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这位老人,用坚守点亮红木宫灯! | 江高镇民间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州白云发布 Author 江兴夏 杨凯
红木宫灯原是明清时期达官贵人的珍品,
在历史的长河里,
红木宫灯曾缔造了无数传奇,
又逐渐被市场的浪潮所淹没。
江高镇的艺华美术工艺厂
是专做红木宫灯的工厂,
其创始人罗昭亮
是红木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
广东工艺美术大师,
制作宫灯已有20多年。
在他投身红木宫灯行业时,
中华宫灯厂濒临倒闭,
很少有人愿意做红木宫灯,
但他毅然投身红木宫灯制作,
并坚信这项流传了数百年的技艺
一定能传承下去。
罗昭亮出生于工匠世家,父亲从事建筑业,叔父是一位资深的红木雕刻艺人,也就是当时俗称的“花梨佬”。上世纪50年代初,罗昭亮就读于广州第十中学,某次放学后经过中华宫灯厂,看到橱窗里挂着各式宫灯,古朴的造型和绚丽的画面深深地映入他的脑海,与红木宫灯便结缘于此。
在从事红木宫灯制作前,罗昭亮曾经参与援疆,专门从事地下矿藏的化验,也做过业余的电镀工人。改革开放后,罗昭亮在广州办起了自己的摩托车厂,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此过程中,他仍在坚持自己的宫灯梦,只要有时间就会提笔作画,他曾在一天内为了同一幅画用掉了20张画纸。此外,他继续跟随叔父学习雕刻,白天工作繁忙,他就选择晚上继续练习。
1993年,中华宫灯厂倒闭,罗昭亮不愿儿时向往的工艺就此消失,于是转行开设艺华美术工艺厂,做起了宫灯,至今已有20多年。“我特意去中华宫灯厂的厂房把仓底货找出来,每样买一个,然后拆分其结构,了解传统红木宫灯的设计及制作精髓,慢慢学着做出了产品设计图。” 罗昭亮说,尽管小时候接触木工制作和画画,但对红木宫灯的制作仍然没有经验,为此他高薪聘请中华宫灯厂的3位老师傅做技术指导,还成立了工作室,招募了一批年轻人,和大家一起去学习红木宫灯制作技艺。
红木宫灯无论大小,皆精致典雅。
制作宫灯分木雕和玻璃画两大要素。其中,木件要经过烘烤、开料、开眼、拉花、雕刻、打磨、上漆等工序;玻璃画方面,要经过喷涂磨砂、开界、手绘等工序,一批宫灯产品从设计到完成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谈起木雕,罗昭亮表示,传统的红木宫灯一般以红木为原材料,随着市场的演变,除了酸枝红木和紫檀木等著名的木材,龙眼、荔枝树都可以成为制作宫灯的上好材料。
罗昭亮打破了红木宫灯只能吊顶或悬梁的传统,创新创造了许多落地灯,而且在灯柱上雕刻漂亮的木雕,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罗昭亮的创作一直紧跟社会潮流,“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我走在街上就会不断观察新鲜事物然后记下来,然后研究如何能与红木宫灯制作相结合。”
艺华美术工艺厂展示着各式红木宫灯。
如果说宫灯的木雕部分继承了广式红木家具的雕琢工艺,手绘玻璃画则是红木宫灯特有的工艺。在罗昭亮看来,玻璃画是制作现代宫灯时最难的一道工序。
早期玻璃画用的传统颜料抗霉、抗虫效果不好,而且怕水,容易褪色。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丙烯作为一种新型绘画颜料流行起来,罗昭亮便用它代替传统颜料,绘制玻璃画,发现上色持久、不易褪色,自此开始广泛使用。
由于玻璃画的制作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且只能靠人工一片一片地画,懂得这门技艺的人屈指可数,推广起来也有难度。于是,罗昭亮开始研究各种作画工具。他发现油性笔颜色鲜亮,优点是水油比例合理,非常适合画小玻璃画。“如果说红木宫灯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玻璃画就是宫灯之美的最直观感受。我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让大众感受红木宫灯背后的内涵与灵魂。”
罗昭亮个人及其企业获得无数荣誉。
罗昭亮的红木宫灯作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因为他不少的成品已经成为
对外交往中馈赠贵宾的礼品。
罗昭亮不仅自己守着红木宫灯的手艺,
而且还把子女带入了这个行业。
他在身体力行地做好非遗传承人,
用这份坚守点亮红木宫灯的星火。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
这一传工艺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和关注,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重视和关注
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
共同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工艺。
人物:伍观淇 周日新 江源 江履祥 谭逸群 徐肇开 王炳麟 林举日 祝巡检 江化龙 江凯 江广材
军事:“江高之役”抗击日军
江高人民英勇抗英
天地会李文茂在江村设大本营
孙中山先生到江村慰劳军民
传说:茅山鸭大仙 求雨莫如蛀穿天 大田异人章进的传说(一)(二)(三)
风俗:迎春花市 春节 舞狮子
宗祠:卢氏:700余年前落地神山开基
门前石鼓表功名,半块金匾耀门楣!江高这个祠堂不简单!邝氏宗祠“旌表忠烈”牌坊,印证忠烈英魂青史留名
续历史承辉煌!江高这家500年名祠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