进步的全球风向和中国创新

通过“FinTech China”,让我们一起见证新技术给金融带来的美好未来


FinTech China

Highlighting the global trends and Chinese focus of FinTech development.

Capturing the local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Dedicated by FinTech China, join us to witness and embrace the exciting future of finance brought about by new technologies.

01

国际前沿资讯

欧洲银行管理局将针对银行和支付领域的数字平台的快速增长加强市场监测能力

2021年9月21日,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发布了一份关于欧盟银行和支付部门平台化的报告。


EBA发现平台化将随着欧盟金融部门数字化趋势快速增长。平台化为欧盟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系列潜在机会。然而,平台化导致金融和非金融公司之间产生新的依赖关系并对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EBA出台了加强市场监管能力的措施:一是为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开发关于数字平台的通用问卷,这种方法将有助于针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平台进行量身定制的信息收集;二是共享有关金融机构平台化的信息,以促进欧盟范围内的协同监管。此外,EBA建议继续促进在多部门和多学科基础上分享有关数字平台的监管经验,以加强金融部门监管、消费者保护和数据保护等,包括在EBA金融科技知识中心协调下采取的行动。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mnb.hu/en/pressroom/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s-2021/eba-sees-rapid-growth-in-the-use-of-digital-platforms-in-the-eu-s-banking-and-payments-sector-and-identifies-steps-to-enhance-the-monitoring-of-market-developments

42家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向韩国金融情报机构提交注册报告

截至2021年9月24日,已有42家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完成注册报告,其中包括29个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和13个其他虚拟资产相关服务(如虚拟资产钱包或存管服务)供应商。韩国金融情报机构(KoFIU)和金融监管局(FSS)将评估注册报告,并在三个月内决定是否接受其注册。KoFIU和FSS计划对VASP进行一般检查,以尽量减少未注册VASP关闭业务对用户造成的潜在损害。一是当局将对未注册实体的非法经营活动进行查处,并向调查机关报告;二是当局将继续监控用户存款和未注册VASP持有的加密资产是否如期返还给用户;三是密切关注未登记的资产侵占和计划破产等违法行为,并与调查机关密切配合。


在已开展业务的66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中,29家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认证的平台的市场份额约99.9%。考虑到未能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注册报告的平台的市场份额不足0.1%,用户受损的可能性已显着降低。其余37家因未能获得ISMS认证而面临停业的实体,其中36家(除1家尚未开始运营外)已终止其业务运营。截至9月21日,这些不符合条件的平台所持有的存款总额约为41.8亿韩元,较今年4月的2600亿韩元大幅下降。为确保将这些存款返还给用户,当局已建议这些平台给用户预留至少30天的时间来提取他们的存款。

新加坡金管局推出数字资料分享平台,加大非法活动打击力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沟通渠道,金融机构之间常常无法共享账户异常活动情况。这给不少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后者常常通过在不同银行设立账户来进行非法交易。2021年10月1日,新加坡金管局(MAS)宣布推出COSMIC数字平台,协助金融机构及时共享信息,加大对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融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据悉,该平台由MAS与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新加坡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六家机构合作创建,由MAS负责运营,以充分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按照计划,COSMIC平台将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上述六家机构也将参与平台的首期运营,预计重点关注空壳公司滥用、非法目的贸易融资滥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融资三个方面。目前,MAS正在就这一平台及相关法律框架进行公众意见征询,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日。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mas.gov.sg/news/media-releases/2021/mas-and-financial-industry-to-use-new-digital-platform-to-fight-money-laundering

02

国内前沿资讯

全国
央行:加强金融科技监管 将落实个人征信等金融业务持牌经营

2021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讲话指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应对,并提出三条监管实践:一是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据悉,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全球性趋势,科技向善(Technology for Good)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如何在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的同时防范负面效应是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

京津冀

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10月20日-22日在京举行,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参与,聚焦“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

10月1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届论坛年会下设“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绿色发展与金融担当”“双向开放与金融合作”“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5个平行论坛,共设置35个议题。平行论坛版块由去年的4个扩展为5个,特别增加金融法制等议题安排,纳入“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版块。会议场地也由去年的5个增加为6个,在金科新区设立分会场。大会整体议题及专场活动由去年的32个增加为41个,增幅近30%。


特别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版块共安排7场活动,涉及10个议题,来自实体企业的发言嘉宾较去年增加3倍。“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平行版块共安排9场活动,涉及11个议题。上述两项议题占比超过总议题数的50%。


除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外,论坛还策划有“金融街论见十年与愿景2022特别活动”、“京港交流活动”、“金融街发布”、“金融科技发布”及“监管政策发布”等共7个专场活动。同期还将举办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中外资交流活动,并在会场周边举办多场边会活动:“中韩日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双碳战略下低效楼宇提质增效国际峰会”、“国际视角下的中国REITs市场建设”闭门研讨会、“文化艺术与金融创新专场”、“金融科技洽商对接会-共谋金科新区新发展”。

长三角

第五届中国立信金融论坛在上海张江举行,以“金融服务科创产业”为主题

10月11日,第五届中国立信金融论坛在上海张江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论坛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上海正积极构建可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体系,科创环境和生态不断优化。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张云教授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并进行指数说明及展示。


专家指出,积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本届论坛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改善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产业集聚,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不仅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探索经验,更多的是需要金融理论和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大湾区

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获贷率74.3%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广东2021年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广东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资金供给合理充裕,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本次发布会首次披露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类型企业的信贷数据,并引入“获贷率”指标。


三季度广东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48.9%,贷款余额1709亿元,比年初增长24.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为54.1%,贷款余额1.3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9.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8.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贷率为74.3%,贷款余额243亿元,比年初增长39.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8.2个百分点。

03

重点报告摘编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金融科技投融资:模式和驱动因素》

2021年9月20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金融科技投融资:模式和驱动因素》报告,该报告聚焦金融科技投融资的模式以及特定国家的潜在驱动因素。首先,概述了在不同时间、地区、细分市场和投资阶段对金融科技的投融资;其次,分析了与各国金融科技公司融资活动差异有关视为因素;第三,对包括监管沙箱在内的相关政策措施能否改善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资渠道,以及风险资本(VC)如何应对初创期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银行或大科技公司的并购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自2010年以来,金融科技投融资领域最初相当集中,但目前在地理位置上和各个细分市场上,都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创新能力更强、监管质量更好的国家,金融科技的股权融资更高;引入监管沙箱后,金融科技投融资活动激增;大型银行对早期金融科技公司并购后的风险资本融资显著高于大科技公司主导的并购。

过去十年中,金融科技投融资迅速扩张,自2010年以来,在35000多宗交易中,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非金融科技投融资的增长。到2020年,金融科技行业筹集的资金占全球股权交易价值的5%,高于2010年的不到1%。,美国、欧盟、英国和中国仍然其主要地点,在细分市场方面,“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少数领域主导了投融资。关于潜在驱动因素,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公司在监管质量更好、金融发展水平更高、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国家筹集的资本更多,其中创新能力和监管质量尤为重要。该研究还发现,监管沙箱刺激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在其推出后的三年里,国家层面的金融科技投资占GDP的比重几乎翻了4倍。监管沙箱已经被近60个国家采用,这将有助于促进金融创新,但监管者应该权衡其成本以及创新对金融稳定和其他监管目标的影响。最后,大型银行对早期金融科技公司并购后的风险资本融资显著高于大科技公司主导的并购。这一发现表明,得益于与金融科技的协同效应,银行可以刺激金融科技的发展。相比之下,经常与金融科技公司直接竞争的大科技公司可能会阻止用户加入竞争对手网络,从而阻碍金融科技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金融科技投融资模式及其演变

过去十年,无论是金融科技投融资的交易数量还是价值都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投资者已跨越国家、细分市场和交易阶段进行扩张。早期的金融科技公司会有许多小型交易,而成熟公司的交易则少得多,但规模更大。2010年金融科技投融资的交易不到600笔,总价值约为110亿美元,但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通过近5000笔交易筹集的总资本超过2180亿美元。这一趋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反转,但在2021年强劲反弹。过去十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筹集的资金平均年增长率为45%,远高于非金融科技投融资中对应的8%。到2020年金融科技行业筹集的资金占全球股权交易筹集资金总额的5%,高于2010年的不到1%。

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融资也呈现类似的上升趋势。最大的市场是美国,近年来几乎占全球交易数量的 40%(交易价值的50%)。,其次是欧盟、英国和中国,它们合计占交易数量的 33%(交易价值的 35%)。然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按国家对交易进行分组后计算,衡量集中度的HHI指标在 2010 年至 2017 年期间下降了约 50%,并且此后仅显示出小幅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科技行业不同细分市场的相对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在主要细分市场中,“保险科技”和“房地产和抵押贷款技术”的交易份额保持相对稳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份额显著增加,且“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越来越重要,这可能反映出投资者对以批发和零售支付创新为目标的金融科技的兴趣,如区块链、加密资产交易和稳定币;“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等领域的份额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指数HHI稳步下降,各细分市场的投资格局和交易价值的集中度也有类似的下降。

就金融科技公司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而言,风险投资和并购占主导地位。针对初创公司的风险投资的相对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一趋势主要在中国。2021年,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占所有股权投资价值的33%以上,高于2010年的13%。美国和英国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并购投资相对较多。在全球范围内,2019年和2020年并购活动的份额特别高,分别占总投资价值的66%和48%。

2.金融科技投融资驱动因素及其分析

各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差异很大。例如,2019年,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金融科技投资占GDP的比重不足0.01%,而瑞士则达到了GDP的0.06%,新加坡和英国接近2%。

为了探究导致这些差异的潜在因素,该研究考虑了国家经济的结构特征:国家的监管质量、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及其创新能力。单独考虑各项指标时,监管质量、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和国家创新能力与金融科技投资正相关。在主要市场中,美国和英国在监管质量和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排名较高,而这些国家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和中国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分相对较高。

当然,监管框架更好的国家通常也有更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更高的创新能力。这意味着上述分析结果可能夸大了单个指标的影响。当联合分析三个指标的影响时,研究发现监管质量和创新能力即使在其他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3.监管沙箱对金融科技投融资的影响

为了补充结构性驱动因素的分析,该研究分析了监管沙箱对金融科技投融资的影响。为了在短期内刺激金融创新,近60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监管沙箱作为一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监管沙箱为监管部门和公司提供了一个针对使用新兴技术金融产品的受控测试环境,其目标是培育金融创新和竞争,并为金融科技公司获取资本提供便利。经过监管沙箱测试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背书,因此监管沙箱可以改善投资者的信息可得性并减少监管的不确定性。

在监管沙箱建立之前,金融科技投资只占GDP的一小部分;监管沙箱推行后,金融科技投资占GDP的比重在一年后显著提升;在三年内,这一比重平均增长了近四倍。这其中也包括未进入监管沙箱的金融科技公司,因为投资者可能会看到更大的监管确定性和金融科技产业总体上更高的增长前景。即使在控制了各国的发展水平和其他宏观经济特征之后,监管沙箱也与金融科技投资的规模和增长的显著性相关。监管沙箱建立后的几年内,金融科技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比前几年高出75%左右;类似地,人均交易数量增加了近四分之一。

虽然对金融科技的更高投资并不总是能改善社会福利,而且监管沙箱的运行也会给监管机构带来成本,但这些研究表明,监管沙箱可以增加对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并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4.大型银行和大科技公司并购对投融资的影响

虽然金融科技投融资增长迅速,特别是由于大科技公司增长导致的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其创新动力可能会减弱。通常,大公司的并购会通过更高的公司估值和和潜在回报刺激投融资的增长,然而在数字经济中,网络效应意味着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现有企业比新进入者具有领先优势。在这样的市场中,并购活动可能阻碍创新。通过在初创公司的产品达到足够规模之前收购该企业,大科技公司可以阻止用户加入这些初创公司的网络,这将使创新公司更难筹集资金。甚至大型公司可能会进行“杀手级收购”,以终止目标公司的创新项目。大型银行的收购或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大型银行可能将金融科技视为对其现有服务的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对手。

大型银行的收购会带来被收购公司所在国的早期风险投资的显著增加。在此类收购后的三年内,早期风险投资占GDP的比重比长期平均水平高出30%,而型科技收购不会产生类似效应。这一差异可能反映出网络效应对大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的相对重要性。大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都依赖于通过数字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用户网络。因此,大科技可能将金融科技的进入者视为直接竞争对手。相比之下,银行的客户群往往比大科技更稳定,并可能将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视为对其现有产品的补充。

综上所述,监管部门需要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竞争保持警惕。更多的投资,特别是早期风险投资,有助于企业的研发创新,增强金融的普惠性。然而滥用市场力量可能会扭曲市场并阻碍创新。【范修凯】


整理编辑 / 曹宇曦、陈喆、李思睿、吕耘瑶、李扬、范修凯、孙越崎、吴婷


往期链接

FinTech China |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第24期)

FinTech China |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第23期)

FinTech China |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第22期

FinTech China |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第21期)

链接合集 | FinTech China 金融科技前沿精选(1-20期)


本系列为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同时发布于本院官方网站,地址:https://bjfirst.org.cn/

关于我们

FinTech China是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推出的系列信息产品。

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Beijing Frontier Institute of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Technology,简称FIRST)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建设的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专注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科技前沿创新理论研究。

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政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的优势,积极与北京市开展合作,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研究院致力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前沿创新理论研究,发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通过“科技+金融+应用”的聚集效应,提升“科技+监管”“科技+合规”的双向场景赋能。作为全球监管科技论坛秘书处,研究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科技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各主体良性互动的平台,打造监管科技生态圈和金融科技发展生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