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势观台海 | 太鲁阁的眼泪

看台海 看台海 2022-05-29


4月2日晚,台北车站南侧广场一场追思会进行中,49颗星星被点亮,纪念去年的这一天在台铁“太鲁阁号”事故中罹难的49名逝者。一年过去了,人们在泪水和哀痛中追问,逝者可曾安息,伤者和罹难者家属,你们还好吗?

台铁,你还好吗?


就在3月底有民意代表召开“太鲁阁号事故一周年,台铁安全严重误点”记者会,清晰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事故发生一年来,后续状况普遍令人失望。在诸多失望里,令人痛上加痛的,是罹难者家属和伤者团体的声音和要求没有得到充分倾听。事故中213人轻重伤,至今有高达五成的伤者没有签署和解书。

伤者们怎么能和解?3月28日,伤者们冒雨在立法机构前聚集,抗议官僚的傲慢。交通部门负责人王国材原本约定在23日与伤者团体见面沟通,却食言了。  

伤者们组成的团体叫作“被遗忘的太鲁阁伤者”。被遗忘,就是罹难者家属和伤者们最真切的感受。罹难者家属们也组成了名为“太鲁阁的眼泪”的团体,眼泪不足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唤醒某些官员的麻木。压力之下,王国材匆匆出面,表示这是“误会”。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伤者表达不满

一年了,“误会”还要延续多久,还有多少不幸和苦痛要被“误会”两个字轻轻带过。是不是还要等到下一次灾难重演?事实上,王国材的上司苏贞昌的风格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年里,罹难者家属一直通过写联名信等各种方法想与苏贞昌见面,当面表达对台铁安全的担忧和对改革的呼吁,得到的回应是“公务繁忙”四个字。今年1月,罹难者家属在社交媒体上贴出“寻人启事”,表达抗议和悲愤。

一年了,面对如此焦点性的灾难事故,当局似乎不在意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希望把问题交给时间,交给淡忘。新闻总会过去,一年里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淡忘真的在慢慢发生,但势观君忘不了,一年前在现场采访时身处的悲伤氛围,忘不了民众踊跃捐款带来的感动、当局种种处置不当引发的愤怒。

事故发生后,时任交通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在愤怒的追责中引咎辞职。“请辞获准”后,居然举办了一个济济一堂的“感恩惜别会”,在会上,包括继任者王国材在内,交通部门的“同仁”纷纷称赞林佳龙的“政绩”。林本人虽对事故表达了歉疚,又把话题转到宣扬自己任内的“理念”上。林佳龙似乎不是因为49条人命而辞职,是光荣地准备离职履新。“感恩惜别会”的视频现在仍然在网络上完整保留。林佳龙在一年之后,又成为参选县市长的热门人选。

有些事情会被永远记住,有些人,让势观君难以揣测其底限究竟在哪里。令人不忍揣测的,还有那些罹难者家属的内心,他们会如何面对“感恩”这样的字眼。


一年里,在纷纭的愤怒和悲伤之中,当局反反复复信誓旦旦,台铁要改革。


台铁改革的呼吁,不是在2021年的“太鲁阁”事故后,也不是2018年的“普悠玛”脱轨事故后。台铁沉疴多年,改革也喊了二十多年,却好像总是只挂在官员的口头上。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出轨列车

相关部门力图宣示:一年来,台铁改革并非没有成绩。今年3月,“台铁公司化条例”在立法机构完成一审。

台铁是个行政部门,公司化是个公认的方向,但不少相关人士告诉势观君,公司化并非是台铁改革的唯一内容,更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丹。尤其是,事关台铁安全的许多举措本应该提前进行,而不应在空喊公司化的口水中被长久搁置。比如交通部门在事故发生后多次承诺,要加强工地管理并加重厂商罚责,一年后,相关公文上的字眼,仍然是“针对工地安全管理加重厂商之罚责,尚在汇整相关单位意见进行研议及调整中。” 

“太鲁阁的眼泪”和“被遗忘的太鲁阁伤者”两个团体指出,当局和部分官员的怠惰麻木是“不公不义”,一些民众有更清楚深彻的认识——对民进党当局而言,“已经没有选票的事情当然不理了”。灾难和事故最能测量人性。势观君期望,某些没有底限的表现只代表一时一地、一小部分人。


逝者已逝,来者可追,那悲剧的一刻永远无法挽回,但不该被遗忘。合理的台铁改革应当推行并深化,给台湾民众一条安全的铁路,不应该成为一个无法企及的奢望。



监制 / 任永蔚  主编 / 苏闽撰稿 / 势观君 值班编辑 / 葳葳

校对 / 王宏宇


往期回顾

● 势观台海 | “猴子的红屁股”和“欠电的电火球”

● 经遗骸DNA比对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确认罹难49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