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辽金元史》2023年第3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人大转载 人文
2024-09-13







摘要




纵横辨“丁”“口”——宋代人口问题再考察王瑞来【摘   要】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记载考证,认定宋朝人口统计的“丁”“口”均为承担赋役之人。进一步运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通过对《永乐大典》收录方志史料的考察,为“丁口说”增添证据。同时根据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金史》《元史》中关于金末和宋末的两组人口数据,以及《通鉴续编》中关于北宋前期西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对10至13世纪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亿的学界既有推测,做出了补充论证。【关 键 词】宋代人口;丁;口;《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续编》;《金史》;《元史》【作者简介】王瑞来,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文献学(四川 成都 610065)。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2.12.105~115



宋代的宰相“當筆”張 禕【摘   要】宰相“當筆”,是兩宋時期沿用的一項制度典故。“當筆”即執筆批閲文件、處理政務之意。史籍中關於“當筆”的記載,簡略分散,難窺全貌。本文搜討排比史料,初步梳理、復原。宋代宰相“當筆”制度淵源於唐代,唐後期形成了多員宰相共事時每日輪流“當筆”“知印”的分工制度。北宋前期,宰相以“分日知印”的方式分工,副宰相也掌握一部分“當筆”權力。元豐改制以後,宰相分工以“輪日當筆”爲主,宰相輪流“當筆”的同時也負責“知印”,副宰相則通常没有“當筆”“知印”資格。宋代宰相日常的“當筆”工作,主要包括閲批呈報文書、落實皇帝旨意、下達自主決定、收接處理詞狀四塊内容。宰相“當筆”,在宰屬、堂吏的輔助下進行。“當筆”批示之後,需要製作正式文書,由所有宰執共同簽署通過,纔能生效行用。在相應程序中,其他宰執可充分發揮審議監督、查漏補缺的作用。“當筆”宰相爲批示内容負主要責任。“當筆”是宋代中樞政務運行的重要環節,是考察日常政治運作、權力博弈很好的切入點。【关 键 词】宋代;宰相;當筆;知印【作者简介】張禕,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文史》(京),2022.第4辑.141~160



宋代“一人二志”现象刍议:以王安石父王益墓志为中心仝相卿【摘   要】王安石父亲王益去世之后,王安石请好友曾巩撰写其墓志,现存曾巩文集当中;然出土王益墓志作者显示为孙侔,故王益一人拥有两方分属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不同墓志。从王安石与友人通信中发现,他对曾巩撰写的父亲墓志并不满意,认为其中存在“事有缺略”及“须至别作”的部分。经比对可知,王安石所称的“事有缺略”为墓志序文中对王益仕宦影响力的省略,而“须至别作”当为墓志铭文部分。墓主去世之后,丧家先后延请不同人撰写墓志的情况,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都属于罕见的现象,这也恰好提供了一个透视墓志碑铭生产过程的绝佳视角,亦即丧家对于墓志碑铭的撰写,参与热情虽各有不同,但其对文字定稿的掌控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关 键 词】宋代;一人二志;墓志铭;王益;王安石;曾巩【作者简介】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杭州 310015)。

【原文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京),2023.1.210~217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2-CXRC-22);宁波市鄞州区社会科学课题。



北宋末卜漏事变述评张邦炜【摘   要】宋徽宗政和五年泸夷大首领卜漏在泸南起兵反抗朝廷,系当年赵宋朝廷第一军国重事。卜漏事变的性质较复杂,称之为起义或叛乱,均不甚确切,或可定性为泸夷民众因反贪腐而起兵,被野心家卜漏利用的超大型群体事变。宋高宗时,将平定卜漏事变作为宋徽宗“好大黩武”的例证之一,将事变的平定者赵遹定罪为“泸南开边”的祸首,虽然出于对“六贼”的义愤,但与史实不符。赵遹并非宋徽宗的宠臣,不是“六贼”的同伙,他在宋徽宗时或许算得上一位反对贪腐的正直之士、较有作为的干练之臣。【关 键 词】北宋;卜漏事变;赵遹;宋徽宗【作者简介】张邦炜,男,四川江安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E-mail:bwzhang855@163.com。

【原文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2023.1.179~185



陆游与唐琬婚姻考——兼论宋代婚姻制度与习俗的若干特点贾芳芳  王曾瑜【摘   要】陆游和第一任妻子唐琬系中表婚,但陆母唐氏与儿媳唐琬并非直系的亲姑侄。中表婚是宋时社会流行的缔结婚姻的方式。绍兴十四年,20岁的陆游与唐琬一起,元夕节在临安一起赏灯;秋季菊花盛开时,夫妇二人共做菊枕。概言之,成婚于当年的陆游与唐琬,感情甚笃。绍兴十四、十五两年陆游未参加科考,成为陆母不喜儿媳的重要原因。但陆家出儿媳的合法理由,是唐琬不能生育。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明显的宋代,男子出妻不少时候是从家族角度考虑,在此情况下妇女极为被动。唐琬再嫁的赵宋士字辈宗子,此前当有过婚姻,并留有若干名子女。带着“世情薄,人情恶”的幽怨,唐琬过早地香消玉殒。与陆游的长寿相比,唐琬的境遇令人唏嘘。生活空间局限于家庭的妇女,不幸婚姻对其的影响,远大于有仕途的男子。【关 键 词】宋代婚姻制度与习俗;中表婚;陆游与唐琬婚姻;陆家出媳;唐琬再嫁【作者简介】贾芳芳,女,内蒙古丰镇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E-mail:hbdxjff@sina.com;王曾瑜,男,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2023.1.168~17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陆游与他生活的南宋时代”(SY2022035)的阶段性成果。



契丹“二税户”问题发覆陈晓伟【摘   要】头下军州“二税户”仅见于元好问《中州集·李承旨晏》,一直以来,学者将其作为一条孤立“史料”反复使用,却从未有人考证整个小传的史源。问题症结在于,《中州集》所叙李晏履历总体不出许安仁撰《李晏神道碑》和《金史·李晏传》范围,然而元好问却把原始史文提到的“二税户”调整提前,似是妄加释义,最大的漏洞是,所称“大定初,一切免为民”难以与上文头下户之定义相衔接。此八字之义当指《金史·食货志·户口》“大定二年”条,该条实际追述历史渊源——辽人佞佛“多以良民赐诸寺,分其税一半输官,一半输寺,故谓之二税户”。循此线索,将《食货志》置于整个志书编纂脉络中加以考察,可考证出它应该是元末史官摘录诸帝实录相关条文编成的。如此,《食货志·户口》关于“二税户”的记载不仅有权威的史料来源,也符合世宗、章宗两朝屡次释免寺院奴婢为良人的历史背景。据此,本文结合辽代石刻论证寺院“二税户”能够成立,而《辽史·食货志》“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惟酒税赴纳上京,此分头下军州赋为二等也”乃是指商税,与二税户田赋交纳方式无涉。元好问所谓头下奴婢“输租为官,且纳课给其主,谓之二税户”则成悬疑。【关 键 词】头下军州;二税户;元好问;李晏;《金史·食货志》【作者简介】陈晓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青年研究员(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史林》(沪),2023.1.5~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复旦大学人文社会学科传世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西北中国疆域化的历史进程”(编号2020CSZZ002)、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古代蒙古法律文献及法制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1VJXT016)阶段性成果。



试论“夏译汉籍”中的史料价值彭向前【摘   要】“夏译汉籍”除了在西夏语文译释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外,还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一方面,从中可以获得中原政权和周边民族在文化上互动的史实。“夏译汉籍”实际上是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教化、西夏对汉族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产物,反映出传统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同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夏译汉籍”在西夏的传播及其对西夏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为阐明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提供实证。另一方面,由于西夏人在翻译过程中掺杂进自己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此类信息是对西夏社会状况典型、真实的反映,具有重要的证史补缺的作用。“夏译汉籍”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西夏社会乃至对西夏与中原王朝宋王朝关系的认识,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对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西夏文文献;夏译汉籍;史料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作者简介】彭向前(1968-),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夏学和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

【原文出处】《西夏学》(沪),2022.24.9~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夏译汉籍”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VJXT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元代族群认知的演变——以“色目人”为中心胡小鹏【摘   要】蒙古国前四汗时期,用蒙古语“合里”(qariirgen)指称蒙古帝国治下的所有非蒙古人,反映的是蒙古人我族与他者两分的族群认知。在汉地,该词被译写为“色目”。元世祖至元以后,由于“各依本俗”治理原则下的统治对象主要是汉地的汉语人群,需要将土著汉语人群与外来族群相区别,“合里”(色目)中遂排除了汉语人群,逐渐演化为西域诸国人的专称。在这一过程中,在原有的蒙古人对“合里”(色目)的他者认知之外,又产生了汉语人群对“色目”的他者认知。两种认知既有重迭,又有区别,元朝中期以后,后一种认知成为主流认知。【关 键 词】元代;色目人;族群认知【作者简介】胡小鹏(1958-),男,山东济南人,法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研究员,从事蒙元史暨北方民族史研究(甘肃 兰州 730070)。

【原文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2022.6.109~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17ZDA17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宋辽金元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转载 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