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一份属于小朋友的观展指南,线上开启“奇妙的旅行”
你去过美术馆吗?
什么是当代艺术?
作品讲的是什么故事?
小朋友们,
“奇妙的旅行”
是一场为你打造的艺术展,
展览将带你在视觉的世界里进行一场奇妙之旅。
在这里,
你将会借助艺术家的视角,去观看和探寻我们可能已经习以为常的周遭;
去阅读艺术家的故事,又唤起你相似的记忆。
所有的作品都是从现实中而来,却又营造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奇境。
艺术家们用视觉艺术的独特语言和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着眼点,
创造了一个个非日常的画面与景象。
而寻求非日常的体验,
也正是现在人们热爱旅行的原因之一。
在你亲临展场,开启旅行✈️之前,
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
小朋友的观展指南📖
🎨带你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小朋友的观展指南
开启奇妙的旅程
陈丽珠 《江南空间印象》《空间系列》
《江南空间印象》,陈丽珠,油画,200×120cm×3,2019—2020年
你去过江南吗?你对那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如果说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对江南的印象,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啊?什么都没有啊?”
请你再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艺术家看来,江南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水中的对称感,给她的印象最深。你是否从这作品中读出了这种印象呢?当一个具象的图景被抽象成简单的色彩和线条,你能说出心中的感受吗?
《空间系列》,陈丽珠,油画,30×40cm×2,2014年
在这两幅作品中,画面的图形是一样的,但是一幅作品中图形的颜色变成了另一幅作品中的背景的颜色。请细细体会一下,同样的图形,因为与背景的色彩关系的不同(深色和浅色),你对作品的印象和想象是不是也不同了呢?
这组作品名叫《空间系列》。“间”字是门中日,也就是门缝里透出了日光。艺术家对空间的印象是通过一扇门去向一个安静的带着阳光的地方。她想到了妈妈的家,想到了儿时的房间,想到了不同城市的 “面孔”,也想到了安全与温暖,想到了包裹着的喜怒哀乐……对于空间,你又是什么印象呢?
关于艺术家
陈丽珠
艺术家自画像
自青少年开始就有一个画家梦,被梵高的自传《渴望生活》吸引,就这样循着这条路慢慢走到现在。在我的眼里这个世界由各种各样的颜色组成,仿佛每个颜色都自带温度,可以捧在手心里慢慢观赏沉思。当颜色漫游于大大小小的笔触之间,它们不知不觉地抚平了我的躁动与不安;当颜色走进空间,那一刻是时空的碰撞和融合,也是我精神的家。我就是那个可以十年如一日为颜色着迷的画家。
李涛 《珍奇柜》
《珍奇柜》,李涛,综合材料,240×240×240 cm(珍奇柜部分),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我们先来上上下下观察打量这个巨大的珍奇柜吧!看看里面都放置了什么——好像是我们常见的一些东西,又好像不是。这也能是艺术吗?或者说,艺术是什么?我们在这件作品中将要进行一场关于材料和图像的旅行。日常的东西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质感和色彩,我们对这个东西和这种材料的感知是不是不一样了呢?那些图像来自于生活,但又与现实不相同,珍奇柜里陈列着一个奇妙的不同寻常的世界。
在这个珍奇柜里还藏着一件特别的作品,那是一张铺着绿格子布的桌子,确切地说,只是一个桌面。那是艺术家根据很久以前的作品《绿桌子》制作而成,艺术家把这个长方形桌面变形成他观看它的那个视角的样子。有没有感受到艺术家对于材料和图形的专注?你是否也曾经对着某个物件这样盯着看下去,看到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呢?
关于艺术家
李涛
艺术家自画像
创作就像在做实体游戏,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一样的:首先这个事自己喜欢,里面都有一些让自己迷恋的因素,然后可以逃避现实找个地方躲起来,需要一段虚拟的经历与过程,最后获得自我满足与成就感。也许不同的是游戏的完成只跟自己有关,而创作还有可能成为一件作品。
梁晓晴
《纸本系列:华侨城与高地公园》
《蕾丝“虫洞”》《蛇与蚊香》《粼》
《纸本系列:华侨城与高地公园》,梁晓晴,纸本综合,39×27cm×16,2020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出现一个艺术流派叫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种“自动性绘画”的方法去进行创作。什么是“自动性绘画”呢?就是艺术家们放弃对事物的写实表现,不是去追求画得“像”,而是去遵循潜意识的带领,将我们自己的身体经验,脑海中的记忆和想法展现出来。这些纸本绘画就利用了自动绘画的方法,将散步中看到的花纹图案、几何关系、正负空间和感受到的空气湿度、色温感觉快速表达至纸本上。小朋友也可以试试看“自动性绘画”的创作方法!
《蛇与蚊香》《蕾丝“虫洞”》《粼》,梁晓晴,布面油画,50 ×40cm,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每一次散步都是一场身心与视觉的旅行。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就不断地挖掘关于散步的深刻记忆和意义,而诗人、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在跳蚤市集中,他还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的相遇视为一种具有灵光的“旅行”。所以在散步中与事物的相遇,比如看到一片树叶,感受一阵微风,听到婉转的鸟鸣……这都是可以让你产生各种美妙遐想的旅行。
这三幅绘画是艺术家在散步时所见所得的描绘,这些在散步中所遇见的事物,或是被叠加,又或是被并置在一起,比如《蕾丝“虫洞”》中,被叶子遮挡的小鸟,透过一缕阳光,若隐若现的呈现在你的眼前。当你仔细观察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发现艺术家非常细致的洞察和生动的刻画。
关于艺术家
梁晓晴
艺术家自画像
我的创作媒介以绘画和陶瓷为主,希望探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描述人和动植物,以及与我们现实世界的关联,重现动植物在日常生活所讲述的故事。
卢麃麃 《记忆系列》《童装系列》
《记忆系列》(展柜部分),卢麃麃,陶瓷,56×45×14 cm×4(罩子尺寸),2009—2010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绣花小裙子》(属于《记忆系列》),卢麃麃,棉布、棉线,2014年
关于记忆,你有什么感受呢?对于过去某一时刻的事情,你是通过什么唤起对它的回忆的呢?对于记忆,你又是通过什么把它们留存下来的呢?
作为服装设计师,这位艺术家有她独特的留住记忆的方法,那就是衣服。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人穿着的衣服,都承载着关于那个时期和那个人的记忆。受外婆和妈妈的影响,她在一些重要的节点都会给自己做一件衣服,所以衣服基本上成为了记忆的重要部分。在《记忆系列》里,她用陶瓷的材质再现了过去的衣服,让时间和记忆凝固在了陶瓷小衣服上;也用刺绣,将记忆一针一针地转化、留存。
《童装系列》,卢麃麃,棉布,50×50×6cm×2(右边作品2件作品的罩子尺寸),50×68×6cm×6(左边6件作品的罩子尺寸),1997年
你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边收拾衣服,边回忆起某段时光,给你讲起那个时期的事情呢?《童装系列》里的小衣服是艺术家在孩子出生前制作的,它们都是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想象和期待。
关于艺术家
卢麃麃
艺术家自画像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为服装、首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做设计和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用作品来探讨艺术与设计之间的新的可能性。
秦晋 《时间项链》
《时间项链》,秦晋,参与性装置,360×1600cm,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是一件不需要介绍文字的作品。为什么?因为艺术家邀请你们来和她共同完成作品,这件作品将成为什么样子、将要表达什么,取决于你们和艺术家的共同创作。请你们在这串巨大的“项链”的每颗珠子上尽情表达你对于旅行的认知和想象,请你用你的创作来告诉观众这是一件什么作品吧!
《时间项链》的参与者包括:曹骏、曹茵琪、陈罡玮、陈景业、陈立恒、陈立卓、邓砚秋、贺启泽、黄琳迪、蒋非非、靳二涛、刘萧绎、罗兴义、唐廷钰、屠书、王昱皓、熊夏涵、徐凌峰、杨听雨、杨雯豫、姚周童、余其朔、余昕可、元秀燕、张李辕、章芸嘉
关于艺术家
秦晋
女儿汀汀画的秦晋肖像
我喜欢做作品是因为我在做作品的时候能特别勇猛,一改我平常懦弱怂包的样子;在作品里能感受特别的自由,一改我平常规规矩矩做人的活法;在作品里还能放进去一些无法无天的点子,因为平常的生活里没有太多变化和新意;偶尔还能让自己代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去看一看瞧一瞧激动激动,因为自己作为人的渺小和无能实在是太明显了……
成为一个艺术家,能让自己感觉像是成为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虽然我明白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
邱岸雄 《新山海经I》《新山海经》
《新山海经I》,邱岸雄,动画,30分钟,2007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你们都看过不少与怪兽有关的动画片和电影吧?这件作品也是一个与怪兽有关的动画片。是不是觉得有些新奇?动画片的画面完全像是水墨画一样,其中的各种怪兽看起来又挺熟悉,好像与我们的生活有关。虽然是黑白的画面,但是不是同样吸引你的眼球?
《新山海经I》是一部大型水墨动画作品,题目取自先秦的神话传说典籍《山海经》。在现今世人的眼中,《山海经》里的世界是奇幻甚至荒诞的,而在艺术家的眼中,现实的一些现象也很奇幻。于是,他用《山海经》描述世界的手法和形象化的方式,以水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展开了不同的世界画卷。看看你能从动画片中认出几个怪兽来,它们又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呢?
《新山海经》,邱岸雄,版画,50×42cm,2008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新山海经》,邱岸雄,版画,50×42cm×12,2008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一套版画作品是基于艺术家的水墨动画作品《新山海经》的白描手稿制作而成的,一共12张,分别是《必图》《骇云》《敖驼》《多利》《狂牛》《聂鼱》《亢普四兽》《觅赛尔》《牝浮》《唐坦》《廷独》《旋鹎》。就像动画作品参考了古籍《山海经》描述世界的方式,这套版画作品也参考了明清《山海经》刻本的图像风格,以白描的方式把动画片里的怪兽描绘了出来。同时又按照《山海经》的体例,对每种怪兽的特征做了简要而诙谐的介绍。不得不提的是作品的制做工艺,采用了水印木刻这种传统的版画制作方法,用黄杨木手工雕刻而成,雕工精细,线条流畅,画面很好地还原了原稿的精神。印刷时又选用了民国时期的老玉版宣纸,增加了作品与古老文明的联系。
关于艺术家
邱岸雄
小朋友徐凌峰画邱岸雄肖像
这个世界之于我是个充满未知的迷宫,而不是现成的答案。我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好奇心会让我去探索世界,能发现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并且能看到有趣的东西。
沈瑞筠 《作物图志》
《作物图志》,沈瑞筠,互动装置,尺寸可变,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作物图志》,沈瑞筠,互动装置,尺寸可变,2021年
你们知道吗?平时你们爱吃的葡萄、石榴、黄瓜、核桃、西瓜,这些都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哦。这些作物都是经过丝绸之路的长途跋涉,才在中国落地扎根。《作物图志》这件作品通过调研、绘画、装置,以及AR增强现实的技术,呈现出一段植物旅行的独特故事,让大家来重新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请你摆动你的手机或者iPad来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了解玉米的旅行史吧。要注意的是,这件作品还有一些隐藏的功能,你需要拿着手机或者iPad走到特定的位置,才有机会看到这件作品的全貌。所以,借助观看玉米的方式,你还可以想一想,其实我们观察事物是有多种角度的。
关于艺术家
沈瑞筠
艺术家自画像
我喜欢把事物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然后发现任何事物都有很多可能。房子的漏痕可以变成小花,天上的云可以变成小动物,不同空间的线条可以互相交错,世界因此斑斓。
徐跋骋《流动美术馆:1+1计划》
《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
《流动美术馆:1+1计划》,徐跋骋,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2019-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说到美术馆,你的脑中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图像和特征?庞大的空间、各种被观看的大小作品、距离感?这里,艺术家打造了一个可以流动的微缩美术馆,这个小小美术馆就建在一个气垫船上,船的形象更突出了可流动的特征。艺术家试图打破美术馆的固有特征,让它不仅可以移动,不仅承担着陈列艺术作品的功能,还具有与观众进行艺术交流的使命。所以,这也是一件邀请你参与的艺术作品。请你参照说明来一起建造这座可爱的小小美术馆吧!
《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徐跋骋,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2019-2021年
小小导览员跟《流动美术馆:旅行箱计划》互动
这也是一座“流动的美术馆”,它是由一个旅行箱改造而成的。这个旅行箱具备三维环境感知、激光雷达跟随、射频定位和多地形自适应动力系统的全方位AI技术, 能够瞬间识别“主人”开启跟随。它不仅可以灵活地紧紧跟随主人,还能够根据主人的行动变化实时调整路径行进策略。于是它就成了一个可以跟观众互动的小小美术馆,它像是具有生命一般跟随着离它最近的观众。你对它的好奇、对它的紧密跟随的试探和互动、厌烦和无视,都将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
关于艺术家
徐跋骋
儿子徐大象画徐跋骋肖像
我要建一座大厦,做作品的过程象是在这座大厦里分割出成很多空间,每个空间都有它特定的意义。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大厦的空间会越大,隔间会越多,而且还有更多的东西往这些隔间中放。
杨心广 《土壤之上》
《土壤之上》,杨心广,装置,枯枝、落叶、丙烯颜料,10×300×300cm,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是一个全部由落叶组成的作品,但是一共有48种不同的色彩,呈现出了非自然的色彩现象。枯枝落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重新赋予的色彩是人们的情感投射。艺术家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你从这个色彩斑斓的作品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关于艺术家
杨心广
女儿杨闲闲画杨心广肖像
小时候做手工是我最大的乐趣,总喜欢发明一些新的东西,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艺术创作,这些爱好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雕塑、装置作品都需要动手,所以我的工作过程是快乐的。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是我灵感的源泉,我首先会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缺失的那些对美的需求,然后从生活中去发掘真正感动我的事物,再借助艺术特有的语言表现出来,每次做完一件作品我都能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种魅力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像新鲜的营养,帮助我认识世界,体味人生。
尹秀珍 《洞察》
《洞察》,尹秀珍,参与性装置,800×800×500cm,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是一件邀请观者参与完成的作品。在展览期间,将分次邀请大小观众进入作品空间内部,选取现场提供的物品进行自由投掷。物品在墙上形成喷溅炸裂的痕迹,再以不同的痕迹中心作为圆心将墙面钻出孔洞。艺术家想通过这样的过程告诉你,艺术没有任何预设。任何材料都可能成为艺术的材料,日常的行为也可能成为艺术行为,最终呈现的样貌也可以是不可预估的。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会激起观者怎样的创造力,又会引起人们怎样的思考呢?
经过集中创作,作品的空间墙壁将会留下许多圆洞。透过这些孔洞去看周遭,正是“洞察”一词的形象化。“洞察”是指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请你从洞口向内、向外去观察周围吧,视角不同,感受是不是也很不一样了呢?
关于艺术家
尹秀珍
小朋友非非画尹秀珍肖像
一片瓦、一双鞋子,或者几件旧衣服,都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元素,而艺术的意义和内涵,也正是在对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中显现出来。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所表达和挖掘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她看来,艺术可以是生活,生活也可以是艺术。
张春旸 《你是我的全部》《贯通之道》
《你是我的全部》,张春旸,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4—2021年,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你是我的全部》是一件艺术家和她的儿子同同(于泽度)共同完成的装置作品,也是一件10年间不断生长的作品,它记载了艺术家母子的成长。起初是用木框框出一件件物品:与儿子共眠的枕头、给儿子种下的第一次疫苗以及送给儿子的第一个玩具……这是记忆的片段。之后又增加了一部分手稿和草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不断增加新的成长痕迹。艺术家的儿子现在已长成11岁的大男孩,开始尝试绘画。在这次最新的呈现里,便增加了这位大男孩同同创作的三幅作品,以及艺术家在同同的建议和参与下完成的绘本《黑水鸡真一》。在这里,请你慢慢品读一对母子的成长故事吧,你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妈妈,也可以看到妈妈眼中的孩子。
同同(于泽度)创作的三幅作品,《现在的妈妈》《以前的妈妈》《夜晚中的圣堂》
同同的自述:
《现在的妈妈》头发变长了,我把她的头发颜色变成了绿色,是自然的颜色,妈妈和大自然有些奇妙的关系,脸是红色的,有些像关羽一样坚强。《以前的妈妈》按照妈妈给我的以前的照片画的,那时妈妈的鼻子很大,头发是短的、黑色的,这是我看到以前妈妈样子的一个纪念。《黑暗中的圣堂》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圣堂,在照耀黑暗的一面。
《黑水鸡真一》,图:张春旸,文:张春旸、于泽度,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绘本《黑水鸡真一》讲述的是黑水鸡真一的故事。真一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喜欢像小船一样游水,想找小伙伴们玩,她找到了蓝色的老鼠簕、红色的木榄花和黄色的黄槿树花作为礼物。这些漂亮的颜色加起来是什么颜色呢?蓝+红+黄=黑色!真一快乐的发现,原来自己拥有一个黑豹一样的颜色世界。
《贯通之道》,张春旸,双联油画,220×180cm×2,2021年
画面中有两条路,它们又看似交汇,会是同一条路吗?这是一条路的前、后两个方向,用全景照片的呈现方式把两个方向并置到一个空间里,画面的空间由南北或东西相对方向在一个时空关系中并存,所以用“贯通之道”命名,也许可以理解为过去与未来通过“我”贯通一致 。评论家杨多认为,风景画是西方现代主义以来最重要的画科,但在春旸笔下,风景画成了抒情的媒介,通过风景与树林,春旸以印象主义的即时感与日常驱逐了过去作品中表现主义的神秘与隐喻,以表现主义的象征性色彩与构型来完成中国田园诗歌的抒情笔调,以中国抒情传统对抗印象主义的客观写实,将表现主义的色彩与线条提调为中国绘画美学的无声之诗,完成了从早期执着于个人世界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到体物忘我寻求“天地之间人类共同情感的绘画大道”的抒情主义的转换,从而完成了多年以来已经在不断实践的“诗意表现主义”绘画的建构。
关于艺术家
张春旸
儿子同同画的张春旸肖像
她每天上下学、吃饭,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我。当我不开心时,她会安慰我。我遇到困难时,她会帮助我。她是我的好妈妈,她画我总会画出我最阳光、最勇敢、最快乐的那一面。她在我心中是庞统。(同同)
周力 《桃花源》
《桃花源》,周力,布面丙烯,200×300cm×3,2021年
展览现场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或者“桃花源”是对人间仙境的一种描绘和向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桃花源有着不同的想象。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序》中描述的桃花源十分具象不同,艺术家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她眼中桃花源的特征——这个世界独有的生机,活力,阳光和雨露……人类的一切相互理解,以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桃花源的粉色对艺术家而言,是生命的颜色,也是能够抚慰痛苦和带来希望的颜色,柔和、理智且蕴藏了无限活力的力量。这一切都是人的感觉。而艺术家用不同的粉色和肌理画的处理,将人的感觉与天地相连,她并非将天地之物抽象成色块和线条,而是将人的感觉具象化成一片花色。面对这扑面而来的花色,你的感觉又伸向了哪里呢?
关于艺术家
周力
艺术家的孩子画周力肖像
我觉得抽象艺术是更接近心灵而真实的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语言和形式的约束。线条、空间关系、绘画语言是我的研究对象。我觉得线条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厉害的地方,也是书法的精粹。传统文化是我的创作营养来源之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展览信息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展期:2021年7月31日—9月30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展览总监:方谊翎
艺术家:陈丽珠、李涛、梁晓晴、卢麃麃、秦晋、邱岸雄、沈瑞筠、徐跋骋、杨心广、尹秀珍、张春旸、周力
策划人:方立华、冯华年、蒲英玮
特别项目策划人:邓大非
助理策划人:胡天庥
主办:OCAT深圳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支持:华侨城集团、南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特别鸣谢:华侨城华南集团
参观指南
场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10:00-17:30
(逢周一闭馆)
展览无需预约,免费参观
*因疫情防控需要,参观时请佩戴好口罩;
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相关信息登记,健康码为绿码方可入馆参观。
线上的奇妙旅行到站啦📢
快来展览现场
跟作品们见面吧!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相关活动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收下艺术寻宝地图!解锁华侨城“无墙美术馆”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OCT-LOFT场域活动亮点揭秘
推动艺术的未来未来从儿童出发
“OCAT未来 Future”是OCAT在步入15周年之际新开设的一项艺术项目,旨在推动艺术的未来,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多向思维,开启孩子无限可能性。取名“OCAT未来Future”,是因为我们坚信儿童是未来的推动者,艺术的未来从儿童出发,而未来的大门从今天打开。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2021年首届Bàng!儿童艺术节(2021 Bàng!Children's Arts Festival)由深圳欢乐海岸、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OCAT深圳馆三方联合主办,以“你真棒”为主题口号,通过在不同场域设置各具特色、互动性强且参与度高的儿童美育相关活动板块,鼓励对话的展开,为大小朋友提供一个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平台。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主办方
OCAT深圳馆是OCAT成立最早的机构,也是馆群中的总馆。其前身为OCT当代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从2005年开创至今,OCAT深圳馆一直围绕着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园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
园区于2004年正式启动改造,2006年正式挂牌,2011年实现了南、北区整体开园,目前园区入驻机构达300余家。园区秉承“创意设计、当代艺术、先锋音乐”三大主要文化特色,定期举办各类型文化艺术活动,打造了包括OCT-LOFT公共艺术展、T街创意市集、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OCT-LOFT创意节等知名活动品牌。作为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园区致力于构建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以文化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国际化生态圈。
联合主办方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简称CVS) 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基地。中心横跨多种学科,承担视觉与图像研究前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