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介绍
一、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大环境(上)和未来城校区一角(下)
学校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学校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学校主页:https://www.cug.edu.cn/
二.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简介
(一)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基地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优势办学资源,在地质学术大师的引领下,利用我校门类齐全、系统完善的“大地学”学科优势,以及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研及教学平台,构建跨学科、现代化、国际化的培养方案,实施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特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立志探索“宜居地球”形成与演化、引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球科学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基地依托的地质学学科一流。所在的地球科学学院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所在地,支撑了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地质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地质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
基地育人资源丰富、育人成效显著。基地现有包含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10多人的师资队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次,约占师资队伍的三分之一,并建成了4个国家级、4个省级教学团队,以及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戴河、周口店、秭归三大野外实习基地,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都被打造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地质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本为本、全方位培养地学拔尖人才的氛围浓厚、机制完善,1995年就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又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地质学基地,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5位两院院士和大量行业菁英。
地球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地史古生物国家级教学团队
岩石矿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基地主页:https://dxy.cug.edu.cn
(二)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基地依托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把握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打造地球物理学学科基础研究一流人才的培育高地。培养一批批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扎实的地球物理学基础和广泛的地球科学知识、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基地现有教职员工114人,教授35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36人,其中有9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5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98%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2%的教师具有一年及以上出国研修的经历。
基地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面向新生推行双班主任制,安排专业导师提供专业及职业规划指导;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高层次人才;通过“理论-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支持本科生开展国际访学交流和国际短期课程培训等,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国际化水平。
地震勘探超声波物理模拟实验室
水槽物理模拟实验室
空间信息提取与反演实验室
基地主页:https://dkxy.cug.edu.cn/
“
文稿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编辑 | 崔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