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听|方言俗语话端午:古法斗“毒”月,你pick哪个?
“毒月”
指的是农历五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喝雄黄酒、插艾草、赛龙舟等习俗,无不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同时,端午也是我国人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重大节日,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本视频中,来自台北、厦门、梅州的网友,用俗语为大家趣说端午习俗以及古法养生秘籍。
端午小百科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同时亦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因此,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其中,划龙舟与食粽为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趣味端午 两岸强强滚
1
台湾地区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沿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舟,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香,各有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2
闽南地区
闽南有句俗语“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这说明端午节是一个预示季节转换的节日,要进行大扫除。同时,旧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口挂熏蚊子的艾草、菖蒲,可以做药用,也可以熏虫,把邪气驱除出门外。
女儿节
过去端午节女儿回娘家,家中自己包粽子,有肉粽、甜粽等,所以厦门的端午节也叫做女儿节,厦门人包粽子不单是纪念屈原,还是古老民间传统的延续。
“海”上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厦门民间不可缺少的一项民俗活动。一般情况,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场地都选择在江、河或湖中,而历史上厦门的龙舟赛场地选择在海上,可谓与众不同,因为海上赛龙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江、河、湖中。
水上捉鸭,人仰“鸭”翻
泉州还有一个独创的端午乡土节目,称为水上抢彩头,即水上捉鸭子。活动前将鸭子赶入竹笼关起来,在一根长长的杉木上抹油,杉木的尾端挂上鸭笼。参与者赤着脚,像走钢丝一样,从船上走到杉木尾端抓鸭子,如果抓到便取得胜利,场面非常热闹。
3
客家地区
端午节,客家人会在在门前挂上黄葛藤祈求一切平安、顺利,驱灾辟邪。客家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儿童额上写个“王”字,或将雄黄涂抹在小孩的额头、鼻尖和脚上,然后把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屋角和墙角,以避蛇虫。此俗在山乡农村还十分盛行。
食俗方面,两岸的客家人过端午,都会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取其土音谐音)。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份拜土地公,一份拜万善爷,一份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端
午
节
屈原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端午的灵魂,涤荡千载,绵延不止。
端午节的习俗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弘扬了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
主编/伯皓
记者/郑婷婷
编辑/阿达
往期回顾
■@鹿港小镇,蚶江喊你来泼水啦... 端午一绝! 世界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