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有条老街——“台湾路”

看台海 2021-06-13

漳州老街:一街连两岸

一条老街记录着两岸间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也见证着新时代的两岸发展。


发源于龙岩山区的九龙江

缓缓流过漳州城

再有几十公里便会到达东海

成为台湾海峡涌动的浪花


自古以来

这条江海相连的航道

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水路

把九龙江岸的漳州老街

与台湾岛紧紧连在了一起



漳州·台湾路


江水滋养下的老街曾经是漳州府衙的所在地,老府衙前的这条街就叫台湾路。它记录着漳州城的历史,这里的每块砖石、每条小巷都能寻找到过往的记忆。如今老街区依然保持着“九街十三巷”的格局,东起新华南路,西至钟法路,北为新华西路,南面隔着博爱道与九龙江相邻。


开漳建州 东渡台湾


10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蛮之地,父子陈政、陈元光率领军队从中原千里跋涉而来,不畏艰险,将荒原开垦为美丽的家园。
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获准开漳建州,因此陈元光被尊为“开漳圣王”



明清时期,数十万漳州人为了开辟新的天地,冒险东渡台湾,他们随身携带着“开漳圣王”神像,在荒岛上披荆斩棘,成就了今日台湾的繁华。


直到今天,台湾岛上依然有300多座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每年都有很多台湾信众回到漳州老街上的祖庙寻根谒祖。如今台湾居民当中有1/3的人口祖籍地是漳州。


两岸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老街的尽头是九龙江老码头。数百年间,无数漳州人从这里出发,把漳州的语言、风俗、建筑和文化带到台湾,甚至把家乡的地名也带了过去。漳州寮、漳州里、漳浦厝,在台湾,直接从漳州搬过去的地名有160多个。


同样的地名,同样的建筑,同样的饮食,述说着两岸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明永利年间,漳州人陈永华在台湾修建了第一座文庙——台南孔庙,培养了大批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学子,被称为“全台首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大批不愿做异族奴的台湾乡亲回到祖国大陆。


1945年二战结束,被殖民统治五十年的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那时的老街一片欢腾,自此“府口街”改名为“台湾路”


不改的乡音里包含着最浓的乡愁。在漳州传唱了上千年的锦歌,传到台湾后逐渐演化成歌仔戏。在两岸隔绝的岁月里,闽南地区和台湾一直保持着“官不通民通、明不通暗通、直接不通间接通”的状态,政治的隔阂挡不住两岸一家的亲情。


历经痛苦的人才会特别期待安宁,历经分离的人才知道团圆的可贵。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回到了老街,回到了漳州



当华灯初上

老街与九龙江之间的彩虹桥亮起灯光

点点光芒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

照亮历史也照亮未来

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

见过太多风风雨雨的老街

期盼着团圆时刻的到来



主编/晓培

编辑/鹤溪

来源/总台央视《记住乡愁》

往期回顾

板桥,向你发出了一个穿越邀请

台湾岛水荒不断 民进党开坛求雨?

真成了“关光”惨业!士林夜市的悲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