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瞬息全宇宙》带给我们的电影大师课

一锤 缓慢受锤slowbang 2023-01-28

电影所传达的信息到底来自哪里?

以上是我的博士论文选题。

我瞎说的。

以上只是《瞬息全宇宙》带给我的一点思考。

我再多说几点。


《瞬息全宇宙》是一部让我感受到快乐的电影。这种快乐不是被娱乐到,娱乐到我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而是一种“啊活着真好呀因为有人在做这样的电影”的快乐。

这样的电影,真的已经很少了


(一)作为契诃夫之枪存在的肛塞

第一遍。是和朋友一起看的。

看到国税局工作人员桌上的奖杯时,我脱口而出,“她桌上怎么有肛塞呀?”

所以你们可以想象当我看到那位亚裔战士想(以及最终)把肛塞塞进自己的屁股里的时候是怎样的喜悦。

是beyond喜悦。

关于电影的意象这个东西,我们可以聊上三天三夜,但是会很无聊。不过如果我还有机会教电影,肛塞奖杯会是我用来教意象的案例。

怎么就意象了呢?你问。

首先,它是一个奖杯。

但是它的形状是一个肛塞。

这件事情奇怪中透着不奇怪——这里是国税局,一个单位。打过工的人都知道,在一个集体中,人被管理着,上级部门做出怎样奇怪的决定都有可能。

可能他们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这个形状很优雅吧!(乐观)

可以想象大家早就放弃了反思、提问和反抗。

但是如果你细细地想。

她桌上有个肛塞形状的奖杯,然后这个肛塞被塞进了屁股里,这个梗的意思真的只是官僚主义下集体无意识所导致的一种随机吗?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屎尿屁笑话,你就会领悟——啊,不是的。

是这个国税局的领导喜欢BDSM啊!

什么鬼,为什么这一切如此的符合逻辑甚至还对官僚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

因为这部电影就是拍得很精致呀。


(二)为什么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需要拍得精致?

额,因为这是一部多元宇宙科幻片。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洛基》彩蛋视频吗?

你不会想知道答案的。

可能是职业病吧,我是一个对电影镜头含义和逻辑有强迫症的人。

但是说实话,我看了《瞬息全宇宙》两遍了,没有找出任何逻辑上的漏洞。

相反,我发现了更多埋梗和逻辑上的自洽。

肛塞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什么?

右下角的流浪汉手里拿着“HAIL BAGEL”

还有贝果——Jobu出现第一个闪回里,疯了的阿尔法世界居民拿着写着“HAIL BAGEL”;整部影片中阿尔法Waymond吃的第一样东西是贝果;“把一切放在贝果上。(Put everything on a bagel.)”是全味贝果(Everything Bagel,一种贝果的种类,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坚果和香料等,大概是因为很丰富所以被取名为Everything Bagel)的双关。

回到这个自然段的主题,为什么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需要拍得精致?

因为科幻迷们太喜欢这种东西了呀。

这就是了解你的目标观众(know your audience),然后做些他们看了之后会像千寻的爹妈看到食物了一样的东西。

电影制作入门课第一节课教的东西。


*你知道吗?*

通过画面叠加和滤镜实现的宇宙分裂

这是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整部电影的后期特效团队只有五个人,所以大部分场景都是实景拍摄的。

什么是实景拍摄?

如果你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粉丝,恭喜你,你对实景拍摄应该不陌生。

诺兰他不是很喜欢用影视后期特效,主要因为:

  1. 担心会有明显到尴尬的计算机生成图像(CGI)

  2. 实景下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

当然观点没有对错,何况诺兰拍电影赚了多少钱了,我拍电影都是倒贴钱。

钱怎么会错呢。

有趣的是,诺兰用实景的前提是很有预算,而《瞬息全宇宙》用实景的原因是很没有预算。

但是《瞬息全宇宙》并没有带给我低成本科幻片那种浓厚的B级片感受。

有两个原因,为什么是两个原因呢?因为巴赞说,电影艺术的两个核心构成是,场面调度(mise-en-scène,读:米桑散)和蒙太奇(montage,读音可以查词典)。


- 小标题真的很无聊

电影场面调度的意思就是画面上的一切是怎么拍出来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导演喊了“Action!!”之后演员怎么走啊,摄像机怎么移动啊,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机位这种东西。但是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也属于场景调度的管理范畴,是灯光,服化道,场景美术,声音,颜色(彩色/黑白/其他),取景,焦距,音乐,帧速率,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容易被忽略是因为,大多数商业片的情况下,场面调度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观众能够感到真实的环境。

《瞬息全宇宙》里有没有这样的部分呢?当然有。影片中各个世界“正常”的时候,都是这样拍摄的。总之,用真实营造真实,没毛病。

世界“正常”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聊的是影片“不正常”的部分,多元宇宙的部分。

逼真的虚构。

想象的现实。

对于大部分科幻片来说,这是很贵的,道理应该不需要我解释吧?

……好吧我解释一下,因为导演要在电影上呈现出现实世界里所不存在的东西。导演需要进行一些,创造。你要花很多钱制作出想象中的场景,或者把大家拉到戈壁滩啊大峡谷啊这种远得要命鸟不拉屎的地方拍片子,或者像漫威一样全程绿幕然后把银行卡交给后期特效团队,等等等等。

但是你也可以不这样做。你也可以告诉观众,“嘿,你就是在看电影,这一切都是假的!”的同时,让观众觉得这很合理。

下面说说《瞬息全宇宙》是怎么做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怎么做的?

《瞬息全宇宙》的做法我称之为马戏团式场景调度。

首先,找到名为“现实”的锚点——这是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多元宇宙区分开来的方式。只有形成了对比,才能够体现出多元宇宙的不同。为什么要依赖于锚点和对比?因为多元宇宙的试听冲击无法仅通过多元宇宙穿越跳跃重叠泄漏这些概念性描述以及戴着耳麦的演员来说服*现在的**科幻*观众。

其次,进入“马戏团”看表演,或者说马戏团表演发生。大象,狮子,火圈,杂技演员,这些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东西在眼前出现,让这个名为“多元宇宙”的虚构世界显得特别。否则如果一个人出生在马戏团,还会觉得用嘴巴碰到屁股很神奇吗?

扯远了。回到《瞬息全宇宙》和它的马戏团调度。

· 案例1:

阿尔法Waymond的陶罐理论,Evelyn在自己的世界和功夫世界穿梭。

现实:国税局场景,人们不断逃跑,警报声作响、红光和蓝光交替闪烁。

马戏团:白色的闪光灯出现,替代了红光和蓝光。吵杂逃命的人声变成了电影节人声鼎沸,以及快门不断按下的声音。Evelyn看向画面右侧,一个现实中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下一个场景,衣着华美的功夫Evelyn在电影节大厅。

她实现了多元宇宙穿梭。

· 案例2:

正在回归“正常”的国税局走廊里。Joy/Jobu(Jobu=多元宇宙存在因为Jobu以及Evelyn都和旺达Wanda一样是多元宇宙连接纽带存在Nexus Being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多元宇宙设定基础了属于)从国税局的电梯里走出来,穿着点缀着粉色条饰的斗牛服,脸上贴着亮片,头发染成浅粉色,手上牵着一只小猪仔,面前有烟雾,背景音乐从机械声自然过渡到电子音乐——

这是冲进现实中的不真实,致郁世界下的混乱邪恶大狂欢。

仅仅这一个镜头,你就能感受到蒂姆·波顿式的夸张——但是又没那么夸张,因为它们归根结底还是在国税局的走廊。

这还没有结束,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表演展示一个多元宇宙链接纽带存在。

依旧是现实的锚点。整个场景中除了Jobu都是“现实”世界的人,他们和Jobu的有机互动,提醒着观众,啊,这是那个在所有宇宙中穿梭的人。

· 案例3:

这是Jobu和警察对战时的一个镜头。图片能说清楚的就不打字了

上面这些场景,没有用一毛钱特效,但是传达了关于全息宇宙太多太多的信息。


为什么这么做?

首先当然是因为没钱。

其次,我觉得要回到“多元宇宙”这个主题上。撇开物理学、天文学上的理论和假说,什么是多元宇宙?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接触到多元宇宙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的本能是什么?

当然是我的多元宇宙。当然是我的其他可能性。

这个概念在其他多元宇宙作品中并没有被挖掘过,因为大多数其他作品的主角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对于《洛基》来说,起手超级反派?)。他们在其他多元宇宙的自己,也是超级英雄。

这就涉及到电影创作入门课的另一个话题:前提(premise)。


在制作电影的时候,每个电影人都要问自己一些问题。

然而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没有之一,就是前提。

前提这个词很难完美的翻译过来,所以需要一些解释。前提就是一部电影成立的基础,在我看来,这个成立不仅仅是逻辑上成立(大部分故事在创作过程中都可以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吸引力上的成立。一个好的前提需要包含普遍性的共情点,以及差异化的设定,会让观众在看到剧情介绍的瞬间就对电影产生兴趣。

我个人喜欢用“如果……”开头思考电影的前提。

比如:

如果人死了会变成鬼留在世界上……《人鬼情未了》

如果一天会不断重复……《土拨鼠之日》

如果我脑子里住着好多小人控制着我的情绪……《头脑特工队》

如果游戏AI有了自己的意识……《头号玩家》

回到《瞬息全宇宙》的前提,在我看来,它拥有很多前提。

而和上文提到的多元宇宙最相关的,大概就是:

如果我的颅内世界是一个多元宇宙……


如果我的颅内世界是一个多元宇宙。

这是一个迷人的比喻,在我看来整部电影都在为这个比喻服务。

在这个前提下,现实的锚点是必须。

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场景调度所涉及到的意象都必须在“我的颅内世界”这个范围内。

甚至Evelyn自己都在某个时刻认证道,自己想象的一切都存在了。

有些联系是较为明显的。

那个披萨广告牌的宇宙,是Evelyn开车去国税局路上看到的路边转披萨广告牌的打工人。她是否在想,如果洗衣房被国税局查封了,我也有“沦落”到在街头转披萨广告牌的这一天?

影片开头,Waymond说,老婆,你以前不是想做演员吗?联系到那个打星云集的香港电影时代,是不是就是Evelyn功夫宇宙的灵感来源?

Raccacoonie宇宙的存在是一种“喜剧释放”(comedy release)——它来自于Evelyn记错了《料理鼠王(Ratatouille)》的嘴瓢,同时也论证了“颅内多元宇宙”的逻辑。(顺便,法式餐厅变成日式铁板烧真的太好笑了……)

还有一些联系是隐蔽的。

唱京剧的Evelyn似乎有些突兀,但是读到镜头上一闪而过的京剧Evelyn数据,我在想,会不会是Evelyn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呢?一个当她在舞台上失误的时候,是担心而不是责怪的父亲。和现实中那个永远出言责怪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为她感到骄傲的父亲(Proud Father)。

至于皮纳塔世界,人类无法生存的世界,武侠世界,监狱世界,法庭世界……哪一个不是对于她所处的世界以及和女儿Joy关系的一种比喻和想象呢?


也正是这个前提下,我们看到了Jobu的无数种Lady Gaga(早期)风格的打扮。

一方面,作为一个混乱邪恶的跨宇宙存在这真的是太酷了。我爱Jobu。我爱许玮伦。好莱坞,睁开眼睛雇人了好吗?

另一方面,电影分析到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这是不是也是Evelyn心中,对Joy不符合她价值观的打扮的一种解读?

Evelyn的服装化妆 vs Jobu的服装化妆


不论如何,既然聊到这个前提,就也说说蒙太奇(我觉得蒙太奇基本就是剪辑)。

整部影片的剪辑节奏都很舒服,不是一味的快剪辑。没什么好多说的,基本功,值得学习,想学的自己拉拉片。

就聊聊剪辑和场面调度结合创造出的多元宇宙电影语言吧。

众所周知,记忆和感受不是一条线性的河流。

就像Bob Fosse的《爵士春秋》,以及费里尼的《八部半》——通过非线性的剪辑,新的时空被创造,意义被无限叠加,感受得以变得醇厚。

结合一直在聊的前提,我想说的是,看似是在用剪辑表现多元宇宙,其实是在用蒙太奇表现中年妇女Evelyn的感受。

案例:Waymond和Evelyn在分支宇宙中聊离婚。

很明显,我不太会截gif呜呜呜……

这里,含义被一分为二。表面的含义有车里讨论离婚,多重宇宙穿梭,以及被暴打。

潜台词则是——Waymond说“you always get pulled away”的同时,Evelyn被国税局工作人员从车里拉了出去,物理上pulled away。Waymond的话伤害了Evelyn。

难道不是说,对于离婚这件事情,Evelyn感到自己被埋伏了吗?

但是说实话,有多少人想(能)看(共情)一个亚裔中年女人的中年危机?

不过,有谁不想看“女摔跤运动员”和“杨紫琼”的打戏?


另一个对于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前提是:如果杨紫琼作为女主角……

好莱坞喜欢喊演员talent,大概就是说你是有才华的人的意思。

说实话,初入行业(实习)的时候,我内心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怎么演员就是talent了?导演不是吗?编剧不是吗?摄影不是吗?制作人不是吗?(其实也可以是啦,不过这个词主要还是用在演员身上)

但是随着我对影视以及综艺作品的不断深入了解(也就是说,我花在看奇奇怪怪视频内容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同意这个词,同时我也不再对好莱坞喜欢的请大牌“big name attached”这种行为那么鄙夷了。

因为不管我有多愤世嫉俗,我都得承认两个事实:

  1. 好的演员确实有好的演技,而演技这种东西在荧幕上看差别还是很大的。

  2. “talent”的个人IP沉淀,确实可以为作品增加层次和内涵。这种效果在综艺/真人秀上体现得更明显,但是不代表在影视剧这种虚构作品中就不存在。(举个懒得解释的例子:吴京)

换句话说,《瞬息全宇宙》和杨紫琼两者之间,是互相成就的。试想一个没有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在全世界再找出一个国际知名中年女性打星;试想一个没有拍《瞬息全宇宙》的杨紫琼——可能是还好啦,但是就会很可惜啊,这几年她都只是演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和无关紧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令人惊喜的杨紫琼。

救命。杨紫琼诶。

在一部关于多元宇宙的电影里做主角这本身就已经很让人兴奋了。

结果电影里还有BDSM道具。

她还去跟人抢肛塞。

写到这里我直接一个热泪盈眶。一位愿意抛开成见拥抱大众文化的创作者,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尊敬。

同时,如果不是杨紫琼,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和冲击性导致的喜剧效果。


- 我对主题的理解(无价值判断)

写到这里,这篇缺乏重点,啰啰嗦嗦,乱七八糟的影评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Hey, 

… anyways.

我本意是不想聊太多电影意识形态上的主题。因为我觉得和电影制作水平的高低不同,意识形态这个东西没有对错(除非一些根本性问题哈),更没有审美上的优劣之分。而且我对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懂得不多,也不想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浪费大家的时间。好消息是,这个方向的影评,我的朋友(也是鼓励我写出这篇影评的人)阿雷雷写了一篇。明天会发布在这个公众号,请大家期待一下。

但是我还是说说我的看法,因为我有点多管闲事。针对这部影片的集体反对,在我看来源自有些观众不能接受这部电影不是关于他们的这个事实。

客观地说,这部电影的主题确实不是很普遍。相反,它是相当具体的。而具体的主题更需要理解以唤起共鸣。而理解的基础是一个开放的心态。

有些人对少数族裔制作的电影无法接受,因为他们不认为他们是(或他们不是)少数人。

然而,我们都知道的事实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是(或将是)少数人。而且,成为少数人的体验几乎总是很糟糕(除了那1%的有钱人)。对于那些拒绝与本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不是解决针对少数人的不公,而是要确保他们在社会中永远是多数人。

而这,在我看来,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虚无的甜甜圈状黑洞。


如果一定要我说说我对于《瞬息全宇宙》价值观层面的理解,或者说打动我的东西。我觉得最大的一点是不要忘记去笑。

这里的笑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乐观,而是一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感觉……类似于,嘲讽?

Googly eyes的部分让我联想起最近很喜欢的一首歌,来自小马宝莉第一季Pinkie Pie的《Face Your Fear (Laughter Song)》。歌的大意是,在令人恐惧的东西面前,对着它笑就好了。

是啊,笑就好了。多么简单又多么有力量。

用无意义对抗无意义,就像黑洞面前的googly eyes。

反正大家都是硬活着。


- 总结一下?

电影是自由的,它只要包含声音和画面。使用这两样东西,你可以创造一切。这部电影让我回忆起了这件事情。

想象力是自由的。潜台词是可以被创造的。《百年孤独》是用打字机敲出来的。

去创作吧。反正活着也是活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