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世界革命”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葛静波【摘 要】国民革命前后,中共结合共产国际指示与中国革命实际,将马、恩、列的经典“世界革命”理论转化为中国化的“世界革命”理论。自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20世纪20年代,中共创新性地诠释了经典“世界革命”理论中“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与次序问题,为国共合作与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以“社会革命”为核心到以“民族革命”为核心,再到以“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为双重核心的变化过程中,“世界革命”理论不仅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革命指导理念,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发展进程。【关 键 词】世界革命;民族革命;社会革命;国共关系;思想史【作者简介】葛静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出处】《人文杂志》(西安),2023.5.105~116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SM202310028006);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个性化建设项目(022-2255036)。
中共党内训练方式的提出与实践——以广东党、团组织为考察中心(1921-1926)许 良【摘 要】五四运动后,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开始进入中共党组织。在1920年代,对于这个新兴的革命政党而言,如何提升各地成员的纪律性与战斗力成为当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共开始着手制定党、团内部的训练规范。具体而言,中共在建立之初时,明确规定将各级代表大会作为训练成员的主要方式,同时规定将“小组”作为日常教育和规训党、团员的核心场所。然而,在地方实践过程中,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共对于党、团员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断遭受冲击和挑战。以广东为例,国共合作开始后,区委领导忽视训练任务;支部书记指导能力不足;一般党、团员抵触训练工作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党内训练在地方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中共及时对已有训练方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别提出增设“训练班”“支部书记联席会”“支部批评会”等,这体现出中共党内训练方式的提出与形成过程具有相当务实性、灵活性的特点。【关 键 词】广东党;团组织;组织教育训练;训练班;支部训练【作者简介】许良,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43)。【原文出处】《苏区研究》(南昌),2023.2.39~52
地方因应与分途同归:中共湖南暴动的演进研究(1927-1928)贾牧耕【摘 要】八七会议后,由于受到共产国际影响,城市暴动观在中共党内占据上风,实行策略转变势在必行。在中央“反机会主义”与“左”倾情绪影响下,中共湖南省委在中央政策框架内结合自身实际,提升对武装力量的重视程度,适时将暴动重心转移至敌人力量薄弱地区,促使湖南革命出现新突破。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与贺龙在中心城市暴动失败后自主探索革命道路,向乡村转移与重视武装力量的特点突出。二者分途同归,共同朝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迈进。【关 键 词】中共;暴动;游击战争;乡村割据;湖南【作者简介】贾牧耕,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出处】《开放时代》(广州),2023.2.44~58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别山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形态研究(1920-1932)”(项目编号:17BDJ023)和安徽省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历史学田野调查法在研究生党史国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yjxggyj10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南沿海的剿匪斗争——基于渔业问题的研究叶君剑【摘 要】1949年浙江大陆解放前后,国民党武装力量纷纷逃往沿海岛屿进行抵抗。在地方档案中,这些国民党武装力量主要被称为“海匪”。浙南沿海是中共剿匪斗争的一个重要地区。海匪抢夺或毁坏渔船,抓走甚至枪杀渔民,严重破坏了渔业生产,影响渔民的生计。为此,中共采取劳武结合、编队保护、北上生产等措施。海匪既胁迫渔民购买海上通行证或提供物资,又会根据形势的变化拉拢渔民。中共在处理一般匪属和被抓放回的渔民时采取宽大政策,并专门设立招待所、供销社进行分化瓦解。浙南沿海地区剿匪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不仅对当地的社会改造产生影响,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社会治理的困难。【关 键 词】剿匪;浙南;渔业;渔民【作者简介】叶君剑(1992-),男,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浙江杭州310058)。【原文出处】《安徽史学》(合肥),2023.3.159~168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中国初期东南沿海渔业社会治理研究”(505203*17222012202)的阶段性成果。
“一五”计划时期文物展览会述论关 昕【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全国各地广泛举办文物展览会,以推广文物考古知识,宣传文物保护政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物展览会的举办加强了国家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紧密配合,为培育人民群众文物保护观念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凸显了出土文物的学术价值,带动了历史学、考古学等学者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这一时期举办文物展览会的实践经验也为后来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启示。【关 键 词】新中国;“一五”计划;展览会;文物保护;考古学【作者简介】关昕,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北京100101)。【原文出处】《当代中国史研究》(京),2023.3.107~120
论农业合作化时期党的群众文化建设——以农村剧团为例的考察邢恩源【摘 要】1953-1956年,借农业合作化运动之际,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群众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在此期间,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态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形态急剧转型。包括农村剧团在内的大量群众文化团体在经费给养、组织形式、领导管理、业务活动等各方面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体现出明显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征。此次变革一举奠定了集体化时期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在整体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关 键 词】农业合作化;农村剧团;群众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基础;文化振兴【作者简介】邢恩源,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当代社会史、中共党史研究。【原文出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镇江),2023.3.63~7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A770015);岭南师范学院人才专项项目(ZW2023)。
五四运动背景下英国重启“西姆拉条约”的失败冯 翔【摘 要】“一战”后,英国逼迫中国在“西姆拉条约”的基础上续议“西藏问题”,北洋政府仍以“保住面子”的思维行事,同意英国的主张。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北洋政府内部也不得不谨慎行事。在此力量的牵引下,北洋政府相关官员利用英、日在华的利益矛盾,将续议中断的责任成功转嫁到日本之上。最终在全国的反对下,英国的计划破产。这一过程反映出五四运动有效影响了北洋政府对藏事的处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让英国重启“西姆拉条约”失败,阻止了“西藏问题”滑向难以收拾的境地。【关 键 词】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中华民族意识;“西姆拉条约”【作者简介】冯翔,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昆明650091)。【原文出处】《民族研究》(京),2023.1.111~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印度国家档案馆近代涉藏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CMZ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分到合:国民政府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1932-1936)侯桂红【摘 要】1932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和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分别公布了一个“专员条例”,其内容有重要差异。在两个条例的表层差异背后,隐含着理政观念的冲突。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剿总条例”影响不断扩大,“行政院条例”则趋于沉寂。由于国民政府内部不同派系权力的消长和不同治理观念的博弈,1936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同时宣布废止1932年颁布的两个条例,确立了统一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使其成为省与县市之间近于“实级”的一级政府。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实行,具有政治制度演变史上的合理性和复杂性,也显示由当时政治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具体得失。【关 键 词】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国民政府;“剿匪”总司令部;地方行政制度【作者简介】侯桂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3.51~6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治理体系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研究(1937-1949)”(20BDJ016)的阶段性成果。
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在晚清民国知识界的回响及启示吴原元【摘 要】域外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诸说中,在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知识界所流布的主要是拉克伯里的西来说、安特生的新西来说以及毕士博、滨田耕作的“渗入型”文明说。对于拉克伯里的西来说,出于排满、提振国人文化自信的目的,中国学人多有附和。五四之后,随着疑古之风兴起,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否定与批判,并于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安特生基于考古实物所提出的新西来说,虽不乏质疑者,但有相当的人持肯定或谨慎认同态度。至20世纪30年代末,伴随着考古挖掘的新进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新西来说渐为民国学人所普遍抛弃。中国文化系“渗入型”文明之说,虽受到民国知识界的一定关注,然由于文化民族主义渐成主导性思潮,其一开始即为民国知识界所质疑或否定。民国知识界对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之质疑与否定乃至批判所以呈渐趋普遍之势,既是学术本身发展所致,更主要的还在于文化认同危机使然。【关 键 词】域外;中国文明起源;民国学人;回应;文明互鉴【作者简介】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原文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23.3.147~161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缉私体制的变革齐春风【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大量的走私活动。1941年以前在海关不能有效执行缉私职责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借助地方军政势力来缉私,但效果不佳。为谋求统一缉私力量,国民政府推动缉私政策的改进,在财政部下组设缉私处。在整编缉私队警时,由于受到孙立人的抵制,国民政府将缉私队一分为二。缉私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处扩大为署。抗战即将胜利时缉私署撤销,缉私权又回到海关手里。国民政府的战时缉私决策存在前期走私定义过于宽泛、决策风格优柔寡断、军队走私无法制止三大问题。【关 键 词】蒋介石;全面抗战时期;缉务【作者简介】齐春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昆明650091)。【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广州),2023.5.133~142
国共两党对战后惩奸活动的舆论引导(1944-1946年)——基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等的分析段振华 彭敦文【摘 要】抗战后期以来,如何对即将到来的惩奸活动进行舆论引导,成为国共两党共同面临的问题。概言之,《新华日报》等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性,《中央日报》代表的国民党强调法治性。两党作此选择,取决于各自的政党属性和现实条件。内容上,共产党强调的人民性在实践层面并不排斥法治因素,而国民党强调的法治性在实践层面亦有含纳人民因素,双方均提及肃清汉奸思想等共同点,但不能否定两党在舆论引导上的根本性差异。社会效果上,共产党注重对各民主势力和人民群众意见的吸收,与公众互动频繁,效果历历可见;而国民党较为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着意宣导与战后惩奸有关的司法改革等主张,反而让不满当局惩奸表现的思想倾向得以显现出来,效果明显不佳。造成这种社会评价低的根源,在于国民党舆论引导中的法治性追求与其惩奸实效的背离。【关 键 词】战后惩奸;《新华日报》;《中央日报》;舆论引导;社论【作者简介】段振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彭敦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23.4.175~19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含中国抗日战争)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16KZD020)。
1946年东京涩谷事件研究卞修跃【摘 要】1946年7月19日发生于日本东京的涩谷事件,引起中国各界人士高度关注。中国驻日代表团奉国民政府外交部训令,就此事件与驻日盟军总部展开将近一年的交涉,但交涉结果与事件发生之初国内舆论和外交部的期望大相径庭。涩谷事件及其结果体现了没有强大国家为后盾的外交的软弱与无奈,也预示了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将成为东亚地区战后国际关系复杂化、日本侵略战争遗留问题难以妥善解决的主要原因。【关 键 词】中日关系;涩谷事件;台籍华侨;中国驻日代表团;驻日盟军总部【作者简介】卞修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23.1.67~79
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以《社会进化史》为中心的考察李永春【摘 要】蔡和森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整理出版中国第一部研究社会发展史的著作《社会进化史》。蔡和森最早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从家庭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和进化,具体阐述人类社会进化历史,详细阐析人类社会进化的根本原因,科学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仅对教育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革命道路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先河。因此,《社会进化史》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关 键 词】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简介】李永春,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411105)。【原文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2023.2.4~16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活动研究”(批号20A49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