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书江广材 | 江高镇民间故事
江高镇民间故事江广材
江广材,江村村人,在乡亲父老的帮助下读完大学,成为村中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有志于发展家乡文教事业,与村中亲友一起筹办图书馆;并追随伍观淇从事乡村工作,参与私立庸伯中学建校工作。成为校长的他,致力于培养人才。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江广材的故事~
江广材(1898-1950),字德斌,江村村人,其先祖世代务农,其父江贵珍为人忠厚、克勤克俭,除耕田外兼营小买卖。江广材是独子,童年在村里读私塾,因身体瘦弱,难以下田耕作,曾随亲戚沿街卖布。他受塾师及村中儒者的影响,酷爱读书,尤其喜读经史,故恳求父亲供其到省城执信中学读书。但一个农家子弟要进省城读书并非易事。在广州,他常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工作以补贴学习费用,读完初中后曾回乡当塾师,就这样学习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总算读完高中。
高中毕业后,江广材回到家乡,任教于江村小学,不久他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哲学系。考入高等学府自然高兴,但费用从何而来?他说服父亲卖了几亩田,凑了点钱,负笈上学,两年后实在无法维持下去,打算停学回乡工作,幸赖村中父老兄弟大力支持,靠村中大祠堂——世德堂从祖偿中拨款资助,才得以读完大学,成为村中第一个大学生,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江广材曾任番禺县教育局督学、番禺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小主任,讲授语文经训等课程。他有志于发展家乡文教事业,并铭记乡亲们对自己读书时的大力支持,毕业后不久,即与村中亲友一起筹办图书馆,虽然自己经济拮据仍捐款百元。图书馆设在江村小学旁边,购置有《万有文库》《中学生文库》等书籍,对当时的农村来说,图书馆算是有些规模了。
江广材早年追随伍观淇从事乡村工作。1936年,伍观淇任广东省农村合作委员会主席,期间,江广材参与其事,曾被派往南京,在实业部合作技术人员讲习所学习,当时还兼任江莲乡小学校长。1938年,日军侵占广东,伍观淇组织民众抗日自卫团,与日军奋战,江广材跟随伍观淇抗战,保卫桑梓,任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司令部参议、番禺县赈济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一、二届参议员。
他生长在农村,曾收集各方面意见,提出有关区农业生产的提案,为当局所采纳。1943年秋,江广材以省参议员身份兼任国民党花县党部书记长,1944年秋免去花县党部书记长一职,出任花县县长,其时,花县大部分地方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县政府偏安一隅,难以开展工作。他曾与亲友谈及去花县赴任前拜见省府主席李汉魂。李汉魂知道当地条件困难,望勉为其难,做好工作,还给了部分经费。日本投降后,省政府主席易人,不久他也去职。此后,他无心从政,返回家乡。
抗战胜利后,番禺县成立临时参议会,伍观淇任参议长兼任禺北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禺北地区建设事业。当时建设委员会的委员觉得江高地区尚无中学,青少年要读中学,要跑到广州读书,十分不便,于是建议在江村村建立一所中学,大家一致通过办学决议。关于校名,大家一致同意以伍观淇的字号“庸伯”为校名,命名为私立庸伯中学,以表彰伍观淇对抗战的功绩以及对地方建设所作的贡献。
江广材是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建校工作,被推选为校长。私立庸伯中学的开办经费,主要靠社会热心人士捐助。江广材曾随伍观淇赴香港筹款。在办学方面,他仰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思想,用人唯贤,经各方面推荐和认真物色,私立庸伯中学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包括一部分地下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还就近从普惠医院聘请了一位外籍英语教师教一年级英语,帮助学生打好外语基础。私立庸伯中学创办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不少学生参加了革命队伍,促进了家乡的建设。
人物:伍观淇 周日新 江源 江履祥 谭逸群 徐肇开 王炳麟 林举日 祝巡检 江化龙 江凯
军事:“江高之役”抗击日军
江高人民英勇抗英
天地会李文茂在江村设大本营
传说:茅山鸭大仙 求雨莫如蛀穿天 大田异人章进的传说(一)(二)(三)
风俗:迎春花市 春节 舞狮子
宗祠:卢氏:700余年前落地神山开基
门前石鼓表功名,半块金匾耀门楣!江高这个祠堂不简单!邝氏宗祠“旌表忠烈”牌坊,印证忠烈英魂青史留名
续历史承辉煌!江高这家500年名祠名不虚传!
审定:滕彦彦编辑:陈梦莹来源:《江高镇地方志》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到朋友圈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