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正义与共同体:荷马时代的道德与城邦晏绍祥【摘 要】荷马时代的英雄们是否具有道德意识?部分学者认为,英雄们完全缺乏合作与共同体意识,只有耻感和竞争。耻感文化理论的确反映了荷马笔下英雄们的某些特性,但完全否认英雄们具有合作与正义观念,走得太远。在分析阿克琉斯与阿家门农的争吵后,可以发现荷马描写的英雄们身上确有任性自为的一面,他们偶尔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所谓尊严,置共同体利益于不顾。但荷马提供的其他资料表明,部分英雄们有明确的是非意识和对共同体的关怀。有关涅斯托尔和波里达马斯两人道德观的讨论,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城邦意识;阿家门农与阿克琉斯也在经历痛苦的抉择后,重新选择以共同体利益为重。在《奥德赛》中,初生的城邦正义理念已然萌生。荷马社会的道德观念,如同荷马社会的其他方面一样,成为古典希腊城邦即将来临的预兆。【关 键 词】荷马社会;道德;正义;城邦【作者简介】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原文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武汉),2023.5.68~9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古代世界诸文明的起源及特征研究”(21STA023)。
亲眼所见: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与中古拉丁欧洲传记的转型李隆国【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比较研究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与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尤其是在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之下讨论二者的联系。其实这两部作品在史源限定原则上存在重大差异,尽管借鉴古代传记依类叙事结构的写作原则,艾因哈德引入亲身见闻作为史源限定原则,不仅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叙事权威和可信度,而且还将神似与形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艾因哈德复兴了拉丁文君王传记之后,继起的类似传记则转而采纳了编年体例,从而强化传记的叙事与形似色彩,而淡化其神似色彩。中古拉丁君王传记也就具备了独特的写作体裁。【关 键 词】《查理大帝传》;艾因哈德;编年体;传记【作者简介】李隆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中世纪史、外国史学史(北京 100871)。【原文出处】《史学史研究》(京),2023.3.61~72
中世纪晚期的勃艮第与法国民族国家建构朱 明【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的英法百年战争强化了西欧国家的民族意识,促成了英、法两个民族国家的形成。但是,勃艮第国家的建构却表明这时期同质性的法兰西民族国家远未形成,瓦卢瓦王朝国家也并没有完成国家建构。位于法国东部的勃艮第公国通过联姻、扩张,不仅从法兰西王国独立出来,还通过制度建设和首都营建加强地域性的国家建构,几乎成为一个包括法国北部、东部,以及比利时等区域的独立王国。勃艮第公爵努力拓展和整合其封建领地,为国家建构奠定了基础,也留下长时段的影响。在中世纪晚期,从封建领地衍生出来的领地国家促成了城市和区域空间的变革,体现出西方从封建时代向近代转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关 键 词】中世纪晚期;法国;勃艮第公国;领地国家【作者简介】朱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 200241)。【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沪),2023.5.35~4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方城市史》”(项目编号:17ZDA22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大利海外商人与地中海-印度洋商路研究(14-16世纪)”(项目编号:21BSS052)。
何为“冷战”?——西方英语学界关于“冷战”的界定与研究范畴的争论夏亚峰【摘 要】“冷战”作为概念最初是指美苏之间“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到了1947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冷战对抗延伸到亚非拉国家。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冷战,关注的是冷战的起源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冷战两极对立一样,学者们有关“冷战”的界定和范畴的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主要依赖美国档案,从事以美国为中心的冷战研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之外的历史学家提出“冷战研究去中心化”的议题,希望不要仅仅从超级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冷战,提出强化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干涉的研究,这使冷战研究的地理范畴大大扩展,成为过去30多年冷战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有学者坚持认为,冷战是美国的国家项目,但事实上,冷战既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史的一部分。【关 键 词】冷战研究;美苏对抗;“去中心化”;第三世界【作者简介】夏亚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纽约长岛大学(Long Island University)资深教授,研究方向为冷战史、美国外交史(上海 200241)。【原文出处】《史学集刊》(长春),2023.6.47~5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45—2001)”(21&ZD24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激励措施韩 宇【摘 要】早在建国之初,美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激励措施就已经出现。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专门针对吸引外来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政策,始于1936年密西西比州的“工农业平衡发展项目”,并在30年代形成了发展的第一个高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激励措施的数量显著增加,数额巨大的“超级交易”频频出现,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激励措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明显升级,大的时代背景是美国经济的低迷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同时州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考量,加之选址公司的推波助澜,形成了激励措施不断升级的合力。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空间流动性增强和选址因素发生的变化也是激励措施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激励措施一直饱受争议,认为其存在有违公平原则、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只是一场零和博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但其严重程度不宜被过度夸大,应给予经济激励措施公允的评价。【关 键 词】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经济激励措施;税收优惠;工农业平衡发展项目【作者简介】韩宇,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美国史研究所教授。【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23.4.16~30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战后美国阳光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1945—2015)”(项目编号:19ASS005)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ZDA139)的阶段性成果。
R.H.托尼与英国百年史学向 荣【摘 要】R.H.托尼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知名史学家,但受20世纪中后期新史学思潮冲击和右翼史学家批判,他和他的著作逐渐淡出英国史学界,直到最近,托尼的史学遗产才重新受到重视。托尼的个人命运与英国百年史学变化相互映照,通过分析托尼所处时代和他对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以及英国新史学、修正派史学对托尼的抨击和21世纪新环境中托尼的“回归”,可以看出,他提出的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对下层民众生计的关注,以及所采用的宏大叙事史观和研究方法仍有学术生命力。【关 键 词】R.H.托尼;英国史学;资本主义;新史学;史学理论【作者简介】向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 200433)。【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4.177~198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观念与文明史书写高 毅 董立河 张旭鹏 魏孝稷【作者简介】高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董立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魏孝稷,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原文出处】《全球史评论》(京),2023.第24辑.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