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改变了什么?| 天府新视界

封面新闻
2024-10-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天府新视界 Author 岷江轩



2024年全国高考今日开考。

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考试,高考总是和青春、梦想与奋斗相连。它就像一块里程碑,预示着人生至此,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旅程。

高考之后,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都注定将经历一场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到兴趣发展、目标追寻方式的变化。在这个全新的阶段里,“自我”逐渐生长和放大,无限的可能等待着每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

在这个高考的日子里,我们走进远去的岁月,看看那些年里他们的高考,看看高考对于逐梦的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高考是一段以奋斗为注解的成人礼。那些读过的书、记过的笔记,那些为高考付出的努力和奋斗,成为追逐未来的勇气和力量;高考也让滚烫的青春,不留遗憾,照亮前行的路。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高考前夜,一个深夜下班的年轻人来不及休息,借了一辆自行车,在夜光里匆忙赶到20公里外的高考考点。月落日升,沐浴着阳光,少年走进考场,提笔书年华,心向春风意。此刻,手中的答案,成为通往彼岸的路,广阔世界的号角徐徐吹响。这位少年,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作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获得者阿来。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春山可望未来可期。时光流转,1988年,一位年轻气盛的男孩带着准考证,走进考场。他报考了三所音乐院校,最终拿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当年全成都唯一一名考上这所院校的学生。这名男孩就是后来声“响”全国的歌唱家廖昌永。

高考并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站在一个更新维度上的新起点。它像是一扇门,带学子从这里出发,走向辽阔,奔赴不一样的精彩。

经由高考,阿来收到马尔康师范学校的通知书。改变从他一脚踏进学校所在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就已经开始。当时马尔康师范学校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一部分住校学生只能在土司官寨打地铺。这段经历使阿来得以自在地阅读、观察与思考,梭磨河水声阵阵、藏式窗户透进的月华轻柔,卓克基土司官寨最终化入他日后蜚声文坛的名作《尘埃落定》里,成为麦其土司官寨的原型。

高考像是一段攀顶之旅。爬上山峰,不是为了让世界看见学子,而是让学子看见世界。揣着父母凑来的一百多元,廖昌永赤脚跑进了上海音乐学院。他不懂五线谱,不会弹钢琴,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成绩不如人意。在广阔的音乐世界,廖昌永却没有颓废,他沉浸其中,补短板、学乐理、练唱歌。从这里出发,他先后在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三项国际大赛斩获第一名,以一鸣惊人的姿态,让世界听见中国“好声音”。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在高考的世界,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在高考的战斗中,少年们大胆扬帆,占尽春光志得意满,奔赴熠熠生辉的未来。

2023年全国高考首科考试结束后,泸州高中忠山校区考点,考生有序走出考场 摄影/C视觉 牟科


高考的两端,连接着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而顺利通过高考,对于许多人来讲,意味着从众多学科的均衡发展到可以专攻一事的转变。

许多在中学时代,或者更早前的孩童时期萌芽的想法,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业环境中,滋养成长,逐步成长为现实。漫长岁月的积累,终于显山露水。

火热的现实里,有让梦想展翅飞翔的广阔田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在中学时代,脚步就遍布成都琉璃场窑、邛崃邛窑、彭县(今彭州)磁峰窑和广元瓷窑铺等窑址,跟随四川省博物馆(今四川博物院)做关于四川陶瓷史的田野调查。1977年考入绵阳师范专科学校(今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他每天除了和历代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打交道外,也对各地的考古新发现保持着关注。利用课余时间,孙华还到学校附近的汉代平阳府君阙做过测量,并发表相关文章。

“作为一个四川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关注与研究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家乡开始,逐渐向外延展,最后上升到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层面。”一个从中学时代逐渐清晰的梦想,经由高考之后大学生活的持续更新与发酵,最终引领孙华成长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领域的大家。

火热的现实中,有让艺术绚烂生长的丰沛灵感。在1980年的全国青年美展上,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的巨幅油画《父亲》引起轰动。事实上,在进入大学之前,罗中立已经有着丰富的画连环图的经验,这让他相比于同期的许多学生,在对人物动作的把握上更加娴熟,练就了一身快速构图的本领。当这种大学之前练就的本领与大学之后大量的采风、观察相结合,罗中立迎来了自己绘画艺术上的一次“爆发”:在《父亲》中,老农头上的白布帕和神情来自他在大巴山遇见的守粪老人,手中的饭碗本是另一张画作人物手中的军用水壶,而脸上清晰的皱纹来自他为彝族老人画写生时,从老人们脸上收集到的那些真实的褶皱……

从人生的维度审视高考,它的的确确是一种进阶。在全新的高度上,全新的世界在等着好奇的年轻人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一场又一场梦的“大爆炸”。

罗中立油画《父亲》 图据中国美术馆官网


20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票房超50亿元、口碑爆棚,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感动了无数人。

更动人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现实生活中被印证。其导演饺子,有着哪吒般的叛逆。他通过2000年高考考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后,却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动漫制作。“弃医从文”的他,自学软件,甚至待业几年,才磨出了这部国漫代表作。

曾几何时,高考是某种学历门槛,甚至还是行业的分水岭。但如今,越来越发达的网络,让继续教育变得更便利,即便高考或所选专业不理想,广阔的学习机会、时代机遇,只要把握住,一样能收获你热爱的精彩人生。

饺子的经历并不偶然。用《山海经》打造古风服饰、凭借11件头饰推开米兰时装周大门的手工艺博主雁鸿,如今人们只记得她变废为宝的精致手工,却不知她竟是非科班出身。曾经,她听从家里人安排,选择了“稳定”且“适合女孩”的护理专业,毕业后还做了几年护士。但发现不适合这个职业后,她毅然去发掘自己的热爱。一次偶然接触花丝镶嵌工艺后,她报培训班、网络发作品、结识专业人士,终于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她的手工艺求学之路结识于网络,她的成名之路得益于网络。

兜兜转转也是阅历,不负韶华终有所得。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它是过去奋斗的印证、是学习能力的积累;而更广阔的追梦旅程,还靠自己去发现,去远行。


在阿勒泰的风里,作家李娟抓住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小时候在四川生活,后又跟随母亲回到新疆,李娟没上过大学,高中也没毕业,还卖过杂货、在工厂上过流水线。尽管生活颠沛流离,日子捉襟见肘,但有着“作家梦”的李娟始终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心,即便屡遭退稿,但仍越挫越勇,她笔下的文字诙谐、视角温暖,简单而随性。

“是金子总会发光”,一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李娟“火”出圈,更让她活成了许多人向往的样子。成才的路很多,她的才华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我的阿勒泰》剧照 图据“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官方微博

正是个体的多样性,让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有了多种选择。古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15岁才开始学川剧,没有想象中的童子功,也没有传说中的家学渊源,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的“艺术人生”就是从一名“门外汉”开始的。用他的话说:“用最笨的方法,走出一条最聪明的路。”

50岁重拾绣花针创业,藏羌织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将藏羌织绣带入国际视野,让传统非遗大放异彩,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有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这一条条成长成才的进阶路,绽放出每个人的人生魅力。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努力。生活处处是考场,提得起、放得下,全力以赴人生的每一场“考试”,才知潜力的无限可能。

凡是经历,皆为馈赠;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高考今日始,华章正破题,祝考场内外的你我他下笔有神,闪闪发光。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天府新视界
↓↓↓

来源:天府新视界



往期推荐



“星舰”,第4次试射!

张桂梅寄语2024高考生:勇敢一点往前冲!

三名美国小男孩发现罕见霸王龙化石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封面新闻视频号

编辑 唐维灿
责编 王   萌审核 向   雷

点“在看”,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封面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