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江高人都不知道!你们口中的“177医院”,居然有这样的来历!
由南向北沿着江高镇夏花三路,
经过伍观淇塑像,
往北行进约一公里处就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高院区,
医院里面有一栋红砖外墙的西式洋楼,
与附近高塘一带中式骑楼街
风格完全不同,
这里便是普惠医院的旧址,
大家常称它为“177医院”。
普惠医院位于江高镇夏花三路490号,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是当时新西兰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曾称作江村医院、新西兰教会医院。
有别于江高镇高塘的中式骑楼建筑和农民所居住的棚屋,普惠医院是一幢二、三层的西式洋楼。楼房外墙为红砖清水墙,走廊镶有中国传统式的玻璃通花栏杆,首层柱与柱之间成拱形,既具有西方的教会特色风格,又以中国传统的红砖、玻璃通花平添中式格调,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
普惠医院是白云区辖内最早的一所西式医院,当时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还开办了护士学校。1951年,该院由广东省卫生厅接管,后改作部队177医院,现在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高院区。2002年,普惠医院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登记保护单位。
其实,
普惠医院的早期历史一直鲜为人知。
直到不久前,
曾参与医院建设工作的
基督教传教士威尔森的后人
寻访历史痕迹至此,
并带来了她祖父的日记,
这段早期的建造历史才慢慢揭开面纱。
后人也才有幸了解到,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时代,
这里还曾有过
这么一段曲折动人的历史故事。
基督教传教团落子北郊高塘
在19世纪末,基督教传教工作在广州已发展起来,新西兰长老教会一个名为麦沾恩的先遣传教士被派往广东农村进行传教工作。1904年,一名新西兰医学生加入麦沾恩传教团。1907年1月,传教团在高塘地区买了一块地和一间房子,把房子改造成教堂,并在教堂内增设医疗服务,将其改造成普惠医院,设有等候室、药房、手术室和病床,能容纳20名病人。
在江村建基督教会建筑群
由于普惠医院的条件不尽人意,1913年,新西兰长老教会在江村买了30亩地,建设一间有100张病床的江村医院(也称作新西兰教会医院),4栋教会的住宅楼,一间女子学校和一个会议中心。当时医院大楼的主建筑由红砖砌成,地板和楼梯都是水泥铺就的。医院大楼中间是门诊和办公区,左右两边分别是病房,一条长走廊连接了所有的病房和科室。
10栋西式洋楼仅有医院保存至今
江村医院的建设并不顺利,1917年,医院建设经费已经用光,一位匿名人士捐赠了1000英镑,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同年9月,医院部分建筑完工,10月开始收治病人。随着江村医院逐步运作起来,高塘的临时医院就停办了。
至于当时为何要建这些西式洋楼?威尔森的后人认为是出于传教目的。威尔森在中国的那些年,与医院和传教活动始终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将相关事件都记述在了日记里,后人才有幸能在今日重温那段早期的建造历史。
医院参与抗日救死扶伤
据记载,1938年10月下旬,日军占领了石井墟,企图渡过流溪河向北进犯。就在流溪河畔,遭到了“抗日儒将”伍观淇率领的禺北民众游击队顽强的抵抗。在江高之役中,当时游击队的雅湖大队长叶湘在守卫阵地时不幸受伤,即被送往江村普惠医院救治,由于该院是新西兰教会长老会办的,属英国财产,因当时英国还没有向日本宣战,后来江村陷入敌手,日军几次欲进普惠医院活捉叶湘,均被拒绝。叶湘在医院得到国际友人和爱国人士的庇护和悉心治疗,伤愈出院时,医院动员了一位姓洗的女护士长同叶湘打扮成新娘新郎模样,乘花轿通过敌人封锁线,投奔第二游击区,此事江高一带一时传为佳话。普惠医院也多次向第二游击区运送药品,对救治伤病员起了很大作用。
今日的普惠医院,便是威尔森日记里记述的江村医院,也是白云区辖内开办最早的一所西医院。1951年,医院由广东省卫生厅接管,后改作部队177医院,如今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高院区。据广州市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当时的江村教会建筑群共有10幢西式洋楼,江村医院是其中之一,楼与楼之间多有走廊连接,占地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
不过,在历史变迁中,当年的教会建筑群仅有普惠医院完好保存了下来,呈现在世人面前,静静地述说曾经的历史和时代变迁。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文物,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推荐阅读
永平、京溪、白云湖齐聚江高!他们准备推动这件大事......
审定:陈政华
编辑:陈梦莹
来源: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白云区卷》、《抗日儒将伍观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