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10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人大转载 人文
2024-09-13





 

     扫描二维码

订购《中国近代史》




摘要





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刁 莉   唐 倩【摘 要】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在进行技术改良创新后,棉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供求体系、在近代武汉地区呈现了早期工业化之后的本土化升级,由原始的乡村纺纱织布一体变为了城乡市场供需双向驱动的精细分工,即乡村植棉、城市纺纱、乡村织布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乡村土布利用机纱改良升级,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在武汉棉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位置、本土商人、原料和技术的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代武汉棉业本土化改良后,还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链。武汉位于长江内航中心,对于近代市场的内贸起着非常重要的“二传手”作用,是新旧事物的交接与汇合之处。通过对棉纺织这一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洋货贸易的冲击下,武汉作为一个近代次商业中心和内陆航运枢纽,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关 键 词】城乡供需双向驱动;棉业贸易;棉业发展【作者简介】刁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邮箱:fxyd39@126.com;唐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23.4.100~116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12年至1937年间日本驻华使领商务报告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ZD236)支持。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杨剑利【摘 要】晚清北京街道严重失治,激发了改造之议。从早期改良家提议到清末新政逐步推进,北京的街道改造虽然历时不长,但由于关系国体民生,涉及施工技术、街道管理、公共卫生、经费与路权诸多方面,操办起来并不顺利。围绕街道改造的论争此起彼伏,其中包含中西观念的博弈、师夷与排外相互纠缠的社会情绪以及趋新与守旧的政治斗争。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北京城市治理现代化变革的前奏,尽管存在相当局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容和交通,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活力。【关 键 词】北京史;城市史;街道改造;城市治理【作者简介】杨剑利,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4.7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驿站史研究”(19ZDA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洋音乐传播与近代上海城市声音景观的变迁张晓虹 卢 杉【摘 要】西洋音乐从上海开埠之初外侨自娱自乐式的音乐活动,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而逐渐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工部局乐队在将其音乐会打造成租界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后,西洋音乐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标志性声音景观。在这一过程中,工部局乐队的成立和租界当局向华人开放专为外侨服务的公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无线电、电影院、舞厅和咖啡馆等新式媒介也加速了西洋音乐在上海社会各阶层中的传播,并使之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基调声音。西洋音乐的传播及其对近代上海城市声音景观的形塑,透视出在近代上海租界地区的殖民特性的基底下,近代民族主义和国际政局对城市文化演变走向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档案、报刊、地图等历史文献资料,复原了开埠以后至1949年间西洋音乐在上海传播的时空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洋音乐对近代上海城市声音景观演变的影响。【关 键 词】西洋音乐;工部局乐队;咖啡馆;上海;声音景观【作者简介】张晓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卢杉,历史学硕士,复星 集团联席CEO助理(上海 200010)。

【原文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沪),2023.4.128~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1220)和“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文化名家工作室:上海历史地理数字文化地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近代中央政府治理云南的历史演进及政治逻辑陈克清【摘 要】在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政治变迁中,中央政府与云南地方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近代中央政府对云南治理的历史演进有中央权力的普遍性、整体性特征,与此同时,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世居少数民族众多且相对分散的民族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的现实基础,又决定了近代云南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系统梳理近代中央政府对云南治理的历史演进及政治逻辑,对于推进新时代的边疆治理工作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关 键 词】近代;中央政府;云南;边疆治理【作者简介】陈克清,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昆明 650500)。

【原文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2023.2.66~7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西南边疆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VHJ012)的阶段性成果。



疆吏与军机如何互动?——胡林翼的京城联络及其意义韩 策【摘 要】清代中后期,疆吏与军机私信互动虽悬为厉禁,却普遍发生,频繁影响政治运作。1937年黄濬披露的剑影双虹室主人致胡林翼密札就引人注目。但该主人非如黄濬所论是军机大臣杜翰,而是领班军机章京钱宝青。他既是一位被遗忘的中枢要员,也是胡林翼京城联络的主角。胡林翼不仅借助京城联络自上而下地获取高层机密,而且将自身意图自下而上地沟通传达,寻求最高层支持。比如钱宝青既提供许多情报,又大力支持湘军四路入皖、主攻安庆之策,还在樊燮案中暗中保护左宗棠;其他盟友则配合肃顺,促成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这都有力推动了曾、胡地位之提升和湘系之崛起。同光时期,随着轮船电报的应用,疆吏与军机互动更为便捷,本应保密的军机处越来越成为泄密之源。这是探讨晚清军机处、央地关系和京城内外信息沟通的重要维度。【关 键 词】军机处;湘军;胡林翼;曾国藩;钱宝青【作者简介】韩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4.45~60



共和為何迅速成為主流選擇——武昌起義後的國體之爭鄒小站【摘 要】武昌起義後,清末有關國體問題的爭論迅速決出結果。革命派視君主制為政治轉型的根本障礙,堅持共和。立憲派之主張君憲本非有愛於清室,乃因恐懼流血革命,當革命形勢已成時,南方立憲派迅速轉向革命,主張共和;代表北方立憲派立場的《大公報》雖希望和平,能接受君憲方案,但無堅持君憲之意。在君臣之義式微、民族主義彌漫的情形下,與清室有隙的袁世凱及其北洋系無保存清室之意,而謀求清帝退位、共和、舉袁為大總統。為調停君憲與共和之爭,康有為提出“虛君共和”論,強調立憲君主作為神聖木偶的意義,強調共和與君主制不衝突,虛君可以共和,但其論在社會上少有響應,在保皇維新派內部也遭強烈反對。滿蒙親貴中有主張保存皇室的強硬派,但底氣不足;一般滿人受皇恩不深,且缺乏組織,無衛護君主制的決心與能力,其開明者不持種族主義之見,追求改革,但並不堅持君憲方案。於是,共和迅速成為主流選擇,君憲不再有號召力。【关 键 词】國體;共和;君主立憲;虛君共和【作者简介】鄒小站,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181~192



19世纪70年代在华外商保险企业杜恂诚【摘 要】19世纪70年代是外商在华保险企业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些保险公司由著名的洋行主持或代理,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紧密关联。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和投保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在组织上,一些保险公司由3年、5年的临时组织转化重组为永久组织,数量最为庞大的则是代理行。保险业务覆盖了水险、火险、意外险、人寿险等各个险种,并以再保险方式分解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分配有向投保人倾斜的趋势,保险费率和分配规则趋于全行业的大致平衡。由于保险公司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保本线之下的出价不能持久,同时,基本的客户群是由投资人锁定的,所以,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且还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但当时的外商保险企业大体上还能获利。【关 键 词】19世纪70年代;在华外商;保险企业【作者简介】杜恂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邮箱:13918016639@163.com(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23.4.5~19



明清间汉文西书在晚清的复活王 申【摘 要】明清间刊行的汉文西书在晚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重刊、收录和征引的形式实现了复活,是晚清士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之一。宗教类的书籍促进了天主教在华的复兴,也推动了基督新教在华的发展;科技类的书籍成为近代社会的经世资源之一;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成为国人看世界的一扇窗口。晚清士人对明清间西学在华传承脉络的梳理,开启了西学在华发展的学术史研究。在中国出版史和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中,明清间汉文西书在晚清的重刊都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汉文西书;基督教;出版活动【作者简介】王申,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南阳 473061)。

【原文出处】《史林》(沪),2023.3.68~7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间汉文西书的出版与流传研究”(项目批准号:22FX⁃ WB026)阶段性成果。



“辱旗即辱国” :北京政府时期“敬旗爱国”的宣传与国民对辱旗的反应周 游【摘 要】国家象征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符号资源。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象征,具有培育国民国家观念、塑造国家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等功用。北京政府时期以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构建五色国旗的国家象征意义,论述国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宣传“敬旗爱国”,欲使国民认同国旗来认同国家。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敬旗爱国”观念的宣传,国家观念的普及,中国民族主义的持续高涨,“辱旗即辱国”也被更多中国人所认同,五色国旗成为时人表达爱国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政治符号。北京政府时期“敬旗爱国”的广泛传播和“辱旗即辱国”观念的强化,是时人以国家象征塑造国家认同的体现,也是国家象征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基本素材的体现。【关 键 词】北京政府时期;国旗;国家观念;国家认同【作者简介】周游,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思想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广州),2023.7.11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的国旗与国家认同研究”(20FZSB092)的阶段性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转载 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