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燕归脊居同厝 两岸同心守望家

你好台湾 看台海 2021-03-20

闽台一衣带水
到台湾开垦的福建、广东先民
以大陆祖籍地的县、乡、村地名
街巷名、宗祠名、寺庙名
甚至垦台名人、移民首领的名字
作为在台湾聚居地的名称
铭记自己祖籍和根的所在


台湾通志记载
闽台有190多处同地名
91处同名村

连续举办八届的“同名村·心连心”活动
今年以“居同厝”为主题

讲述闽台同胞守望相助
共同维护家族荣耀的故事

“同中又同,亲上加亲。”


——两岸文化交流使者、台胞陆炳文



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
目前台湾有1600多栋古建筑

被列入保护范围
其中红砖建筑至少占一半

闽南风格大厝是台湾最常见的传统建筑

闽南先民渡海迁台
将闽南古厝的建造风格、工艺、材料

带到了台湾
对岛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台湾有一句俚语
“泉州买石、漳州买砖、福州买杉”
是闽台建筑同根同脉的见证

我们透过这次活动征集的

两幅两岸摄影作品
了解两岸一脉相承的“家的故事”

△龙岩市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苏朝阳作品《家》


苏朝阳:这个作品起名为《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心灵相契的一个地方,同时也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来源。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客家土楼人,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个愿望,就想用手中的镜头去表现去描述客家土楼人家的一个模样。客家土楼人的家就是这个模样。每当夜幕降临,高挂的红灯笼映红了古老的土楼,勤劳善良客家人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围坐在土楼大厅的圆桌前,享受美味佳肴,叙说绵绵亲情,尽情的享受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台湾有很多客家人,大部分客家人都从我们福建客家土楼走出去的,期盼有更多的台湾同胞能够来到福建土楼,来到永定客家土楼,感受一下客家土楼家的温馨和家的温情。

△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授施沛琳作品《海峡两岸居同厝》



施沛琳: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同名村·心连心”两岸同名(同宗)村摄影比赛,当我接到主办单位通知的时候,心中非常激动。多年来我行走两岸,总是不忘记用相机记下生活的点滴,用镜头留下走过的足迹。在这组《海峡两岸居同厝》的摄影投稿当中,主要呈现闽南红厝、滨海蚵壳厝、石头屋,地点包括漳州、泉州、平潭、金门、澎湖、台湾,不仅见证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的生活概念,也可以呈现在闽台海洋文化深耕在人民生活当中。

说起两岸同名村
一定要提到厦门集美的板桥

和新北市的板桥区
不仅居同厝
家族渊源也从未断过

“亲戚嘛,一定是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新北板桥宗亲张育龙



早在明清时代
板桥先民陆续入垦台湾
将家乡的文化、习俗等等

都融入了新北板桥一带
他们还从故乡分炉保生大帝到新北板桥供奉
时至今日,每年农历3月15日
板桥、新庄、淡水、八里等地
张氏宗亲轮办活动,从未间断

在福建惠安
守护神青山王
早在明清时代
便随着开垦台湾的泉州三邑先民融入了台湾
惠安先民把家乡的文化、风土带到了台北艋舺
把自己落脚的地方取名青山里
青山王公庙在台湾有200多处

“通过网路,隔空祭拜、隔空交流,共同畅想两岸美好未来。”


——台北青山里宗亲叶宗祥



居同厝,共守望
守望的是共同的乡愁
守望的是共同的信仰

(记者 梁晓蕾 谢良建)
(视频由海峡论坛第八届“同名村·心连心”活动组委会提供)


往期回顾

▪️与大陆经济脱钩是伪命题 混进APEC则是黄梁美梦

▪️台湾自媒体业者大陆“乘风破浪” 传授最夯经验

▪️两岸青年用文创巧思表白中华文化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你好台湾网

(http://www.hellotw.com)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