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6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人大转载 人文
2024-09-13




 

     扫描二维码

订购《中国近代史》





摘要




从照搬西方模式到探索本土发展路径:近代铁路物流的演变轨迹(1901-1937)叶 舒【摘   要】铁路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自1876年被引进至中国,促进了国内物流业务的发展。但由于被迫移植不同国家的铁路制度与管理模式,且自身的运营与管理非常不成熟,因此早期铁路物流的发展十分混乱。以转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机构,代替铁路局开展物流业务,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致使官方寻求新的发展路径。20世纪30年代,随着铁路物流管理朝着统一化、法制化与国有化方向发展,其逐渐形成了国营与民营机构并存的格局。研究表明,西方模式并非万能,近代中国铁路物流业经历了从盲目照搬他国的运作模式,到逐渐探索适合本土的发展路径。这对于摆脱西方中心论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与话语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 键 词】铁路物流;转运公司;发展模式【作者简介】叶舒,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交通史、公司企业史等研究。E-mail:3031710084@qq.com。

【原文出处】《科学·经济·社会》(兰州),2022.6.62~7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江苏铁路转运业研究”(2022SJYB2129)。



路政与河政的纠葛:以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为中心(1903-1937)王星光 张裕童【摘   要】清末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兴建,引发了黄河下游铁路与河防的冲突。黄河的河道、堤防、两岸地质特征,促使铁桥规划避开了下游开封河段,选址郑州。黄河铁桥的工程设计缺陷,更使得路政与河政之间的矛盾激化。铁桥上游北岸的堤防与抛石护墩问题,成为铁路部门与河务部门的冲突焦点。在黄河铁桥兴建、维护中,双方经历了从对峙到合作,从独行到共商的历史过程,初步建立起河防与路政兼顾的合作模式。铁桥工程引发的路政与河政纠葛,蕴含着新旧思想、技术、中西文化、中央与地方的多重冲突,映射出黄河治理的传统要务与近代中国交通革新及维新图强的演变轨迹。【关 键 词】近代中国;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京汉铁路;路政;河防【作者简介】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裕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 450001)。

【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3.3.73~90

【基金项目】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河南科技发展史”(2022XWH028)。



沪杭铁路与沿线区域经济变迁(1912-1937)翟戏娟  陶荣【摘   要】1909年全线竣工的沪杭铁路,便捷了沪杭两地的交通及经济、人文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往互动,同时,也使铁路沿线市镇货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使城乡和区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传统市镇格局和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浙北的交通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文化较为活跃的区域,沿线区域的交通、经济、生活方式及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该区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现代化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变迁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关 键 词】沪杭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市镇;变迁【作者简介】翟戏娟,嘉兴南湖学院讲师;陶荣,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大学人文学院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嘉兴 314001)。

【原文出处】《民国档案》(南京),2023.1.74~83



民族情怀与政府旌奖:晚清赈济中的华侨徐华炳【摘   要】中国是个多灾荒的国度,晚清时期亦不例外。晚清赈济除官赈外,民间义赈亦颇为显著。其中逐渐获得“正名”身份的海外华侨日益成为协赈的新生力量,并在普赈、工赈等环节表现出色。从“丁戊奇荒”到徐海水灾,在全国各地的水旱灾害中,华侨以多种方式募捐赈款汇寄灾区,与国内官赈和其他义赈相辅相成。晚清华侨的跨国赈济行动除近代性这一最大特征外,还呈现出祖籍地施善与跨省际赈济并存,主动捐赈与劝募施赈并存,精英领捐与群体集捐并存,以及注重救助物品的适宜性等特点。具有深厚民族情怀的海外华侨通过赈济,积极参与晚清事务,并获得了官方嘉奖,成为其提高国内政治地位,并与晚清政府构建新型官民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关 键 词】晚清;赈济;义赈;华侨;民族情怀【作者简介】徐华炳,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华侨华人问题(杭州 310015)。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3.3.122~1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91);中国侨联课题(17BZQK2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YJA770013)。



1918大流感在中国:传播、认知、争鸣与省思邹赜韬【摘   要】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经受了1918大流感考验。1918大流感在华传播呈现“多点并生,多线同行,危害直线上升”的宏观局面,激励着多元主体随影响渐深而强化疫情反思。疫情期间,中国所受影响具有“华洋同遭,华惨于洋,华洋互传”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对1918大流感认知的“华洋杂处”属性,发育出“时瘟”“流感”认知双线。“时瘟”论与“流感”论各有千秋,前者覆盖广从而在地化信息源丰富。后者命名清晰,规避了“一词多病”的语言陷阱。带着中西医争鸣印记,“时瘟”论和“流感”论在病理识别、公共卫生措施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理论交锋。两线虽互相攻讦,但总体冷静客观,将“中医存废”争鸣落实做细,丰富了这场旷世论战的思想内涵。另一面,“时瘟”论也积极吸纳“流感”论的长处,完成了实用主义的调和。相形之下,“流感”论者出于傲慢等情绪化原因,久久抗拒接触“时瘟”论者的有益成果,从而留下诸多遗憾。1918大流感期间,一批中国/在华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防疫理念,在疫情动态的信息交互、实务认知更新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意义深远。【关 键 词】1918大流感;中西医之争;全球史;医疗社会史【作者简介】邹赜韬,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全球史评论》(京),2022.第23辑.169~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医会报》(1887-1931)之中国医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上海市社联2020年度规划课题“19至20世纪‘中国疾病’污名与中美关系的多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以华商股份、行用补水案为中心牛澎涛  陈先松【摘   要】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系探讨晚清官商关系的典型案例。最初清政府是在阜康商号倒闭时对胡光墉的官亏索赔,后发展到对西征借款华商股份案以及行用补水银案的清算。其中,华商股份案并无确实证据,行用补水案数年前已经左宗棠奏销结案,却在胡光墉破产危机中被户部强行清算索偿。这成为胡光墉最终破产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胡光墉借助左宗棠等地方督抚势力,一度有所抗争,这种政治资源是胡光墉在晚清商界迅速崛起的重要背景。但左宗棠等人的一再转圜,并未扭转户部借助强权严厉清算胡光墉的结局。由此证明,权力大于商业规则的经商环境,并不能给商人利益带来稳定而切实的保障。【关 键 词】胡光墉;左宗棠;户部清查;华商股份;行用水脚银【作者简介】牛澎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陈先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杭州311121)。

【原文出处】《史林》(沪),2023.1.209~216



是“象征性权威”,还是国家主权再构建?——对《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有关西藏历史书写的思考刘文鹏  姜海若【摘   要】傅礼初在《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西藏部分的论述中,沿袭伯戴克“保护关系论”的思路,提出了清朝在西藏仅拥有象征性权威的观点,并基于此观点对相关史事进行了片面化的解读。本文通过对书中观点和史事解读的分析,在吸取傅氏观点和缺憾的基础上,从历时性研究和制度史两方面对清朝的国家构建路径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关 键 词】《剑桥中国晚清史》;清朝国家构建;制度史;西藏历史【作者简介】刘文鹏(1972- ),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wenpeng1029@126.com;姜海若(1996- ),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xsolala@sina.com(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清史研究》(京),2023.2.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历史经验研究专题委托项目(项目号:20@WTH016)阶段性成果。



知识流动与“日中亲善”——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教育策徐志民  黄尊严【摘   要】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一些学人转而“以日本为师”,东渡留学。近代日本政府面对蜂拥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借机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在留日教育中实施“知识封闭”和“教学保密”,以免学有所成的留日学生成为其大陆政策的潜在威胁。中国留日学生饱受日本社会歧视和学业限制,切身感受日本社会的侵华氛围与行动,非但难以产生“日中亲善”之情,反而与日本政府冲突不断。近代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的教育史证明,知识流动的逻辑远远弱于侵略战争的逻辑。【关 键 词】留日学生;留学教育;教育政策;“日中亲善”;日本政府【作者简介】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101);黄尊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曲阜 273165)。

【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2023.2.71~79

【基金项目】2012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近代山东留日学生研究”(12CLSJ04)。



沈秉堃进京竞逐内阁与民初政争风潮高翔宇【摘   要】1912年卸任广西都督的沈秉堃紧随各党派领袖进京的热潮,参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重建,期以在共和制度下寻觅新的政治机遇。沈秉堃自以为凭借“南系中人”的地缘关系、挂名同盟会的党籍资格、前清旧官僚的身份背景,具有被以黄兴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官僚派,以及旧立宪派等各方力量妥协接纳的可能性,从而转化为竞逐民初政界的政治资本。基于此,沈秉堃先后介入提名选举陆征祥内阁工商总长、继任国务总理、内务总长人选等政治争斗的急风险浪。其先是沦为统一共和党与同盟会合并密议的牺牲品,再则因由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而败北,并潜在关联黄兴提议全体国务员入党问题。继而袁世凯“欲擒故纵”,嗾使京师军警界等各方坚请由赵秉钧兼任内务总长,导致沈秉堃接连挫败。袁世凯纵横捭阖于各党各派领袖之间,成为最大政治赢家。沈秉堃进京史事的背后,反映出民初政争错综交织的派系图谱。【关 键 词】沈秉堃;工商总长;内阁总理;内务总长;民初政治【作者简介】高翔宇,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49)。

【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广州),2023.3.133~14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民元党派领袖进京及其政治博弈研究”(21ZFQ77001)的阶段性成果。




         “人大转载 人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编辑部主办,致力于搭建人文学术交流平台,传播学术资讯,为广大用户提供科研学术服务。


        公众号内容以发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艺术类期刊目录和摘要为主,同时发布各类学术信息。主要面向文史哲专家学者,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读者群稳定,专业程度高。


        我们提供多种广告合作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学术新著;学科介绍; 

学人风采;期刊推介; 

会议信息;招生招聘;

艺术展览


   感谢您的青睐,   期待与您合作。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2504550转2125
微信:13810769984邮箱:caoshirui@sina.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转载 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