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院动态 |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与趋势

请关注 城市大脑研究院 2022-06-25

2022年5月23日下午,由城市大脑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城脑院”)、幸福城市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22年学术沙龙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与趋势在吉瑞大厦5楼501会议室线上举行。本次沙龙由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副主任、先进空间实验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王慧泉担任主讲人,城市大脑研究院专家、青年领航学者及其他学院教师参与本次沙龙。沙龙由城脑院青年领航学者彭永昱老师担任主持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空天信息产业应运而生。空天信息产业是运用空间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信息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新兴产业。它可以利用空间的基础设施,在更高的层次来帮助我们获取想要的信息。


王慧泉提到,随着国家支持空天信息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空天信息市场前景的不断扩大,低轨卫星关键技术壁垒的突破使得卫星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当前我国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期。如果空天信息产业与城市大脑等深度融合,可形成体系化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这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王慧泉认为空天信息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赶超的重要阵地,为地方政府开辟新赛道、寻求转型新突破、塑造竞争新优势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卫星分为有效载荷与平台两部分,有效载荷指实现特定应用及科研任务而安装的各种仪器设备;平台指用于支持有效载荷正常工作的保障系统,通用卫星平台可用于不同有效载荷。卫星可以按照轨道高度进行分类,可分成低轨道(LEO)卫星、中轨道(MEO)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按照重量进行分类,可分成大、中、小、微小卫星。


王慧泉介绍了卫星的三个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信、导航定位、遥感。目前在这三个领域中导航领域较为成熟,并且正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从整个卫星的产业来看,中下游地面设备、运营服务及应用产值占比大。结合美国空天信息产业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第一,政府为商业航天提供政策支持。美国相继制定和出台系列法律及政策,形成完整卫星商业产业链,催生一大批成功的商业航天公司;第二,军民融合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资源,充分释放商业航天公司在军用领域中活力,同时增加行业内竞争力;第三,政府购买商业航天服务支持发展。美国制定一系列商业发射和运输资助计划,为航空公司提供经费补助,帮助其发展。


作为国内微小卫星的专家,王慧泉提到国内卫星产业源于政府及国防需求,从事卫星产业的企业主要由政府控制。2015年被誉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国家出台《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产业应用建设。在政策推动下,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涉及卫星制造及应用、火箭制造与发射。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助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

浙大城市学院城脑院特约研究员王群力提问,卫星通信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希望主讲人对卫星通讯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王慧泉:第一,从安全的角度上来看,通讯系统和网络构建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第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我国需要构建一套独立自主的卫星互联网系统。但是卫星通信系统不仅拥有通信的功能,同时也可能会给国家安全和其他的领域带来威胁。发射过多的卫星可能对地球表面轨道资源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后续在执行发射任务时会增加碰撞风险,同时对观察任务和天文任务带来极大的冲击。


青年领航学者张义修结合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提出疑问,微小卫星是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一种监控系统,并引发技术之外的问题,对此是否有法律和政策上的制约。


王慧泉:所有的国家都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对商业使用卫星作出限制,在我国禁止0.5m以下商业使用。其次,从个人隐私的角度上看,不同国家对隐私权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从技术上使用卫星看清楚一个人还是很难的,只能获得行动的位置。当这个技术再往前发展的话,它也许会带来一些政策暂时还无法管理的一些问题。

青年领航学者王贵指出,第一,轨道资源有限,但是在星链计划中美国发射了很多小卫星,因此在国际上有什么规则对轨道进行制约;第二,关于物联网遥感现在有哪些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


王慧泉:轨道是有工作寿命的,目前国际上要求所有发射的小卫星必须具有主动离轨的能力。其次,物联网在数字治理中的可以有信息收集的作用,例如电网的检查,在城市中水表电表的信息收集和车辆的移动将来可能会被卫星物联网所代替。

青年领航学者金苍宏提出目前在研究的方向里,有没有一些方法来迷惑卫星,例如在网络中是否有一些方向可以遮蔽一块区域使得卫星无法拍摄到。


王慧泉:这个在军事目标上是一个常见的技术,但是不让卫星拍到地面成像是比较难的,但国际上有直接干扰卫星的技术来阻止其拍摄。

研读 | 物权数字化的“体”与“用”

研读 | 大数据赋能的地方性差异——基于地方司法治理实践的比较分析

资讯 | 陈一新在第七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

文字整理 / 胡紫嫣

今日编辑 / 陈恬乐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