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觉今年梅雨季“没雨”?安徽省气候中心解释原因!

皖事通 2023-11-09


今年的梅雨季于11日结束
网友们纷纷表示
今年都没怎么感觉到梅雨
就出梅了?
针对网友的疑问
安徽省气候中心进行了解答↓↓
-- 摘  要 --2022年我省6月19日入梅,7月11日出梅,入梅偏晚,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偏短,梅雨量显著偏少,梅雨强度等级为“偏弱”。

梅雨期(6月19日-7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除淮北北部和东部偏多外,其他大部地区偏少,其中沿淮西部、江淮之间中部和东部局地、沿江局地显著偏少5~9成。

2022年梅雨形势不典型,先后出现6次过程性降水,局地降水强度大。梅雨期高温与强降雨天气并存,全省平均气温创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以下简称“历史同期”)新高,高温日数异常多。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北跳偏晚,导致我省入梅偏晚;西太副高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导致我省梅雨量偏少。

一、2022年安徽省梅雨特征

01


入梅晚、出梅接近常年,

梅雨量显著偏少


今年我省沿江江南6月19日入梅,较常年(6月15日)偏晚4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0日)接近;梅雨期22天,偏短3天;梅雨量141毫米,偏少61%;梅雨强度等级为“偏弱”(表1)。
江淮之间6月23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梅雨量108毫米,偏少58%;梅雨强度等级为“偏弱”(表1)。
表1  2022年安徽省梅雨特征统计
梅雨期(6月19日-7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沿淮淮北西部局地、江淮之间东部、中部和沿江东部不足100毫米,其他地区大部在100~250毫米(占全省面积的57.8%),淮北北部、大别山区和江南西南部超过250毫米(占全省面积的10.6%),最大岳西明堂山507毫米(图1左)。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淮北北部和东部偏多外,其他大部地区偏少,其中沿淮西部、江淮之间中部和东部局地、沿江局地显著偏少5~9成(图1右)。
   
图1  6月19日-7月10日累计降雨量(左)及其距平百分率(右)分布

02


梅雨期间以过程性降水为主,

局地降水强度大


今年梅雨形势不典型,6月19-21日沿江江南、6月23-25日全省自北向南、6月27-28日全省自北向南、6月29日-7月1日沿淮淮北东部和沿江江南、7月4-6日全省及7月10日合肥以北地区先后出现6次过程性降水其中,以6月23-25日、6月27-28日及7月4-6日降水较强。

6月23-25日全省自北向南出现强降水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淮北北部、大别山区、江淮之间中东部及沿江江南共有584站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图2中),占全省面积的24.4%,其中103站超过100毫米,最大岳西明堂山196.2毫米。24日降水强度大,有13个县(市)暴雨,3个大暴雨,最大岳西121.3毫米。淮北北部和合肥以南部分地区609站最大小时雨强超过20毫米/小时,其中107站超过40毫米/小时,最大涡阳石弓88.8毫米/小时(23日14时)。24日19时30分左右宿州砀山县玄庙镇、周寨镇、葛集镇出现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

图2  6月19-21日(左)、23-25日(中)、27-28日(右)累计降水量分布
6月27-28日全省自北向南再次出现降水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淮北北部、沿淮、江淮之间北部及大别山区,共有433站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占全省面积的23.5%,其中105站超过100毫米,最大长丰左店195.7毫米(图2右)。27日12时40分左右,怀远县双桥镇出现小冰雹。

7月4-6日,受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影响,沿淮淮北和大别山区局地出现极端强降水。此次台风对我省影响以降水为主,7月3日20时-6日08时累计降水量全省有181站≥100毫米,11站≥250毫米,其中9站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谯城五马(350.2毫米)、双沟(323.3毫米)超过300毫米(图3中)。亳州国家站7月5日降水量(248.2毫米)为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降水量第三位。小时最大雨强泗县107毫米、固镇98.7毫米均破本站小时雨强记录;谯城五马(97.9毫米)、太和桑营(92.5毫米)、谯城古城(86.6毫米)、烈山化家湖(86.3毫米)均破所在区域国家站小时雨强记录。

图3  6月29日-7月1日(左)、7月4-6日(中)、7月10日(右)累计降水量分布
梅雨期间局地降水强度大。从逐日雨量来看(图4),梅雨期累计出现1407站次暴雨,291站次大暴雨,9站次特大暴雨。6月24日范围最大,351站出现暴雨,92站大暴雨,最大岳西明堂山193毫米;7月5日沿淮淮北和大别山区局地降水强度大,188站出现暴雨,60站大暴雨,9站特大暴雨,其中9站位于谯城区,最大谯城五马326.4毫米。从小时雨强来看(图5),全省369站小时最大雨强≥40毫米/小时,集中在沿淮淮北、江淮之间东部以及两大山区局部地区,其中25站≥70毫米/小时,最大泗县107毫米/小时(7月5日19时)。
图4  6月19日-7月10日逐日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站数
图5  6月19日-7月10日小时最大雨强分布

03


梅雨期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

高温日数异常多


梅雨期全省平均气温29.4℃,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9℃,为历史同期最高。期间高温与强降雨天气并存(图6),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高温日数分别为6天和8天,其中江淮之间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第四多。
两片梅雨区除岳西未出现高温外,其他县(市)出现高温天气1~12天不等,其中霍山、和县、泾县、宣城等12个县(市)高温日数超过10天,占梅雨期总长度的50%~61%。
图6  6月19日-7月10日不同等级高温站数逐日演变

二、成因诊断分析

01


西太副高北跳偏晚,导致我省入梅偏晚


在南海夏季风建立以后,西太副高的北跳对季风进一步向北推进、梅雨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西太副高脊线北跳至19°N以北有利于我省梅雨的建立,北跳至27°N以北有利于我省出梅。
5月至6月上中旬,西太副高脊线总体偏南,6月19日开始北抬至19°N以北(图7),我省沿江江南出现明显降水,随后进入梅雨季节,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晚。
图7  2022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南北位置指数

02


西太副高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

导致我省梅雨量偏少


在梅雨期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亚地区经向上存在“- + -”的波列(图8左),其中南海-菲律宾东北部和东西伯利亚为负距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为正距平。受其影响,中国东部为纬向型环流控制,东亚夏季风偏强,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和西太副高都偏北,冷暖空气交汇区位置偏北。
整层水汽输送场上也反映出这一特征,梅雨期中国东部水汽辐合中心位于黄淮(图8右),我省总体位于水汽辐散区,导致我省梅雨量偏少。
  
图8  梅雨期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左)和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距平场(右)
综上,6月上中旬西太副高脊线持续偏南,19日起北抬至19°N以北,西太副高北跳偏晚,导致我省入梅偏晚。入梅后,西太副高转为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冷暖空气交汇区位于我国黄淮地区,我省总体位于水汽辐散区,导致梅雨量偏少。

内容来源:安徽气象、新安晚报、中安在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