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博士勿入!当代女博士迷惑行为大赏,哈哈哈哈哈……

认真讲故事的 科研人KYR 2022-09-14

戳图看详情


去年过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某位叔叔喝了一点酒后,劝我:


“不敢再往上读了,大学毕业还能找个本科生,硕士毕业找个高中生也没问题,你这博士毕业,到时候出来只能找个初中毕业的了。”


此言逻辑感人。


还没决定考博的时候,风闻周边人对女博士的看法,无非就是什么“第三种人”“女强人”之类的,那时觉得自己跟这些关系不大,也就未费心思考这背后的种种因素。但就大学接触的几位女老师(曾经是女博士)来看,学识自不必说,身上的睿智、通透、优雅、知性,格外让人心折。



决定考博后,也曾跟人提过这个打算,多数都是一副震惊加调侃:“诶哟,你要变成‘第三种人’了”“你博士毕业了都快三十了,结婚生孩子怎么办”“博士在读期间也是允许结婚的吧”,诸如此类。


曾跟好友谈及这个问题,多次揣测这些人的心理后,大概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么说的人,多半连硕士都没上过。


逻辑感人的某位叔叔,更是连本科都没读。“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怎么能想象得到距离那么远的东西呢?对博士学位、女博士的看法,都停留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上。又出于某种不可言说的“酸葡萄”心理,一方面妄图通过打击别人来获得心理上的某种安慰,另一方面又只愿意去接受外部信息中与博士相关的负面新闻。


对于这些无稽之谈,本人只想学“四不”猴,“不动、不听、不看、不说”就完事。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博导对男博士的执念



很多男博导都有些“重男轻女”,笔者考博前忐忑不安地给博导写信,博导得知我是女生之后,感叹了一句:“男生读博潜力大、后劲足,女生除非特别优秀才可以。”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


确实,有些博导这么想无可厚非,女性的生育压力不可忽视,而且堪称是“定时炸弹”,博导诸事繁忙,自然希望少些变数。但这些也都不是绝对的,个人实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我博导喜欢男弟子,但无奈我上一届的师兄是个“混不吝”,博导让他看我们师爷的书,他看了几眼之后,跟导师说:“这个内容我不感兴趣,不想看了”“我能不能不看书直接写论文”。导师估计也是被师兄“伤”透心了,对男弟子没那么深的执念了





当代女博士的年龄,

最大42岁,最小……



博士入学,是跟本科、硕士完全不同的体验。本科、硕士的同学基本都是同龄人。


而入学的博士生,除了一小部分是应届生外,其余的同学情况较为复杂。有已婚已育的、有在高校工作多年因升职需要提升学历的、有考博奋战几年的,当然,以上三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士同学的年龄差也比较大,寝室的一位教育学博士,说她们教科院19级30个博士,最大的42岁,她92年,居然已是里面的年龄第二“小”。再说我,一个94年的,成功与87年的本科辅导员同级了。在新生群里打招呼,纠结叫“老师”还是“同学”,本科辅导员卖个“萌”:“不要叫我老师,我也是大家的同学。”曾一度想去某乎提问:跟本科辅导员老师成为博士同学是种怎样的体验。




当代女博士的闲聊:

宝妈跟青春少女聊育儿经!?



文科女博士的闲聊务实又学术。大家平时都比较忙,目标也很明确,较少有闲聊的时间。偶尔闲聊,共同的主题是导师、论文、研究方向;已婚已育的聊一下育儿和家庭,工作几年的聊一下以前的工作经验。不再是大学、硕士期间的空谈,而是务实的经验交流。


有位室友,宝宝已经两岁,跟我聊育儿经,感叹道:“辞职两年带孩子,感觉自己退化好厉害。”接着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跟宝宝交流,要将自己的思想降维到与两岁孩子的水平。”不愧是教育博士,分析得相当透彻。


跟一位博士朋友去逛湖北省博物馆,其镇馆之宝是“越王勾践剑”,两个秃头博士对着“越王勾践剑”陷入了沉思,然后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点进知网和百科,脑子陷入了头脑风暴的同时,空气就这样陷入了凝滞。


半晌之后,放下手机,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原来这把剑是这样到湖北的,历史变迁真奇妙”“为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有学者发过文章了呢,时不我待生不逢时呐”“我好菜啊我太难了我写不出惊天动地的论文呐”……




当代女博士的减压大法



论文是要坚持好几年不动摇的主业,其他一切与论文无关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娱乐。简而言之,女博士的娱乐活动,只是也只能是论文的调剂,以不动脑子、只要跟着“哈哈哈”最妙。


文艺深沉过的女博士们,为了论文大业,实在也放弃了很多“浪费”时间的高雅爱好。曾有一位师姐,本科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投身学术大业后,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学术论文上,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只能忍痛割爱。


我开始写论文后,平时压力大的时候,就打开各类综艺,跟着“哈哈哈”就完事。哈哈哈完后,浑身充满力量,似乎又获得了与论文抗争到底的power。


起初,这个转变是很难跟别人启齿,一段时间的彼此试探后,居然发现这个“转变”不约而同。在此之后,开始走向了互相“安利”搞笑综艺的不归路。但一群“秃头”博士们习惯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看综艺的时候会不自觉代入此思考模式。


比如最近大热的“脱口秀大会”,很多脱口秀演员曾经是“程序猿”,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呢!


跟朋友谈到这个问题,她说:“程序员‘编’程序,在某种程度上跟脱口秀演员‘编’段子,是一样的。精髓在于‘编’,要有逻辑、要能运行。”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当代博士生的优良品质。




当代女博士的爱情,

其实我有男朋友的,嘿嘿嘿



当代女博士的爱情,也跟论文有着某种微妙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女博士,写起论文来跟“走火入魔”的状态很像,一心一意接二连三四书五经六亲不认七窍玲珑八面威风九死不悔十全十美,心里只有“论文”。



江湖上有传言,这是一个连相亲都要互查对方论文的群体。我原以为这是个传言,但我男票有次跟我说:“我当年第一次遇见你后就去知网查了你论文,看起来还蛮厉害的。”我回道:“托你博一就发了SCI的福,我们才会有故事好吗?我毕竟已有多年终结“搭讪”的经验了。”秀恩爱、分手释然居然也都可以通过论文来传达。


我们院,有对学术cp,志趣相投,论文经常一起讨论、一起写、一起发,看到并列的一作二作,简直高级学术狗粮。还有一位朋友,听闻前男友和现女友一起发了篇论文,本来不忿,但“拜读”过后,觉得水平很一般,瞬间释然了。女博士擅长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技能也充分运用到了找对象(或帮朋友分析感情)的过程当中。凡事都“三思”,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能经得住女博士灵魂三连拷问的,一般都错不了。




当代女博士的祈福与诅咒



我们对同行最大的祝福就是:多发C刊,少掉头发,顺利毕业。


最恶毒的诅咒亦是:发不出论文、最好秃头以及毕业遥遥无期。


博士们掉的每根头发,都是为论文大业奉献自我的证明。毕竟,我曾在梦里听孟子他老人家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掉其头发……”,然后就被吓醒了。



青春少女可以对着掉下的睫毛许下一个愿望,女博士可以对着掉下的长发许下多发论文的愿望吗?


多掉一根头发,中C的几率就会增加百分之一。


(我替掉下的头发答应我自己了!!!)


本文来源:考博圈

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与公众号联系删除,感谢


Tips


今日重磅福利

科研人文献综述7步实操包

扫码回复【文献】

即可免费领取




获取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后台回复 文献

电子版限量200本,领完即止

▲ 扫码回复 文献 立即获取


-END-


认真讲故事,专心搞学术

欢迎关注【科研人KY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