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多年资深校长为什么会劝三位老师改行?

EDUTalk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多次走进王礼维校长的办公室,此前很少留意他办公室的装饰。这次发现他座位背后的挂画似乎与以往不同,就顺口问了一句。


王校说,“我办公室的挂饰经常换,而且全部来源于学生。”我们这才注意到,原来除了座位背后的书法作品以外,沙发区的墙上还有学生的青花瓷碟画,以及一进门映入眼帘的竖幅书法,都是这所学校学生的作品。


“我以学生为荣,学生就是我心中未来的明星。”王校说,所以他很喜欢把不同学生的作品挂在自己办公室欣赏。


△ 王礼维校长办公室的学生作品




嘉宾介绍

王礼维

广州市为明学校校长,国内知名的教育管理专家,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东卓越校长,广州民办教育优秀校长,广州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海珠区人大代表, 2021年度海珠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海珠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他推崇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发展个性,涵养人格”的教育理念,传承北大精神,依托为明文化,践行“兼容教育”,充分发扬“敢为先,常为新”的学校精神,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广州地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端品牌民办学校。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校长兼老共产党员……”,从他聊天的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认为,这位校长的故事会很多,也会很丰富。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中国基础教育近20年蓬勃发展的见证者。

 

(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我为什么成功劝三位老师改行?


教育这个行业太特殊了,每一位教育人都要有一份为孩子付出的心和想让孩子成长得更好的“宗教般的情怀”,才能支撑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地付出青春和年华。


所以,我曾经成功劝三位老师改行。为什么?因为老师的工作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老师接触到的都是孩子:可能有缺点,成长过程中会犯错,需要足够的倾听、理解和包容。


为什么有些人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可能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老师这份职业能收获到的“与收入无关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 王礼维校长在2021届教师节与“十佳班主任”合影


如果老师一看到孩子不听话就责怪:“怎么我说了你不听,怎么订正过还会错。”这种急躁甚或发怒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并引发孩子形成自己“学不会”的错误认知。


再如,有老师因为孩子屡次迟到约谈家长时,用责怪的口吻:“你们是怎么当父母的?怎么搞得孩子总是迟到。”这样的老师缺乏体谅父母的素养。


△ 王礼维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培训大会上发言


在家长恳谈会上,我经常会跟家长分享我的育儿体会:因为工作忙,我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青春期,再也无法弥补。于是我总是会很关注学校里面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并经常会以父亲的过来人角色与家长特别是父亲互动。


△ 王礼维校长和2022届高三家委会成员留影


为什么我总认为校长通常要45岁以后才能成为一名有经验的、足够成熟的校长?因为这样的年龄既有多年育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经历过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成人的过程,从而能够将专业的历练和沉淀,与自己的育儿感悟合二为一,更好地发挥到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中。


坦白说,20多年的校长经历,反而让我对这个称谓越来越敬畏。我一直在反思,以前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 “为明新课堂”研改课活动


前段时间学校有为明的二代入学,我就特别想跟家长聊一聊,看看以前我们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走出校园后的成长变化是怎样的?他对当年的为明的印象是怎样的?我们有什么可以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地方?


家长给我们提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与此同时,他也非常认同为明,于是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为明。我真的很欣喜,现在学校里为明的二代越来越多,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鼓舞,让我和我的团队更加明白托付背后的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向上。


△ 一年级家长开放日现场



接过老校长的旗帜

一如既往+一脉相承


接任为明学校校长时我考虑的是,被称为“教育大家”的前任老校长留下了很多珍珠,我要如何让这些珍珠更加光芒万丈?以及如何把这些闪亮的珍珠串起来,成就一个更加璀璨夺目的学校?


例如,为明的前身是“北大附中广州为明学校”。学校一开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均得益于北大附中人的鼎力支持。2020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广州市为明学校”后,我们又该如何告诉家长,北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以及北大精神,其实都已经刻进了这所学校的基因里?


再如,围绕为明学校的“为了孩子的明天”这个理念,我们要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一次升级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并且把它落到实处,让家长们感受到我们的用心、细心和值得托付。


△ 王礼维校长受邀参加2022广州民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一直到现在,每次我讲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时,我总是会讲北大附中和为明学校的成长故事,以及北大的精神理念和传承。这是因为我希望透过开学第一课,让为明学校所有的孩子明白,为明人一如既往,一脉相承北大附中的办学理念。


我们也发现,学校由“北大附中”更名“为明学校”后,家长们根本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因为学校里的老师、课程、活动等等,所有的内容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实实在在地说明办学实力才是家长在乎的核心所在,而不是在乎“名校的校名”。



为明光大校区的校园内有很多大榕树,榕树在中国的文化图腾里就代表着“容”和“融”,根深叶茂,有容乃大。因此,结合“榕树”校园、北大的“兼容”理念,东西方“融合”的课程内容,我们再一次整合创新了广州为明的办学特色。


这个特色也非常好地回应了总书记所说的“为谁培养人?(扎根在这片土地,有明确的身份认知)培养什么样的人?(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人格特征)怎么培养?(结合东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融合课程)”,形成了有着鲜明“兼容”特色的一体化的育人环境。



现今,更名后的为明学校知名度在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进入这所学校。时至今日,广州为明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两个校区共40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职员工,集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于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化的寄宿制民办学校。


家长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在为明,总有一种方式适合孩子成长,12年一贯制、双语教学、双轨升学,实现了帮助孩子在国内升学和冲击世界知名大学的可能性。


点击阅读:在广州老城区藏着一所宝藏式的K12学校




“为了孩子的明天”

一年级开展国际视野课


为明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早期就进行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拓展的学校。我们引进了朗文英语的教材和师资培训,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全英课堂的学习。然后,我们也一直跟随着家长的教育需求在不断地生成新的课程。“为了孩子的明天”这一理念贯穿到我们课程的细节里。



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国际视野课程,因为我们希望这里的孩子,从一开始接触正式的教育,就能够有大视野和大格局。


这是基于我们对“国际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它并不是单纯指西方教育,而是指让孩子能够理解国际文化,拥有国际视野,能够接纳、包容,具备批判性思维。


与此同时,一年级的国际视野课程,也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拓展课程,例如经典诵读、文化寻根的生成课程等等,这类课程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的城市、身边的故事开始,对中国的文化有更深的认知,从而形成更好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


因为我们对于“国际教育”的理解是: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教育也是国际教育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的拓展课程也属于形成国际视野的学生必要且必须学习的关键课程。


△ “穿越经典,诗香为明”游园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与同学们在校园里也营造了“每天30分钟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氛围。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有利于他们打开视野,放大格局。为什么要倡导师生共读和互动?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一个这样的校园氛围和环境,才是通过浸润式学习形成国际视野的重要外部条件。


△ 为明学子入围“羊晚小记者团”赴京观摩全国两会(2018.3)



越能成就老师

校园的氛围就越好


为明的校园尽管是在老城闹市,但一直都有一种宁静感。


宁静致远,多元兼容。校园氛围都是由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背后的家长们一起营造出来的。坦白说,一所学校在管理上越能够成就老师,老师就越能够成就学生,学生也能反馈到家长,所以整个校园的氛围就是这样通过爱的传递形成的。



所以在老师团队建设上,我们并不“唯学历”、“唯论文”来评价老师。而更加关注两点:一曾经培养过多少优秀的学生;二是不是有教育的情怀。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团队非常稳定,为明的老师在这里服务10年以上的有近50%,既构建了事业共同体,也形成了办学理念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共同体。


△ 多名教师被邀请主讲广州市共享课堂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生态特点就是多样性。对应我们“兼容”特色的育人理念,我们该如何构建了一个多样性的校园生态?我认为首先就是师资背景的多样性,一所学校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来传授知识和经验,才能助力我们的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更深远的见识。


同则不继,和合共生。我们非常注重不偏向于某一所大学培养的老师,而是让师资来源构成更加多样化。例如国内的师资招聘,我们会招收来自东北师大、华中师大、湖南师大等等国内知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而对于外教老师的招聘,我们更加青睐来自不同国度的老师加入我们的团队。南北交融,东西汇合,这才是我们乐于所见的师资结构。




从社区服务做起

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


上周,在初中部的升旗仪式上,我听到了两位“国旗下的讲话”的学生的演讲。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演讲内容“公益的我”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谈的是从小跟妈妈的社区公益活动经历:既通过PPT展示了从小与妈妈做公益活动的历程,也特别讲述了刚刚发生的一件身边的小事。我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因为他在家庭的带动下,懂得感恩,懂得回馈,是孩子们很好的身边榜样。



*关于“国旗下的讲话”,为明学生均为自己撰写演讲稿,轮流上台,面对全校师生演讲,非常锻炼学生的当众演讲能力、撰稿能力、故事的选题能力。


做教育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一位在民办学校里当了20多年校长的老共产党员,我非常清晰这个理念。所以为明的党组织连续两年被评为区里的五星级党组织,我本人也获评海珠区先进党务工作者。


左右滑动查看建党百年献礼活动图集


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发挥一所学校的党组织作用。比如在抗疫方面,我们深知街道以及党组织的不易,于是只要为明学校可以做的事情,我们都全力以赴地做。例如,每次组织核酸检测时,街道需要我们的老师支援,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派出志愿者团队。我们也在学校党员教师中推动抗疫募捐。


为什么要积极为社区做贡献?因为我们深知,为明办学的20年时间里,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回馈。而在社区里,为明与周围的居民也是和睦相处,得到了周围邻里的很多赞美,这也是对为明20年办学成绩的肯定和鼓励。



为什么学校里要经常开展党建学习?因为要让师生们都深刻认识到,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只有在国家和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拥有安居乐业、安定繁荣的环境。与此同时,这样的环境也需要全民一起努力才能实现。


党建活动为为明带来了很多意外收获。为明的老师有政治高度,而且把这种大局意识也带到课堂以及师生关系的互动中,有校长还笑称我们是在为教育培养“火种”。


△ “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活动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拥有20年经验的资深民办学校校长,王礼维不仅通过亲身劝老师改行的故事和自身经历,诠释了“好教育”和“好校长”的定义;也用正在实行的一年级国际视野课程,解读了“国际教育”的概念;还用师资背景的多样化成就校园生态的多样化。


更为难得的是,他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作用,经常聆听“国旗下的讲话”,亲抓校内党建工作,积极贡献社区,一次次让全体师生体会何为“家国情怀”。不仅培养了具有大格局和大情怀的教师“火种”,也成就了明天的国之栋梁。


为这样的校长喝彩!


在择校信息洪流中,如何分辨真实性?湾区探校团深度专访校长、老师,在校家长和学生,尽可能展示最真实的教育现场。陷入两难之选,需要专业的帮助?扫码填写择校规划自测表,我们将根据您的需求提供匹配的解决方案。

“湾区探校团”帮助你获取更全面的学校信息,用真实的例子,传递最实用的经验。助力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