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史与伪史之间——周人改篡殷号考冯 时【摘 要】卜辞显示,商人自称其国号曰“商”,或因王邑位居天地之中而曰“中商”,或缀以王邑而曰“大邑商”,或将王庭大内神之而曰“天邑商”,却并未见有称“殷”之例。事实上,以殷称商本乃出于周人对于亡商的污名,这种对商王朝国号的改篡最迟形成于西周的康王时代。殷字的本义指人的病势沉重,而周人以人之病重比附商之国势,不仅表明病入膏肓的商王朝必然灭亡的结果,同时更强调了周人代商而终获天命的合法性。周人这种对商王朝国号的改篡,无疑会使他们对商代历史及商王事迹同样进行合乎周人需要的改造。本文综合对直接史料的考证,揭示了周人改篡殷号的基本史实,从而为客观重建商代信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观察视角。【关 键 词】国号;商;殷;信史;伪史【作者简介】冯时(1958-),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与天文考古学。【原文出处】《中国文化研究》(京),2023.3.111~1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小屯南地甲骨文资料的重新整理”(G1004)的阶段性成果。
从侯到霸:“曲沃代翼”对晋国霸主政治的形塑谢乃和 李腾【摘 要】“曲沃代翼”常被中国古代史书作为东周晋国史的肇端,其缘由不仅在于它是春秋初期发生在晋国的小宗篡夺大宗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也是晋国从周王室之侯伯到诸侯霸主身份转化的关键性转捩点。它不仅直接导致了晋国“新”“旧”政权的更替,而且还是周代权力结构从西周王政向春秋霸政演进的标识性事件。该事件的肇始者晋国桓叔,是在前有殇叔自立、后有文侯夫人干政的背景下开始代翼图谋的。代翼后的曲沃宗子积极构建晋国新政权合法性:对外积极寻求获取周王册命使其晋君身份合法化,对内则从自觉意识、迁都、书史、祭祀和宗法等方面着力进行政权合法性建设。晋国曲沃一系在“曲沃代翼”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国家治理理念,不仅形塑了随后晋国霸主政治的底本和理念,而且对晋国历史走向和春秋霸政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关 键 词】晋国;曲沃代翼;政权合法性;霸政;谥号【作者简介】谢乃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李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24)。【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3.10.21~3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22VLS004)。
战国诸子古史系谱研究李 锐【摘 要】战国诸子之学兴盛,讲述古史以论其学说,是常见的方式。诸子所说古史,虽都依从虞夏商周的四代模式,但还涉及黄帝以及黄帝之前者,而在讲这些古史时,还包含自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对某些古帝王的褒贬,以儒、墨、邹衍、法术之士诸家,以及出土简帛中的《容成氏》、传世文献《管子》比较成系谱,当单独列出论述,其他还有诸种杂说。由这些文献可以看出,贵古贱今和平分古今两种态度皆有影响,而诸子之古史系谱也有可以融通者,诸子之间的差别皆在细微处。【关 键 词】古史;系谱;战国诸子;《容成氏》;简帛【作者简介】李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先秦史(北京100875)。【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3.8.115~1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19VJX006);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904)。
伍长的变迁:秦汉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视角沈 刚【摘 要】本文以出土文献记载的伍长为视角,观察秦汉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手段的变迁及原因。秦代在基层社会普遍设置伍长,这与新占领区的移民政策和新规划的居住空间有关。他们不受爵级限制,在不足30户的里中代行“老”的职能。汉初沿袭秦制而略有调整。西汉中期以后,史籍中出现的伍长皆因事而设。这与教化政策发生作用以及基层居住空间紊乱关系密切。东汉时期又普遍设置了伍长,和新出现的亭丘体系结合,是亭长下辖胥吏。伍长为丘的实际管理者,但时人视之为贱役。伍长的废置是秦汉国家为适应基层社会变迁做出的调适。伍长职能的变化还是限定在既有的乡亭里基层体系内,只是统治技术的调整。【关 键 词】秦汉;伍长;基层社会;治理【作者简介】沈刚,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和简牍研究(吉林 长春 130012)。【原文出处】《中原文化研究》(郑州),2023.5.95~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秦至晋简牍所见地方行政史料汇编与研究”(20VJXT020)。
东汉社会的请托风气及反思——情、法之间的政治博弈张 越 王尔【摘 要】东汉时期的请托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权贵向三公、九卿、尚书等官员的请托,涉及中央官主导的选举和监察;其二,权贵向州刺史、郡国守相等地方长官的请托,常发生于州郡察举的过程中;其三,州刺史、郡国守相向权贵的请托,旨在寻求对其用人的袒护及违法行为的包庇;其四,地方豪族向州刺史、郡国守相的请托,以便使察举更有利于己方,扩大其乡里私利。请托行为构成了官员之间互利互庇的关系网络,蔓延至官僚系统的各个层级,形成以情代法、以私御公的官场风气。清廉士人虽检举、揭发请托行为,却始终难以将之根除,反映了东汉请托政治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反思东汉社会的请托风气,考察人情与法度之间的博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关 键 词】东汉;请托;官员互利网络;社会治理【作者简介】张越,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王尔,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京),2023.9.99~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种子基金资助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两汉承续与新汉本位:东汉前期政治文化实践研究”(21FYB037)的阶段性成果。
典、老选任与秦代国家统治的赋役逻辑——岳麓秦简《尉卒律》“置典老”条试释冉艳红【摘 要】岳麓秦简《尉卒律》(简142-146)规定的秦代典、老人选,是因年老、复除、家贫等原因不能或不须服役者,“无害”且爵位在不更以下,无爵或低爵者优先。这一规定的首要考虑是让更多民众承担徭役。数量众多的典、老不可能领受薪俸,却事务多、责任重,具有明显的差役性质,不担任或不优先担任典、老成为爵高者优待的组成内容。而秦代国家出于统治实效的考虑,希望由里内推举“无害”之人担任典、老,但在成本压力下只能强迫免除徭役者和家贫不能服役者轮替担任。典、老选任规定反映出国家对民众役使的扩大,通过使民众无偿承担与政务相关的杂役,国家将统治成本向民众转移。【关 键 词】尉卒律;典老选任;赋役逻辑;统治成本;差役【作者简介】冉艳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 100084)。【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2023.3.15~27
【基金项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中国文书简的理论研究与体系构建”(G1424)阶段性成果。
睡虎地漢簡《質日》中的“算”與“定算”陳 偉 蔡 丹【摘 要】本文梳理睡虎地漢簡《質日》“算”與“定算”方面的資料,結合傳世文獻和先前出土的鳳凰山漢簡等簡牘資料中的相關記載進行分析、比較,認爲新發現的資料進一步證實八月“户”、“算”是緊密銜接的兩項工作,其地點在鄉而不是縣;除歲末的七、八、九三個月份未見記載之外,鄉在其他各月月末均到縣廷“定算”,在核准承擔“算”的人數的同時,可能也繳納算錢;在有限資料中,提交算志的時間不一致,與縣在“十月望”時完成對郡的“上計”不同步,大概未包括在“上計”内容之中。【关 键 词】睡虎地漢簡《質日》算;定算;算志;上計【作者简介】陳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蔡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出处】《简帛》(沪),2023.第26辑.221~232
【基金项目】本文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簡牘整理與研究”(16ZDA115)、“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規劃項目“睡虎地西漢簡牘整理與研究”(G14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