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最新社论:拜登正在对中国做什么?
来源 |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译者 | 方君翊
译文精选如下:
一些乐观主义者一直认为,欢迎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将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并为国际政局带来改革。
作为曾经的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抨击中国软弱为武器。而现在,拜登正在将特朗普式的夸夸其谈,转化为一种让美国与中国对抗的学说,这是一场敌对政治体系之间的斗争,在拜登眼里,中美之间只能有一个赢家。
从特朗普到拜登,策划了一场自尼克松访问中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突破。
拜登先生和他的团队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对共存不太感兴趣,对支配地位更感兴趣”,他们坚信,美国政策的任务是削弱中国的野心。美国将在气候变化等共同关心的领域与中国合作,但在其他地方必须对抗其“野心”。
这意味着,必须增强美国国内的实力,并在国外与可以补充其经济、技术、外交、军事和道德影响力的盟友合作。
拜登的这种新学说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的。在中国实力大大增强的现实下,中美之间乐观的接触理由已经瓦解。
但是拜登学说的细节中,包含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在它不太可能奏效的情况下。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拜登学说是如何定义威胁的。因为,如今华盛顿的政治格局已经破裂,拜登似乎觉得他需要珍珠港精神来帮助重燃国家使命感,然而那只是误判。
的确,共和党人对特朗普描绘的“软弱中国”看法嗤之以鼻,也在其吵嚷着说总统选举结果被盗时,做了一些辟谣的工作。然而,共和党人不太可能仅仅因为其学说上印有“中国”一词,就开始支持拜登的行为。
更糟糕的是,拜登先生越是使用尖刻的言辞来激励美国人,他就越难完成激励盟友、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大国的任务。通过将这种关系构建为一场零和竞赛,他向盟友们展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摩尼教斗争,而不是两者如何寻求共存。
唉,在这一点上,他高估了美国的影响力,低估了一旦背弃中国,会导致美国失去多少潜在盟友。
无论美国做什么,通过多少经济措施,中国都必将成为主导力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作为其他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数量已经是美国的两倍。
举个例子,德国是欧洲的出口大国,而其目标是在政治联系破裂的情况下,维持与中国的商业联系。在东南亚,许多国家指望依靠美国获得安全,而依靠中国获得繁荣。这意味着,如果被迫在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有些国家可能最终会选择中国。
今天,拜登不应该将决定强加于其他国家,而是需要赢得他们的支持。他最好的机会,是让美国证明它的经济可以蓬勃发展,并成为成功和开放的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在这方面,拜登计划的方式也令人不安。美国政府没有利用美国作为全球规则捍卫者的优势,而是利用所谓“中国的威胁”来推进其国内议程。它的学说充满了产业政策、政府干预、计划和控制。这让人很不舒服,仿佛如今的结果是中国自己追求与世界经济脱钩一样。
毋庸置疑的是,拜登先生的计划需要权衡取舍。
拜登还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即拜登的中国主义中的保护主义。这有利于现有企业而不是竞争对手,并且可能会拖累经济而不是增强经济。美国的新月计划很受欢迎,主要是为了表明美国比中国更具优势。然而,它的活力恰恰在于它允许 SpaceX 和 Blue Origin 等私营公司在竞争中大放异彩。
这样的方式,将使美国的盟友更加警惕。如果与中国断绝关系的目的是在美国创造良好的工会工作,那么盟国就会问自己,这对他们到底有什么好处?
如果美国想要阻止中国按照它的形象重建全球秩序,它就应该捍卫一直对它有利的全球化。这种方法的核心将是贸易和多边体系,体现了开放和思想自由流动将创造创新优势的信念。
如果美国真的想在亚洲与中国抗衡,请它会入它在 2016 年放弃的泛亚贸易协议。然而这在现在是极不可能的,但美国应该想办法寻求新的环境和数字贸易协议。
美国还应该投入资金和影响力支持加强西方秩序的新想法,例如未来流行病的疫苗计划、数字支付系统、网络安全以及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竞争的基础设施计划。
与其一味地揪着中国不放,不如让一个更有信心的美国,来重新确定是谁让西方社会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