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观察】中国LNG发展现状与趋势

LNG接收站交流 LNG接收站专栏 2022-04-22


LNG接收站交流

行业观察

本文着眼于LNG全产业链,按照上中下游对LNG产业发展现状作了简单梳理,包括我国LNG进口、陆上LNG生产以及下游LNG汽车及加气站发展等,并由此,对LNG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及整体规划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1 中国LNG发展现状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主要成分为甲烷,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它是通过将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由此大大节约储运空间,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

1.1 中国进口LNG情况

进口LNG有助于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每年必须依靠进口LNG作为补充。2018年中国共进口天然气9039万吨,同比增长31.9%,进口量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其中LNG进口量超过5300万吨,占比达60%,同比增幅则超过了40%。2018年管道气进口量为5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增量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进口气在我国管道气进口中占比25%,较上年提升15%。

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而在中国,LNG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从南到北,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在沿海摆棋布子,规划LNG接收站及输送管线。自2006年开建LNG接收站以来,截止目前,中国建成了21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超过8000万吨。中海油拥有国内最大的LNG接收能力。去年,中海油和中石油的LNG进口量分别为2642万吨和1500万吨,占到中国LNG总进口量的近八成。

1.2 中国陆上LNG生产情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就完成了工业性试验,四川石油管理局威远化工厂拥有国内最早的天然气深冷分离及液化工业生产装置。自2001年中原绿能高科在河南濮阳建立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液化天然气厂以来,国内小型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及项目建设非常迅速。尤其是近两年,国内LNG工厂单套规模大于30万方/天的项目数量快速增长。2018年,国内前十大LNG工厂总产量约为333.8万吨。从液厂分布来看,除湖北黄冈外,其余均在西北、华北地区。具体来看,广汇淖毛湖、内蒙兴圣及众源定边凭借其高开工率及稳定的装置而位列前三名,年产量分别是47.5万吨、46万吨及35.4万吨。综合看来,进入2018年前十榜单的LNG工厂实际产量基本超过100万方/日,进入门槛逐年变高。

1.3 下游LNG汽车及加气站发展

自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汽车、船舶列入天然气利用的优先发展序列,LNG汽车发展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LNG以其输送灵活、储存量大、气化简单等诸多优点,在培育和发展下游天然气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方式有四种:长期或永久性供气、过渡性供气、备用和调峰供气、小区瓶组供气。我国LNG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的替代燃料、城市居民燃气、工业用户、调峰及安全储备等方面。

作为LNG终端应用的中间设施,2018年全国LNG加气站建设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新建和改建LNG加气站接近3500座。



2 中国LNG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 纵观全局,中国LNG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

国际燃气联盟协调委员会副主席陈新华在第19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期间表示:“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多用途的能源品种,能够与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互补。从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23%,而目前这一比例在我国仅有7.8%,与全球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从未来国际能源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LNG产业的发展是顺应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性天然气市场尚未建立,欧洲、美洲和亚太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而随着LNG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必然会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天然气市场,进而需要形成全球天然气市场治理结构。中国要想跻身于国际天然气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顺应国际能源战略发展的形势,重点在LNG领域实现突破。

从环境因素来说,煤炭和石油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目共睹,核能源对环境的危险不可预知,而风能、太阳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入产业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中国发展液化天然气当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从国内LNG产业发展现状看,中国已经逐渐形成初步的市场竞争格局。在众多的市场主体当中,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将LNG产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这些都为LNG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合战略、环境、现实及政策等因素考虑,可以看到LNG产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扶摇直上”。但是,迎接黄金时代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对面临的困难及挑战有清醒的认识:主要是技术上的困难,开发、存储、运输环节的技术将成为限制我国LNG产业发展的瓶颈。

2.2 上游分支,进口天然气是主力军,国内天然气是补充

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2018年,全年天然气产量约为1573亿立方米(不含地方企业煤层气),同比增长6.7%,远低于消费增速。其中,煤制气产量为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煤层气产量为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页岩气产量超过1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2%。(下图为2010-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天然气进口量增长显著,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我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估计全年天然气进口量为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高于2017年的24.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管道气进口量快速增加。估计全年管道气进口量为5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增量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LNG进口量高速增长。受市场需求增加以及新LNG接收站投运、新LNG合同进入窗口期等因素影响,估计全年LNG进口量为5400万吨,同比增长41.1%。

供应商签署多项进口LNG购销合同。2018年,中国石油与切尼尔、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签署LNG进口合同。中国海油与马来西亚石油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LNG进口合同,加上中国海油早期与BP签署的LNG合同将于2019年履约,新增LNG合同量将超过1000万吨/年。

天然气市场供需偏紧,季节性供需紧张缓解。2018年,中国天然气供应量快速增长,但市场需求增长超出预期,全年资源供应总体偏紧。估计全年供应量为28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4%。天然气市场季节性供需紧张有所缓解。

2.3 中游分支,LNG产业基础建设和输气管网逐渐成熟

由于我国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局限,导致其管网尚未全面覆盖国内所有中小城市,而以非管输技术方式存在的LNG无疑将发挥巨大作用。除部分通过接收站与区域管网之间参与区域调配外,其余部分通过槽车进行配送。

2.4 下游分支,LNG公交车成为LNG汽车发展的突破口

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首次将LNG动力汽车纳入鼓励范围,并特别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汽车、船舶天然气加注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标志着LNG动力汽车正式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认同。此外,LNG动力船舶相关行业标准及技术标准的出台,也将打破LNG动力船舶行业标准缺失的困局,推动船舶“油改气”市场及配套加气设施的快速发展。相对而言,目前在推广LN G私家车方面还存在诸多壁垒。因此,将LNG公交车作为LNG汽车发展的突破口是未来时间内LNG下游终端汽车应用发展首选路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LNG 用作车船等动力燃料将呈爆炸式发展。

2.5 整体规划——LNG产业链市场结构向竞争型驶进

在2019年4月2日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LNG会议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提及,国内天然气管网瓶颈正得到进一步破除,企业间管网互联互通显著提高,储气能力也在持续提升,更多的LNG及天然气接收储存运输设施正在规划建设。

对于民营企业建设沿海LNG项目,新奥能源迈出了第一步。2013年,新奥获批的LNG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民营企业运营的LNG进口码头项目。从如今各民营企业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引入民营企业参与LNG接受站的建设是可行的。民营资本尽管单个企业资本数量小,但是从世界各国LNG发展历程上看,国企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引入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引入,更有利于LNG接受站规模的扩大与向竞争性方向发展。

因此,政府在制定下游配气环节监管政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LNG产业链一体化垄断运营模式的出现。鼓励民营等第三方资本的进入,这将对我国LNG产业向竞争性变迁起到促进作用,为实现我国LNG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点击关注,获取最新最全的行业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