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及其思想史意义顾海良【摘 要】20世纪20年代初,李大钊、恽代英、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关于“以工立国”的理论及其中国工业化道路和方式的各种观点,形成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思想;杨明斋对“以农立国”论基本观点的驳斥,对那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甚至可以被看作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探索的直接的思想来源。1933年7月,《申报月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提出了“中国现代化问题”以及现代化中“工业化”意义和道路等问题,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其中也不乏见解相异的思想交锋。在这一论争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多年间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思想的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化思想研究的先导。【关 键 词】“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者简介】顾海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信箱:18910156251@163.com(北京 100871)。【原文出处】《经济思想史学刊》(京),2023.2.3~29
俄共(布)在华革命委员会研究评析黄爱军【摘 要】俄共(布)在华革命委员会有关档案公布后,学术界围绕革命委员会的性质及其与中共早期组织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中共早期组织、社会主义者同盟或其领导机构、隶属于俄共(布)组织系统、共产国际在华一级机关、维经斯基和陈独秀联络与协调方式等方面。这些观点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均值得商榷。革命委员会不同于中共早期组织,且与中共早期组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为实现在中国建立一个隶属于俄共(布)系统、受俄共(布)领导或掌控的中国共产党而催生的组织形态。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建党,厌恶或排斥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建党路线及实践,致使以革命委员会为基础的建党活动无疾而终。【关 键 词】革命委员会;俄共(布)系统;中共;自主建党【作者简介】黄爱军,男,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安徽蚌埠233041)。【原文出处】《苏区研究》(南昌),2023.3.104~118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共成立前组织发展脉络研究”(AHSKF2019D001)。
延安时期毛泽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启示杨伟宏 衣鸿飞【摘 要】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把准党的政治方向;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提高党员的政治能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构建中国特色党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启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人民至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 键 词】延安时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作者简介】杨伟宏(1969-),男,陕西宜川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衣鸿飞(1998-),男,山东青岛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陕西延安716000)。【原文出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3.34~4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调查研究论考”(20JJD710015)。
抗战时期中共对沦陷城市伪军伪警的争取工作——以华北根据地党委城工部门为中心的考察王富聪【摘 要】抗战中期开始,中共加强了对沦陷城市的工作,并逐步确立夺取华北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战略。伪军伪警拥有大量武装力量,能否争取到他们关系到里应外合夺取城市的战略能否实现。中共城工部门发动了全党和群众力量,依靠根据地靠近沦陷城市的地缘优势和社会经济联系,打入伪军伪警内部,开展组织渗透。通过在上层和下层分别活动,争取了部分伪军的反正,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伪军大多与国民党有历史渊源,并被国民党特务掌握,争取工作较为艰难。但是抗战时期的伪军伪警工作为中共积累了敌工干部队伍和经验,为后来的敌工工作打下了干部基础。【关 键 词】伪军;伪警;城工部;沦陷城市;华北抗日根据地【作者简介】王富聪,《团结报(史学版)》编辑。【原文出处】《江海学刊》(南京),2023.3.206~215
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缘起新探——以对旧司法人员的政策调整为线索黎 田【摘 要】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全方位改造司法机关、探索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部署。司法改革运动的兴起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清理“中层”运动、“三反”运动密切相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推动司法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司法改革运动解决了法院系统因留用旧司法人员导致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残余等问题,坚持和加强了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了新中国人民司法体系的发展,为1953年开启的大规模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关 键 词】司法改革运动;旧司法人员;清理“中层”;“三反”运动【作者简介】黎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原文出处】《当代中国史研究》(京),2023.4.31~47
旁觀、敘述與踐行:1949年前後京郊農村與知識分子群像安劭凡【摘 要】土地改革與知識分子的關聯,尤其是與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的關係,是土改史研究極為獨特且豐富的面向。從作為全國範圍內最早實現知識分子在土改中廣泛參與的京郊土改個案出發,可以發現潛藏在模式相對固定的思想改造文本背後的對土改、中共革命、新政權,乃至知識分子的階級、立場、觀點等一系列問题的多元表達。儘管多數知識分子通過旁觀、敘述與踐行的不同層次的土改參與,實現了「知識分子工農化」的改造,但資產階級或地主階級的出身卻成為知識分子在共和國建立初期始終無法擺脫的身份標籤,促使他們的思想改造成為了充滿張力的、永無止境的過程。【关 键 词】1949年前後;知識分子;北京郊區;改造思想群像【作者简介】安劭凡(1993-),男,北京人,澳門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史,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與近代北京史。【原文出处】《南国学术》(澳门),2023.3.450~471
政经时局与粤澳金融关系的深化——1940年代广东省银行澳门支行的个案研究吴义雄 陈健鸿【摘 要】广东省银行澳门支行成立于1939年。该机构的问世和存续,是以澳门的特殊地位和抗战时期的特殊情势为背景的,其机构在战时和战后的演变与政治经济时局密切相关。战时它担负着沟通侨汇、为内地经济民生和抗战事业提供支持之使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战后它发展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金融机构,与澳门地方社会产生越来越深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本地化趋势。该行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粤澳两地社会经济关系走向深化之见证,也可以看作澳门金融史的一页。【关 键 词】广东省银行;澳门支行;粤澳关系;侨汇;金融业务【作者简介】吴义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健鸿,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广州510275)。【原文出处】《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23.4.77~90
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王 钊【摘 要】1935年底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初是中英债务关系的重要时期。法币改革后英国因担忧日本反对,未能立即对华提供金融借款。此后英国对华经济政策有所转变,中英铁路借款的突破与出口信贷领域的交涉,推动了双方的金融借款谈判。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谈判中,中国答应英国所提多项条件,英国积极推动借款不受新四国银行团影响,但该借款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而搁浅。这一时期的中英金融借款交涉为全面抗战时期中英达成多笔借款打下基础,但同时英国延续此前对华借款中的附加条件,以获取更多在华权益。【关 键 词】国民政府;法币改革;英国;金融借款;李滋罗斯【作者简介】王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23.2.69~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史”(LSYZD21012)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中国底层民众的记忆书写——基于“大贱年”口述材料的GIS技术分析吕 晶 汪沛 吕程翔【摘 要】1943年前后,日军控制下的鲁西冀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疫病流行,民众流离失所。时隔六十余年,中国学者在该地区深入调查,走访了大量亲历、知情老人。在受访老人的描述中,不仅看到战争与灾情的惨烈,也有普通个体人的经历和体验,还可观察到“天灾”中人的因素与“人祸”里灾的影响。通过对口述材料进行定量分析,用GIS和统计学工具减少其中主观记忆偏差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中日两国档案、地方志和文史资料实现多方参证,在时空分析的基础上,努力还原历史场景,并尝试构建日军活动与当地疾病流行的证据链,以及析出战时民众流徙方向和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关 键 词】“大贱年”;口述史;地理信息系统(GIS);民众记忆【作者简介】吕晶(1976-),女,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江苏 南京 210023);汪沛(1998-),女,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及计量分析(江苏 南京 210093);吕程翔(1994-)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及HGIS(江苏 南京 210023)。【原文出处】《中国农史》(南京),2023.3.78~100
【基金项目】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资助项目“1943年日军山东霍乱作战研究——以历史GIS系统为中心”(19YJY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医学伦理视角下的日军侵华细菌战研究”(19BZS097)。
战时经济统制下朝鲜米对华北的输出冯国林【摘 要】日本全面侵华初期,华北地区发生严重的米荒,对朝鲜米需求量很大。巨大的市场前景使朝鲜商界对华北产生兴趣,但日本政府为加强粮食统制,限制朝鲜米对华北的输出。围绕朝鲜米对华输出问题,朝鲜殖民当局和日本政府存在分歧,在朝、在华日商与朝鲜殖民当局也存在矛盾,诸多利益方展开博弈。朝鲜米对华北的大量输出,是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的特殊现象,随着日本战时粮食统制政策的强化以及在华日军粮食自给政策的确立,朝鲜米对华北输出减少,基本丧失了华北市场。【关 键 词】战时经济统制;朝鲜米贸易;华北;朝鲜总督府【作者简介】冯国林,历史学博士,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原文出处】《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南京),2023.2.22~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集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近代东亚变局中的朝鲜华商商号研究——以同顺泰为中心”(Q2022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共党史学科的多重属性与内在逻辑李里峰【作者简介】李里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原文出处】《中共党史研究》(京),2023.3.143~154【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19ZDA1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刍议储著武【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遇到了学科建制复杂、学科属性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设立,为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开辟了另一条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事情。中共党史党建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论指导和重要的学术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较好地夯实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研究领域。处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要坚持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为统领,从研究内容和学术建制两个大的方向着力。【关 键 词】中共党史党建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学科建制;学科属性【作者简介】储著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9)。【原文出处】《教学与研究》(京),2023.7.93~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重大项目“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项目号:23XNL0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