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什么又是万华?”
十八年前的那个五月,台北,万华。从和平医院、仁济医院、龙山寺到附近游民、住户,相继发生疑似感染SARS事件,使得万华区陷入恐慌之中。
十八年后,同样是五月,依旧是台北,依旧是万华。时光仿佛倒流十八年,周边和平医院SARS封院时的惊惧回忆再度涌现,万华再一次成为了疫病风暴中心。
万华的茶室成为众矢之的
十八年前,全台湾大半SARS病例均在万华区发病。对此,台流行病学专家邱弘毅留下了一句:因为万华相对台北市其它行政区,人口密度高、环境较脏乱。而这一次,陈时中在说明疫情时,则用“人与人间的连结”形容确诊个案与茶室的关联,一时间,茶室成为众矢之的,被贴上病毒的标签,甚至成为万华的耻辱。
万华昔称艋舺,邻近淡水河畔,曾是台湾北部盛极一时的贸易集散地,在岛内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说法,很多人在这发迹。茶室文化,帮派角头,三教九流,应运而生。近年来随城市发展重心转移,万华所在的台北西区盛极转衰,不复往日的繁华。此时的万华渐渐成为了许多人眼中“人口密度高、环境较脏乱”的地方。
繁华的西门町如今门可罗雀
这一切终于迎来了转机,2008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岛内观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万华渐渐呈现出不一样面貌。龙山寺、华西街夜市保留原汁原味,创新与传统竞逐下,吸引众多大陆游客前来。西门町更成为大陆游客在台湾必去的景点,据岛内有关部门统计,在陆客赴台游最火爆的时候,西门町平均每小时涌入255名陆客。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产业盛况不再,民生凋敝。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增多的游民和日渐脏乱的街道,平时观光客和万华当地人熟悉的景象瞬间崩坏。
如今疫情来袭,原本运量名列前茅的捷运(地铁)西门站与龙山寺站无人下车,深夜的捷运站内外空空荡荡。因电影《艋舺》爆红的剥皮寮,网红排队拍照、打卡的景象,也被白色的帐篷,及穿着防护衣、面罩的医护人员和长长等待筛检的人龙取代;嬉闹、快门声消失了,只听得到民众被深入喉咙采检时所发出不舒服的咳嗽声,空气沉重到仿佛要令人窒息。
电影《艋舺》剧照
十八年前的SARS与这次的新冠疫情竟都暴发在万华周遭,这当然不是巧合。城市衰败、民生凋敝,是因为当权者的短视和不作为。面对新冠疫情,作为当权者的民进党除了自诩“防疫模范生”之外,到底实实在在干了些什么呢?“政治防疫”的苦果不能也不应该让普通台湾民众来承担。
曾经历过SARS风暴的万华人,不禁想问“这次为什么又是万华”?
主编/伯皓
编辑/腾阳
来源/综合台媒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