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形塑:中共革命语境中的“调查研究”许 江 王建华【摘 要】“调查研究”作为中共治国理政话语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套独特的话语表述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查研究”从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词汇和术语演变为中共革命话语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成为一个关乎革命道路、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工具方法的总体性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构成了理解“调查研究”概念的核心。调查研究概念的历史就是中共革命理论和实践走向成熟的意义浓缩,反映的是中共在革命复杂性中不断重塑自我,走出革命困境,实现政党自身成长的过程。【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概念史【作者简介】许江,法学博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南京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 究员;王建华,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23.3.75~87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中国道路经验研究”(22ZXYB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百年发展史研究(1921-2021)”(20&ZD017)。
苏维埃革命概念的兴替及其话语表达何友良【摘 要】“苏维埃”是1919年在中国出现的词语,其后在知识界流行,为苏维埃革命的实践展开与话语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中共将苏维埃革命概念运用于中国革命,始于广州起义,其内涵认知与话语表达到1928年夏中共六大时基本成型并继续丰富,成为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中国革命的政治模式和阶段表征。苏维埃革命概念表达了当年革命面临的危机尤其是中共挽救危机的思考奋争,涵盖了政治制度、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等内涵,真实展现了当年革命的发展空间、实际可能、现实条件和特点性格。作为特定的话语体系,苏维埃革命概念具有不应忽视的历史价值。它在革命实践中所传播和化约的许多核心词汇、精神价值,融入20世纪中国革命逶迤前进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宏大话语中,显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面相、生动内容和深刻本质。【关 键 词】苏维埃;苏维埃革命;概念;话语表达;阶段名称;原初形态【作者简介】何友良,男,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江西 南昌 330008)。【原文出处】《苏区研究》(南昌),2023.2.13~38
国共关系视域下中共在甘肃陇东边区的成长柳德军【摘 要】自八路军入驻陇东,甘肃国民党地方政府即对其保持着敏感而警惕的遏制之心,且其遏制政策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然而,甘肃地方政府的遏制并未阻断中共在陇东边区的发展,在驻陇八路军的有力协助下,中共力量不仅由乡村延展至县城,而且在与国民党的军事对抗中态度坚定,在陇东问题交涉中据理力争。中共之所以能在陇东边区扎根和发展,其原因不仅在于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沉暮及其行政人员的萎靡,更重要的是中共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的抗战理念,八路军的有力协助,以及一大批忠诚而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正是因中国共产党党政军民之间心灵相通,使得国民党地方政府在与共产党的博弈中无所适从。【关 键 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共关系;陇东事件【作者简介】柳德军(1979- ),男,甘肃静宁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陕西 西安 710119)。【原文出处】《安徽史学》(合肥),2023.2.87~9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与研究”(19ZDA218)的阶段 性成果。
到“内地”去:三线建设动员中的职工心态与工厂应对刘盼红 高红霞【摘 要】考察三线建设动员中职工的复杂心态及工厂应对策略,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与职工的互动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决策出台,内迁职工心态大致表现为服从、积极主动、被动焦虑隐忍以及强烈抵触拒迁等多种类型,其产生主要与职工职务、政治身份、年龄、家庭等因素有关。作为基层执行单位的内迁工厂,其应对策略决定了动员成效。以上海支援三线建设的工厂为例,它们重视排摸职工心理状况,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以精神激励为主、以适当的物质激励为必要的动员手段调动工人尤其是青年工人群体的积极性,以家庭为抓手排解职工的后顾之忧,软硬兼施、工作细致到位等措施加以应对,增强了职工对三线建设的认识,稳定了职工的支内情绪。然而,以上应对措施无法消解职工因迁出地与迁入地发展差异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造成了部分职工内迁后回流的现象。【关 键 词】三线建设;支援内地;心态史;政治动员【作者简介】刘盼红,历史学博士,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 201620);高红霞,上海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4)。【原文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44~15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上海近代纺织报刊中的工人运动资料整理与研究”(2021EDS001);东华大学繁荣计划预研究项目“中国近代纺织报刊研究”(2020Y005)。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梁 腾【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上海率先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经过征名确定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各地区各单位积极举办“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相关活动一时间风靡开来,适应了广大职工对读书学习的迫切需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作者简介】梁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原文出处】《当代中国史研究》(京),2023.2.41~55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雷锋活动60年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欧阳雪梅 檀斯琦【摘 要】雷锋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雷锋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与精神标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怀,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和为民宗旨,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面貌。回顾60年来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共和国历史中观察学雷锋实践活动演进,对于正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本质和内核,总结学雷锋活动的经验,更好地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作者简介】欧阳雪梅(1965- ),女,湖南汨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 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檀斯琦(1997- ),女, 河北邢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 102488)。【原文出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3.1.101~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华人民共和 国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洋时期的江苏省政:以上海闸北水电厂 商办案为例(1922-1924)王亚飞【摘 要】1922至1924年围绕闸北水电厂由官办改为商办一案,江苏省议会与省长韩国钧以及议会内部发生了激烈争执。先是正社议员主导官商合资案,反对派议员与省署分别从议决程序和议案内容入手进行反对,但均告失败。复因官商合资执行不力,正社提出完全商办案,并在未经合法议决的情形下,试图以其权势迫使反对派议员和省长承认,进一步加剧了省政纷争。最终,省署与正社的暂时妥协解开了商办案纠缠的死结,但反对派议员与韩国钧的关系亦因此有所疏离。闸北水电厂商办案纠纷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派系分野和关系网络,这种分野和网络亦随时势而重组、转化。这次纠纷将省长与省议会深度卷入其中,是观察北洋时期省级政治的重要案例,为认识和反思清季以降立法与行政分立的政治机制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细节。【关 键 词】北洋政治;江苏省议会;韩国钧;闸北水电厂【作者简介】王亚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原文出处】《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23.3.181~190
二二八事件中陈仪“丑俭”电探微姜良威【摘 要】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晚,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以“丑俭”电回复“丑蒸”电的方式,向蒋介石报告事态,并将事件的责任指向中共。“丑俭”电既是二二八事件“中共煽惑”说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当局“防共”心态发展到一定地步的产物。梳理事件发生前台省军政当局收到的涉共“情报”,可发现当时国民党方面对中共台湾省工委的活动已有认识和反应。与此同时,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刮起的“防共”风潮持续影响台湾,也引起了二二八事件前夕岛内社会氛围的变化。将二二八事件放回到1940年代中国历史的剧烈变动当中进行理解,是廓清该事件重重迷雾的前提。【关 键 词】“丑俭”电;二二八事件;陈仪;台湾省工委【作者简介】姜良威,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出处】《台湾历史研究》(京),2023.2.53~6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台湾民众抗日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编 号21KZD002)的阶段性成果。
东京审判中的溥仪作证及其检控价值龚志伟【摘 要】溥仪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方作证一事为世人熟知,其核心史料保存于国际检察局和苏联伯力档案中。检方原没有将溥仪列为日本侵略“满洲”举证阶段证人的具体计划,直到苏联寄来在伯力对溥仪的讯问记录,才引发检方高度重视。经交涉,检方提请苏方移送溥仪出庭作证。此前由于取证工作分配失衡及东北亚局势等因素,检方掌握的日本侵略“满洲”罪证有所不足,尤缺关键证人,因此对溥仪寄予厚望。溥仪闪烁其词和律师诡辩盘诘造成庭审场面颇显拖沓,但他基于特殊身份所提供的证词,引导检、辩双方发掘出更多涉及被告个人责任的证据,并对法庭裁定伪满洲国的傀儡本质起到重要作用。盟国合作是溥仪作证的前提,而其证词对东京审判做出了独有的贡献。【关 键 词】东京审判;溥仪;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战争罪行审判【作者简介】龚志伟,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23.1.132~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罪责认定研 究”(19YJC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夹缝”中的生意人: 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研究(1907-1937)王长欢【摘 要】满铁附属地在日本侵略者的“经营”下,作为掠夺东北利权的“先发阵地”,以其完善的商业设施、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税费吸引华商趋之若鹜。早期,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在附属地外华商资本的支持下引领了附属地的发展。满铁为扶植日商势力、确保利权,从特产物交易体系、资本、税收三个层面压制和拉拢华商。在此背景下,20世纪20年代附属地华商群体展现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到30年代初,满铁沿线华商的团结运动在日本的反对声中走向失败。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30年的起跌沉浮既是近代商人复杂性的体现,亦是日本侵华的缩影。【关 键 词】满铁附属地;华商;华商商务会【作者简介】王长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出处】《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南京),2023.1.62~70
恽代英的新生活黄道炫【摘 要】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变革著称,这也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从恽代英的日记看,20世纪初前后,与新文化的风起云涌几乎同时,还有一场以革新生活为追求的新生活潮流。新生活要求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改造,比如讲卫生、重清洁、男女平权、家庭革命等,这是在基本生活层面对时代变迁的回应。新生活虽然不像新文化那样引人注目,却由于其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日常,可能具有更为基础的意义。【关 键 词】恽代英;新生活;新文化运动;卫生;家庭【作者简介】黄道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原文出处】《中共党史研究》(京),2023.1.121~134
抗战时期侯外庐的民族复兴思想 ——兼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复兴”话语表达兰梁斌【摘 要】自晚清发端的民族复兴观念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至九一八事变后形成广泛的民族复兴思潮,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复兴之道。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除通过历史研究探索民族前途外,在日本全面侵华带来的严重民族危机背景下,将近代以来独立富强、社会转型进步等民族复兴的主题具体化为对抗战建国、民族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的思考,发表了诸如《抗战建国论》等大量时论文章,从抗战建国、民主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看法,形成了抗战背景下独特而丰富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国民党人直接运用“民族复兴”话语不同,中国共产党及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者在抗战时期虽也不时使用“民族复兴”、“中国复兴”等话语,但更多的是运用“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等来表达他们的复兴之思。话语表达的差异,反映出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马克思主义者与国民党信奉的理论的不同以及由此选择的民族复兴道路的不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侯外庐坚信通过抗战建国尤其是推翻压迫人民的反动政府才能实现全民族的彻底解放,中华民族也才能够复兴。抗战时期侯外庐的民族复兴思想积极呼应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抗战方针。【关 键 词】民族复兴;抗战时期;侯外庐;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简介】兰梁斌(1983- ),男,湖北恩施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127)。【原文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2023.3.81~9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侯外庐与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18XZS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 委托课题“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研究”(13@ZH018)。
历史政治学的进路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贺东航【作者简介】贺东航,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 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上海 200433)。【原文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2023.2. 17~22【基金项目】本文是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 展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政治学相遇中共党史研究:“党史政治学”刍议姚中秋【作者简介】姚中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 院教授(北京 100872)。【原文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2023.2. 22~30
走向历史深处的政治学汪仕凯【作者简介】汪仕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 事务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原文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2023.2. 31~37
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共建政史研究赖静萍 闾小波【作者简介】赖静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 治学系副教授;闾小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 学系教授(南京 210023)。【原文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2023.2. 38~43【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 目“中国共产党建政史专题研究”(19YJA810009)的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