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明明没有用刀,我却觉得好疼”

丸子新语 丸子新语 2023-04-15



点击蓝字关注丸子

静心聆听,你我的每一种心情


投稿作者:sobre首发公众号:丸子新语


“就考这么点分,你有什么用?你看看人家考多少分”?


几个月前,高考放榜以后,我受爸妈所托帮助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填志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还没走进他的房间,我就被这么突如其来一句指责“劈”得滞留在了房门口。
我望着那个坐在书桌旁一动不动,握着鼠标的手却隐隐颤抖的少年,有些发愣。
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跟亲戚打过招呼后我坐到他的身旁,试图说点什么打破这尴尬的沉寂,他却先开了口。
“姐姐,我是不是很没用”?他的语气冷漠得听不出情绪。
“不是的,我觉得你已经很棒了。不管结果如何,努力本身就值得肯定,有些话……不必在意”。
我努力斟酌着我的措辞,试图给他一些安慰,却也明白,有些伤害已经造成了。
他的成绩其实不算太差,超过了本科线二十几分,可父母在对比他人成绩下,并不满意。


“你是我生的,说你两句都不行吗”?
“一天天不好好学习,成绩那么差,我看你以后能干什么”!
“为什么都是爸妈生的,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厉害”?
这些话你是否会感到似曾相识?
这些像刀子一样锋利的话语,往往有时候出自我们最亲近的人口中。
可这些带着贬低侮辱,嘲讽否定的话,却往往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披着“血缘”和“爱”的外衣,占据情感和道德的制高点,令人无法反驳。
有位心理学家曾表示,或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有时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有时候语言确实会引发他人的不安和痛苦。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常常忽略这点,他们有时无所顾忌地对孩子进行打压,宣泄着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自身内心比较敏感,父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每一次的“狠话”,就像是在伤口上重复撒盐,鞭挞着孩子的心。
甚至有不少人,长期生活在家庭语言暴力的环境中。
曾经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报道。
一个少年因整日沉迷于电脑游戏,不思进取,他的父亲暴怒之下把一把手枪放在他面前,并对他吼道“你有种就别活了”!少年竟然真的拿起面前的枪,扣下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父亲的那一句“有种就别活了”,是压S这个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吗,不,是藏在他们日常相处中不起眼的每一根。
或许他也曾在自我否定中度日,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为什么明明是至亲的父亲却对自己说出那么残忍的话语。


或许有人会说“父母爱之深,责之切”。
父母的爱当然值得肯定,可带着情感压迫、只为单纯宣泄情绪”爱”,只会让人想要远远逃离。
上初中时我性格内向,没什么特别好的朋友,与父母也不甚亲近。写日记成了我唯一与自己的内心沟通的方式。
后来有某天我放学回到家,发现书桌有被翻动的痕迹,我的日记本被翻开,赤裸裸地躺在桌面上,内心的自尊和敏感达到顶峰。
“你这是侵犯我的隐私”!
“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隐私,一看才知道原来你……”后面就是母亲不停的指责和抱怨。
那一刻的我,只想离开家,越远越好。
有人曾分析,一部分“不好好说话”的父母其实是无意识的,他们对自己充满暴力性质的话语是不自知的,他们的表达逻辑和说话方式不过是延用其自小生存环境的那一套而已。
而另外一部分的父母则是源于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度焦虑以及过强的控制欲,他们通过对孩子的责备和打压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以获得安全感。
但其实不论是哪种原因,最终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都是直接而深刻的。


b站一则名为《嘘》的家庭语言暴力纪录短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评论区一些评论看得我触目惊心。
“我学习也不太好,我觉得对不起他们……我好想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从未来过一样”。
“我爸妈虽然没怎么打过我,但说过的话和视频里一模一样,尤其是“你哪都考不上,就在家混吃混喝吧!他们不知道这对我的打击有多大”。
“我的暴脾气受爸妈影响很大...可我已经很努力地在克制它了,我想做一个温柔的人,我不想像他们一样”。
“因为他们,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结婚谈恋爱了”。


悲观厌世、回避型人格的形成、恐婚恐育……
父母不知道,他们脱口而出的话语,可能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伤疤,他们又要花多长的时间去治愈,和它们和解。
令人难过的一点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自身努力“逃离”原本的生活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而如何学会“非暴力沟通”,是大多数父母以及现在的我们,需要学习一生的课题。

-THE END-
作者 | sobre首发 | 丸子新语图片 | 网络,侵删
往期精彩回顾
“每月房贷1万5,你拿什么还”
“很难不自卑,但我永远爱自己”


  星标福利  每天抽1名星标小伙伴发送0.36幸运红包将星标截图发送到公众号后台即可参与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