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OC中电流环调试的宝贵经验总结

菜刀和小麦 小麦大叔 2022-08-22

你是否经历过一个人独自摸索前进磕磕碰碰最终体无完肤,然后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山顶的时刻,如果有,本文也许能帮你在调试FOC电流环的时候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思路。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 1 系统架构

  • 2 转矩模型

    • 2.1 交直轴电压方程

    • 2.2 转矩方程

  • 3 PI 控制器

  • 4 参数调节

    • 4.1 相关理论

    • 4.2 调试过程

  • 5 总结


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是双闭环架构,从内而外分别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有感FOC算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有感FOC算法学习与实现总结》。所以在这环环相扣的系统中,内环的电流环显得格外重要,电流环需要快速响应,稳定性好的特点。系统架构图如下:

在FOC算法中,将系统交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解耦为以转子为参考坐标的DQ交直轴旋转坐标,相关坐标变换可以参考《FOC中的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详解(动图+推导+仿真+附件代码)》,因此最终只需要控制就可以像控制直流电机一样的方式对交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这里比较关键的是如何对进行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2 转矩模型

2.1 交直轴电压方程

这里先不讨论前面的电流采样和坐标变换,在得到之后,就要通过PI控制器,具体如下:

  • 在经过PI控制器之后,可以得到
  • 在经过PI控制器之后,可以得到 ;这里也就是为什么使用PI控制器的原因了,下面看一下在电机模型中,的关系如下;

轴:

  • 为电机直轴电压;
  • 为电机直轴电流;
  • 为电机直轴电感;

轴:

  • 为电机直轴电压;
  • 为电机直轴电流;
  • 为电机直轴电感;

其他:

  • 为电子定子电阻;
  • 为永磁体的磁链,因为磁链方向和 轴方向相同,因此后面都用表示;

该空间抽象如下图所示;

2.2 转矩方程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方程为:

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类型区别可以参考《永磁同步电机 spmsm 和 ipmsm 的区别总结》,本文只讨论SM-PMSM,表贴式的永磁同步电机因为隐极特性的存在所以;所以电机的输出转矩方程可以简化为:

为电机极对数;

所以不难发现,为常数,为永磁体的磁链,在无弱磁的情况下,通常为常量;因此这里在另的时候,只要控制 ,就实现对了电机输出转矩的控制。

补充一下运动方程对于转速控制的解释;

3 PI 控制器

经过PI控制器之后的输出被变换成实际的电压,作用于后续的电机模型,因此通过 电压方程可以知道,PI控制器对电机的参数依赖性比较强,同样的,因此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进行参数的整定;

  • 直接整定法,通过经验试凑进行整定;
  • 参数测量法,先测量电机等参数,大致计算出PI控制器参数范围,然后进行细调整;
  • 自适应PI参数,这是在TI文档看到的一种方法,能力有限,暂不能展开;

所以,本文最终介绍的是经验试凑法

4 参数调节

具体按照经典的PID参数调节方法即可,先调节参数,然后再参数,这里需要时刻将反馈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位置。

4.1 相关理论

先看PID整定的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四比一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4.2 调试过程

由于,这里通过先调试D轴,将Q轴PI控制器设置为零,这样可以排除Q轴的影响,在单轴达到比较好的响应效果之后,将D轴PI控制器参数拷贝一份送给Q轴的PI控制器即可,这里很关键

只加入比例环节,设定值为1000:单纯加入比例环节的时候,可以将的系数逐渐增大,会发现反馈值逐渐靠近给定值,因为没有积分环节的作用,最终反馈值无法达到给定值;

加入积分环节发现系统虽然存在超调,但是最终反馈可以稳定在给定值;对于较大的超调可以适当减少参数,或者使用积分分离PID进行控制;

关于超调因为在启动过程中,电流会很大,所以在频繁启动和制动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减少超调,就会出现启动直接过流的情况,这里一定要想办法避免。接下来逐步修改参数,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只能慢慢积累调试的经验,没有太多捷径可言。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FOC矢量控制中电流环PI控制器参数的调试过程,电流环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的性能,所以该环节是十分关键的,另外传统的PI控制器可能无法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需要在此基础引入更多的优化算法,比如积分先行,积分分离,积分限幅,模糊PID,神经网络PID等等,具体就需要根据系统的资源和系统指标进行选择。

笔者能力和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错误和纰漏之处,请大佬们不吝赐教;创作不易,如果本文帮到了您;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如果本文帮到了您,请帮忙点个赞 👍👍👍;

公众号:小麦大叔

CSDN:小麦大叔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独自前进,走得快;结伴而行,走得远;在这里除了肝出来的文章,还有一步一个脚印学习的点点滴滴;

关注并回复👉👉👉“麦叔的资料”👈👈👈开启成长之旅 😄😄😄。




原创不易,点一下🤞在看🤞,为麦叔的肝保驾护航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