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诺贝尔化学奖即将揭晓!附最新预测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2 年诺贝尔奖将于10 月3 日至7日陆续颁布。各奖项的颁布时间如下:
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10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
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10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
10月7日,诺贝尔和平奖。
ChemistryViews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读者认为欧洲或美国的生物化学家将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其他呼声最高的领域包括有机化学、材料/聚合物和物理化学。14%参与调研读者认为获奖者为女性科学家。建议最多的获奖者是John Jumper、Janusz Pawliszyn和Shankar Balasubramanian。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建议名单:
读者呼声最高的三位科学家
John Jumper博士和Demis Hassabis因开发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手段,基于氨基酸序列迅速和精准地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一起获得了“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科学突破奖”。他们领导的DeepMind团队设计了AlphaFold人工智能(AI)系统,成功破解了生物学50年来的重大难题——蛋白折叠问题,能够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精确地预测其三维结构。在2020年获得突破后,仅半年的时间,DeepMind和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合作,在一篇《自然》论文中发布了由AlphaFold预测的蛋白结构数据库,涵盖了人类和20种常用模式生物的35万个蛋白质结构,并且对98.5%的人类蛋白质结构进行了准确预测。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领域的一系列突破,也被《科学》评为2021年的年度科学突破。今年7月,这一合作团队宣布,AlphaFold已经预测出超过100万个物种的2.14亿个蛋白质结构,几乎涵盖了地球上所有已知蛋白质。
如果按照“时间”这个参数的话,在线投票中呼声最高的化学奖“AlphaFold”的科学家John Jumper就有点儿“悬”了,AlphaFold平台2年前震惊世界,以人工智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生物学最持久的挑战之一,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快速准确地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虽然,诺奖的历史上,也有不到10年就获奖的,如8年获奖的2020年的化学奖(基因编辑),6年获奖的2012年医学奖(细胞重编程)等,但毕竟也是少数,尽管AlphaFold有今年的生命科学突破奖加持,但2年这一时间来看,确实太短了。
Janusz Pawliszyn,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方面的首席科学家,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理事会的首席科学家,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创始人;多年来致力于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并应用于复杂基质中目标分析物鉴定、原位分析和活体检测。已发表论文和专著超过500篇,其中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论文100多篇,H-index指数85,2006年被选为ISI论文最高引用的化学家。Trends Anal. Chem.和Anal. Chim. Acta的主编,J Sep Sci.,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等多个杂志的编委。
Shankar Balasubramanian,英国剑桥癌症研究所高级组长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FRS)会员和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他于1988年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获得自然科学本科学位,并在克里斯•阿贝尔的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chorismate合酶的反应机制。曾获得葛兰素创新有机化学奖、Corday摩根奖章和化学奖、皇家学会穆拉德奖、生命科学突破奖等重大奖项。他主要从事核酸领域的工作。他是核酸领域的国际公认的领导者,因在化学及其在生物和医学科学中的应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闻名。他是领先的下一代测序方法Solexa测序的主要发明者,并对非编码遗传元素的识别、解释和操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特别是被称为g-四链结构的四链结构。近年来和David Klenerman , 因研究成果合成测序技术,获得了2020年的千年科技奖(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和今年的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该成果已经成为现今测序领域的重要力量。
另一项重要参考
2022年9月21日——科睿唯安今天公布了2022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来自4个国家的20位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获此殊荣。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分析表明,他们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认为达到诺奖级别。迄今为止,已有64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2022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 获奖名单如下:
鲍哲南 美国斯坦福大学可穿戴电子设备计划(eWEAR)主任、K.K. Lee化学工程教授
获奖原因:开发出有机和聚合物电子材料的新型仿生应用,包括柔性“电子皮肤”
Bonnie L. Bassler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Squibb分子生物学教授和分子生物学系主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E. Peter Greenberg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
获奖原因:研究通过群体感应——这一通过化学沟通协调的系统,进行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
Daniel G. Nocera 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系Patterson Rockwood能源教授
获奖原因:对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及其在能源科学和生物学中应用的基础实验和理论贡献
被提名的华人科学家
沈建仁研究员,人工光合作用开路人。1961年11月出生。1982年,浙江农业大学环境保护系,学士;1986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环境保护系,硕士;1990年,日本东京大学生物系,博士。1990年至2003年,先后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03年,任日本国立冈山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2003年至2008年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2007年至2012年被日本兵库县立大学聘为特邀教授。2002年至2006年兼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先驱研究项目研究员,2011年至2012年被聘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先驱研究领域顾问。2013至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20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研究领域的两位科学家,奖励他们在“理解生物氧化还原金属簇方面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建仁因在研究植物和光合细菌光系统II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此奖项。
唐本忠院士,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他于1982年和1988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于1989年至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并于Neo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2008年晋升为讲席教授。2021年,唐教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理工学院院长。唐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唐教授已发表二千多篇科学论文,总引用数十五万八千多次,H指数178。自2014年至今,唐教授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科学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唐教授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2007)等。唐教授现任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杂志的主编。2021年11月,为表彰唐教授在纳米结构材料领域的开创性研究,第七届Nano Today Conference为其颁发2021 Nano Today Award。
邓青云(Ching Wan TANG),是国际著名材料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邓教授的研究领域以发展有机半导体为基础的有机光电子设备为主。他以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闻名遐迩,而有关OLED技术已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屏幕和照明等商业用途中。邓教授也因发明以新型异质体为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而驰名中外。此项重要的结构,或其相应的变化,已被证明为提高电子设备效能的关键。正因如此,包括OLED在内、几乎所有的有机光电子设备,都以此为建构基础。邓教授于1998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2002年成为美国信息学会院士、2006年成为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会员,并获上海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邓教授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沃尔夫化学奖、信息显示学会Jack Rajchman奖、美国化学学会Carothers奖、Humboldt研究奖、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Daniel E. Noble奖、Eduard Rhein科技奖、美国光学学会Nick Holonyak Jr. 奖、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西潭润一奖、NEC C&C奖和日本京都奖(先进技术),并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汤华燊(Prof San Thang)院士,RAFT聚合发明人。在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高分子聚合方法以及材料科学方面有多项创新发明。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技术的发明人之一;其探讨自由基催化聚合机理的博士论文为产生第一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NMP)奠定了基础。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被他引已超过17000次;获得授权专利24项;出版著作章节15篇。
余金权教授是国际上C-H键活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华人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C-H键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和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应用。他在惰性C-H键的选择性活化和重组研究方面开展了非常原创的工作,例如弱配位作用促进的金属钯催化的C-H键活化、远程C-H键活化和不对称催化的C-H键活化等。余金权教授已在Nature、Science、Nature Chemistry、JACS和ACI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Elias J. Corey Award(2014)、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2013)、ACS Cope Scholar Award(2012)、Mukaiyama Award(2012)等诸多国际著名奖项。
翁启惠的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化学生物及新药研发。从了解致病基因的功能及机制去设计并合成小分子及醣蛋白来进一步研究其与标的物的作用,进而研发出新的检测方法及新药。研究重点放在了解醣分子在细胞表面所扮演的角色、醣蛋白合成方法的发展、醣晶片的设计与应用、酵素抑制剂及疫苗的设计与合成。翁启惠在生物有机化学及醣分子科学有原创性的贡献,他是世界首位成功以酵素技术大量合成复杂多醣物(多醣及醣胜肽)的科学家,他所发明的“程式化一锅式反应”是第一个自动化合成多醣体的化学方法,也是唯一可大量而快速合成寡醣的方法,使得寡糖化学合成成为可能,这在生物学与医学研究上有重要的贡献。
其他热门的获奖热门人选:
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 Bertozzi教授,刚刚因其在生物正交化学的开创性研究,糖萼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实现生物成像、化学蛋白质组学和体内药物传递而获得沃尔夫奖。
Michael Grätzel教授是国际著名光电材料化学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明人。
Omar Yaghi、Makoto Fujita因开发MOF以及在网状配位化学的开创性工作方面而被提名。
日本科学家Mitsuo Sawamoto、波兰裔美国化学家Krzysztof Matyjaszewski因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受到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由华裔科学家王锦山博士在Krzysztof Matyjaszewski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发明。在此基础上,十几年来,Krzysztof Matyjaszewsk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ATRP领域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Sharpless教授因在手性催化氧化研究领域的成就而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近年由其发展的合成新概念“点击化学”,也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分子生物学的诸多研究领域中,成为目前最为有用和最吸引人的合成方法之一。
Katalin Karikó目前是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高级副总裁。该公司与辉瑞公司共同研发了新冠疫苗。2021年9月21日,Karikó也被提名为硅谷生物突破奖的共同获奖者,以表彰其在基于对信使 RNA(mRNA)的修饰,开发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使得高效的新冠 mRNA 疫苗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
F. Ulrich Hartl,因发现了分子伴侣在调节蛋白质折叠以及阻止蛋白质聚合中的作用而获得2020突破奖生命科学奖,因此也被给予厚望。
最后,你心目中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会是谁?
欢迎留言你预测的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