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等理想买点再买?还是合理估值之下就开始买?

瓜牛就是蜗牛 瓜牛笔记
2024-09-21

前言

过去的两年A股持续下跌,沪深300指数2021年、2022年分别跌了5.2%、21.63%,两年合计跌幅约26%,恒生指数更是跌了约30%。特别是腾讯,从2021年初的高点700多港币,一直跌到2022年10月底的不到200港币,几乎是腰斩之后再腰斩,理想买点之下依然继续暴跌,对腾讯的投资人来说,几乎是买的越晚越划算,也因此很多人最近在年终总结的时候都开始反思:

“买早了,不应该在合理估值之下就早早买入,以后要等跌到理想买点再买。”

“腾讯从400涨到800比从200涨到400难多了,但其实两者涨幅都是100%。”

言下之意,如果等腾讯跌到理想买点再开始买入,我可以赚得更多。(我默认大家都对波动无感)

正好这个月马上要发年终奖,几个月前原本计划是年终奖都加仓,当时还有不少股票在理想买点之下,作出这个决策并不难。但是最近一两个月,持仓个股涨的都很猛,特别是2023年元旦之后的这一周,我的持仓就涨了大概6%,个股全都在理想买点之上。年终奖怎么处理?是现在就加仓?还是持币观望等待理想买点?

印象中老唐一直都是有钱就加仓,合理估值就开始买,跌倒理想买点的时候子弹早已打光,因此书房有个段子:谁谁又抄了老唐的底。

为什么从来没见老唐反思过买早了呢?

想着以后肯定会经常遇到这种手里有子弹(工资),但是股票都在理想买点之上的情况,索性这一次就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就不用每次都消耗脑细胞了。

先看大师怎么说

老唐曾在文章中说过:

买入时,还可以利用市场先生的悲观和愚蠢,获取安全边际。因为我们不敢保证自己对企业成长的判断会100%对,所以我们在买入的时候,会要求一定幅度的安全边际。这个幅度按照自己对企业理解程度和确定性的把握去掌握,没有一定之规。但只要不是100%确定,建议一定要有,即选择市值低于合理价值的时候买入。这幅度要求永远有利弊两面。你设置买价越低,你可能占到更多市场先生的便宜,承受更少的价格波动。但同时也更可能错过目标企业,让资本以低收益的类现金资产形态存在。所以,这部分是相对艺术的成分,也是患得患失的主要来源。

能占到市场先生多少便宜,即取决于市场先生不可预料的疯狂程度,也取决于你届时有没有更多钞票,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内。从合理估值到严重低估的股价变动过程,是市场绝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也是造成亏损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书里是这么说的:

总结一下老唐的观点:

合理估值以下就开始买:波动更大,收益率更高;

等理想买点再买:波动更小,收益率更低。

如果你不在乎波动,那简化一下就是,老唐认为:

合理估值以下就开始买:收益率高;

等理想买点再买:收益率低。

论证

先假设老唐是对的。

目前比较常见的合理估值以下就开始买入的操作方式是三次加仓法,即理想买点以上20%开始建仓,理想买点以上10%加仓,到理想买点的时候最后一次加仓买够仓位上限,一般来说,理想买点之后再继续下跌的话,已经没有钱继续加仓了。

理想买点
+20%
理想买点
+10%
理想买点理想买点
以下
建仓加仓打满没子弹了

假设三年后合理估值是2,那么理想买点就是1,也就是在1.2的时候开始建仓。假设三年后以合理估值卖出,建仓点就开始买入有多少涨幅呢?(2-1.2)÷1.2=67%,这是理想情况,考虑一下比较差的情况,打个对折再去掉零头,也有30%。换句话说,如果在理想买点之上20%就开始买入,持有三年后以合理估值卖出,能有67%的收益,哪怕考虑到比较差的情况,三年也应该会有30%的收益,平均每年约10%的收益,这比存银行强多了。如果股价到了理想买点以上20%之后就开始一路上涨,我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是用现金换优质股权,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容易。

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没那么容易判断了,那就是股价到了理想买点以上20%之后继续下跌到理想买点,甚至跌到理想买点之后再继续下跌,那这时候是提前买入?还是持币等待理想买点再动手呢?

首先,理想买点并不是一直不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买点也一直在上调。老唐一般是每半年上调10%,也就是理想买点大概每年上调约21%,因为我们买入的都是优秀企业(不优秀我们也不买对不对?),我们悲观一点,打个对折,先假设理想买点每年上调10%。

也就是如果当年理想买点是1,那么一年后理想买点就是1.1,两年后理想买点就是大概1.2,三年后约1.3。

甲讨厌现金,现在就用1.2(当前理想买点+20%)的价格买入,成本是1.2。

乙比较保守,持币等待,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理想买点,也就是一年后以当时的理想买点1.1买入,成本是1.1。这时候乙的买入成本更低,未来收益率比甲高。

如果乙等了两年等来理想买点,然后在当时的理想买点买入,那他的成本是1.2(两年后的理想买点从1上调到了1.2),这样的话乙的成本和甲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未来的收益率两人几乎相同。

如果乙等了三年才等来理想买点,那乙的成本就是1.3,未来收益率比甲低。

通过前面的假设我们可以有如下结论:

①谁的收益率更高取决于从理想买点以上20%跌到理想买点这段时间需要等待多久,如果等待时间少于2年,那么应该等理想买点再买;如果等待大于2年,那么在理想买点以上20%就开始买入的收益率更高。

②上面说的2年其实是比较保守的,只考虑了企业每年10%的成长,考虑到只有优质企业我们才会买入,正常情况下,等待时间不需要2年,甲的收益率就可以追上乙。

③综合来看,我们可以模糊的以2年为界,从理想买点以上20%跌到理想买点的等待时间如果少于2年那就等理想买点再买,如果超过2年就应该早点(比如理想买点+20%)买入。

④所以最后其实就一个问题,你认为等到理想买点需要多长时间?

等到理想买点需要等多久?

很多人可能入市的时间并不长(包括我),不如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下图是沪深300全收益指数自2004年到2022年的走势。18年时间经历了大概7次大底,2019、2020由于疫情的扰动,比较特殊,2019、2020我把它算一次,那就是6次大底,平均大概每3年经历一次底部,底部之间间隔大概2~5年,基本没有少于2年的。

我模糊的假设,个股的理想买点只有等到熊市的底部附近才会出现,那么从最近约20年的大盘走势来看,绝大部分情况下,等待理想买点的到来至少需要2年,平均需要3年左右,运气差点可能要等5年。

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等待理想买点的过程大概率不会少于2年,也就是说如果你买入的都是优秀企业,企业每年的内在价值增长超过10%,那么在合理估值以下(比如理想买点以上20%)就开始买入比持币等待到理想买点再动手的长期收益率更高。

为什么与过去几年的经验不太相符呢?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忽略波动,早点动手买入最终的收益率会更高,但为什么似乎与过去几年的经验不太相符呢?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过去两年的大跌并不多见。除了沪深300,我们再看看其它指数,我整理了2010年以来的主要宽基指数的表现,如下表所示:(数据来自有知有行)从表中可以看出,像2021、2022年这种大跌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上一次这么个跌法还是在十年之前,再近一点可能就是2018年,特别是沪深300、恒生指数这些中国核心资产在过去的两年下跌幅度是最近十年之最,超过了2018年。

②十几年不涨的恒生指数。反思买早了最多的是腾讯,而腾讯刚好在港股,看看恒生指数最近几年的表现,其跌幅几乎是全球主要市场之最。

③A4纸的影响。大盘恒生指数大跌再叠加A4纸的影响,腾讯跌到理想买点之后继续向下一直跌跌不休似乎也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2022年的腾讯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你并不会经常遇到,也难怪老唐说“怎么算都像送的”。事后看都容易,当下最难,为了一个小概率事件去反思,是否有必要?

年终奖交易计划

我投资用的都是闲钱,而且每个月还有工资收入,在10年内我应该都是净买入为主,我不在意波动,更在意最终的收益,所以我倾向于合理估值以下就开始买入。

这个月马上要发年终奖了,截至上周末,所有个股都在理想买点之上,只有腾讯和古B在加仓点之下,如果发年终奖的时候还是这种情况,那就加仓古B,如果涨到加仓点以上了(刚看了一眼股价,已经涨上去了),也加古B,因为目前古B仓位还比较小。

留言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瓜牛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