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泡 沫 做 朋 友
知识付费界的两位天王,李笑来和罗振宇,曾经向大众普及过一个概念——与时间做朋友。
李笑来的韭菜三部曲的第一部就叫《把时间当作朋友》。
罗振宇老师年度跨年演讲大戏也叫《时间的朋友》。
简而言之,就是大家抓紧时间买课程,抓紧时间学起来嘞。
然而,一味地吸收知识灌鸡汤并没什么雕用。
在座的有几位靠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现实财富自由了,举个手给我看看?
△ 两大天王联手开发的课程
在发横财这件事上,往往知识越多越被动。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知识分子啊?缺的是有钱人啊。
股市,房市如果真出了问题,能指望穷酸知识分子奋不顾身地上吗?
还得靠土豪劣绅为国接盘啊。
不瞒您说,我也有PhD在手,我也有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喜欢瞎逼逼,动不动就泡沫这泡沫那的。
于是完美地错过了不少风口(说来惭愧,我08年到上海,直到16年才买房)。
结果就是:道理全占了,钱没占着,傻逼了。
后来想明白一个道理,就开始发横财了。
道理是什么?
不要998,不要888,这里免费送给你。
简简单单六个字:
与泡沫做朋友。
嗯,本文就干一件事,替泡沫洗白。
在神州大地,经济泡沫这个词被严重污名化。
与经济泡沫相伴的投机倒把,直到1997年还在《刑法》里写着。到1991年还有人因为投机倒把罪被枪毙。
△ 如今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当年投机倒把的重灾区
△ 投机倒把分子英勇就义
后来投机倒把罪为什么从《刑法》中拿掉了呢?
因为终级智慧意识到了,投机倒把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滴。
经济泡沫是不可避免滴。
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经济泡沫的:
An economic bubble is trade in an asset at a price or price range that strongly exceeds the asset's intrinsic value.
经济泡沫是指:资产标的在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区间交易。
反过来可以说,什么叫没有泡沫呢?就是资产一直在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格区间交易。
这可能吗?
按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来说,不可能。
行为经济学这门新兴的学问最近十来年贡献了好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景理论”的提出者丹尼尔·卡内曼,写出《非理性繁荣》和《动物精神》的罗勃·席勒,以及提出“禀赋效应、损失厌恶和认知偏差”的理查德·塞勒分别在2002/2013/2017年拿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趣的是,卡内曼和塞勒并非经济学科班出生,卡尼曼主要研究认知心理学,曾经供职于以色列国防军的心理学部门。
而塞勒的数学功底很差,最早在大学拿的学位是文学和哲学博士。
△ 塞勒还在电影《大空头》中客串了把自己,解释“热手谬误”
为啥搞“行为经济学”不需要精通数理统计呢?因为说到底这是门研究人的学问。
中国民间经济学家最为推崇的奥派经济学代表人物哈耶克说过一句话:
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自然科学中我们不需要考虑人的存在,而在社会科学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恰恰就是人。
啥是行为经济学?具体来说,它就是把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结合,用来研究泡沫等经济现象的。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者都是“理性人“。经典的曼昆《经济学原理》开宗明义地说: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决策的基本模型都假设其是“理性人”。
因此古典经济学家重技术分析,试图通过数理统计找出资产标的的内在价值。
所谓的价值投资,干的就是这个。
但是在行为经济学家眼中,市场交易者跟“理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们永远都不可能处于理性的状态,因此也不存在所谓的内在的、公允的价格。
资产价格永远偏离内在价值。
资产价格,不是由虚无缥缈的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决定的。
资产价格是有波动的,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这句话没人反对吧?
之前我们讲康波周期的时候,曾经用过一个图,就是下面的曲线。
“Boom”的区间也可以理解为泡沫期,“Recession”为泡沫破灭期。
我们再来看看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提到的库伯勒-罗丝模型,该模型模拟了人在遭遇重大变故时的情绪变化。
情绪曲线是不是和资产价格变化曲线有些相似呢?
之前威震股市的“宁波涨停板敢死队”使用的套路就是看哪支股快涨停了,集中手头的几股游资将它拉涨停,第二天开盘了见好就收,抛盘走人。这就是在利用散户追涨的情绪短期套利。
说完情绪,我们再来说说认知。
这里我们来说说另一个诺奖得主尤金·法马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的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因此依然将市场交易者假想为“理性人”。
这理论认为资产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信息。
过去的信息,现在的信息,未来的信息。
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
但是这个理论有个Bug。
我们都知道,利好消息来了股票会涨,利空消息来了股票会跌。
但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消息,股票价格会像没了心跳的心电图一样,直线一条吗?
显然不会。
这就需要行为经济学进行修正——个体的认知是有差异的。
对一些人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而另一些人则会把它当作坏消息。
且不说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每个人拿到手的信息是等量等质的,每个人对信息的解读都会发生偏差。
每一次泡沫的出现,都是从不同群体的认知偏差开始的,有多军就会有空军,泡沫就在双方的角力之下,或膨胀,或破裂。
说白了,只要人性在,泡沫就在。
这是客观规律。
说到泡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经济泡沫,由苏格兰人查尔斯·麦凯1841年出版的《异常流行幻象群众疯狂》记录。
从16世纪开始,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郁金香经由商贸传入欧洲。
1634年到1637年,郁金香在荷兰被投资者爆炒。
他们对于栽培郁金香或是欣赏花的美丽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哄抬价格取得利润。
《郁金香狂热》一书中写道:
1636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
1637年2月,郁金香价格暴跌,泡沫爆裂。
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是背后的门道你未必听过。
首先郁金香泡沫为什么发生在荷兰呢?
因为荷兰在17世纪初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一跃成为欧洲的海上霸主,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商贸和金融中心,热钱滚滚而来。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诞生,荷兰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开创者。
正是因为 “郁金香泡沫”,荷兰人进行了大胆的金融创新,引入了如今众所周知的“期货交易”。
郁金香交易在短时间内让人一掷千金的传言在工匠和农民之间广为流传,吸引他们进入了这个交易市场,他们原本没有资金,所以仅从买得起的程度开始进行,这种情况使得非顶级的品种价格也开始抬昇,渐渐出现了因转卖而取得利益的民众。市场的交易模式至此也开始改变,开始出现全年交易和引进了期货交易制度。
这种交易的模式并非前往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现金或是现货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那时候会交付球根”的票据,或是加上少许的预付款即可完成交易。这个预付款也并非限定只能使用现金,像是家畜或是家具只要可以换钱的东西都可以抵用。
那么郁金香泡沫爆裂后的影响呢?
结果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维基百科上如是写道: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
你没有看错,郁金香泡沫对荷兰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相反,至今郁金香都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是荷兰的国花,每年从荷兰生产的郁金香球茎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7圈。
为什么泡沫的破裂,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呢?
道理很简单。
当郁金香泡沫开始膨胀,价格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的时候,那些单纯的花卉爱好者会购买吗?
即使会,买个一两株自我欣赏够了吧。泡沫破灭对他们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冲击,该赏花还是赏花嘛。
这时候大量买进,重仓持有的人是谁呢?
大资本家。
他们也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做生意嘛,输输赢赢都是常态。
也就是说,郁金香泡沫膨胀和破裂,只不过是money在富人阶层中的重新再分配。
也许你会说,那还有那些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借钱买筹码的呢?泡沫一旦破裂,他们不是要倾家荡产了?
没错,但这不是泡沫的锅。
如果一个人没有风险承担能力,还要入场,那这种人不叫投资者,叫赌狗。
对赌狗来说,给他们一副扑克牌也能输到上天台,这跟泡沫无关。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赌狗能留下来的基因毕竟占少数,大量的赌狗还来不及留下基因就上天台了,所以这对共同体的影响不大。
我们再把视线放到资本主义第一强国美帝身上。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历史上遭遇经济泡沫次数最多的国家。
1846-1852年,美国遭遇电报泡沫,6年间电报线缆总长度从两千英里暴增10多倍,达到两万多英里。泡沫破裂后,之前留下的大量电缆让芝加哥交易所得以藉此进行金融交易。
1880-1894年,美国出现铁路泡沫,大量欧洲资金涌入美国,包括卡耐基,钢铁大王摩根,斯坦福在内的资本家疯狂砸进40亿美金,修筑了10万公里的铁路,泡沫破裂之后,之前建设的铁路,奠定了日后美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
1920年代,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大量资金逃离欧洲涌进美国,促成了股市泡沫,并在黑色星期二爆破,史称1929年华尔街股灾。泡沫破裂之后,美国把精力放到了军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研发黑科技,乘着二战弯道超车,迎来了长达30年的黄金时代。
再到1998年到2000年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半内飙升了四倍,美国人借势狂铺光纤设备,占有量达到了世界的40%。泡沫破裂之后,美国拥有了一批世界上最强大的互联网企业,谷歌、亚马逊、网飞、PayPal……幸存下来的各个都很能打。
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导致雷曼兄弟倒闭,但是美国利用美元地位进行印钞票的量化宽松措施救市,很快又缓过劲来了。现在川普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了。
再看英国、法国、日本、香港……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发生过经济泡沫。
这些国家/地区并没有因为泡沫的破裂跌落到第三世界,人民群众都生活得好好的。
由此可见,经济泡沫并非洪水猛兽,相反,它更像是盛世祥瑞,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
不是寒碜老黑哥,客观地说,非洲很难有经济泡沫吧?
因为泡沫的产生,需要有两个客观要件:1、这地方得有钱(需要资金流入)。2、这地方得有新奇的玩意儿(需要科技创新)。
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经济泡沫时期积累的大量基础设施,反而促成了下一次的产业繁荣。
离我们最近的泡沫,大概就是比特币泡沫。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比特币泡沫的蔓延方式就是按世界经济体排名按顺序来的,从美国,到中国,到日本……
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什么?
次世代技术——区块链。
就像VR技术最早在Pornhub普及,可以说正是比特币泡沫带动了区块链技术的推广。
马云爸爸曾经说过,阿里巴巴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今天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最多的公司是阿里巴巴。
而从顶层设计来说,发改委在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把“国家允许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服务”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摆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虽然炒币这事国家不鼓励,但是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比特币泡沫功不可没。
扯了这么多,终于要说到重点了:
应对策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价值投资是深度套牢的遮羞布。
一个成功的投机者和一个失败的投资者,就像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那样,让我果断地选择巧克力(真香)。
所以忘掉价值投资吧。
巴菲特老爷子说的价值投资,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呢?
是要找到有足够长生命周期的投资标的。
所以你看他重仓的股票,有一半是美国的大型银行,此外还有可口可乐和亨氏这种百年老店,科技类的企业起起落落太快,所以他只重仓了苹果。
△ 巴菲特重仓股票
只要血条长,就算残血了也无所谓,终有一天可以等到下一次泡沫的来临,在泡沫中回血。
认清了泡沫的基本规律,能否靠泡沫发横财,还得看你能否在正确的时间进场和离场。
大多数人会告诉你,大妈入场的时候就该离场了。
听着很对对不对?
可惜这是错误的。
你要认清一个现实。
中国的有钱人就是大妈。
去年年底我去参加了个去北极的旅行团,单价近10w一人。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团员的基本构成就是大妈和她们的知心爱人。
那几天,我在船上听野生财富故事会都听傻了。
从股灾前半年提前清仓千万到全球资产配置,大妈的眼光比愣头青们可毒辣多了。
中国过去20年最好的投资标的就是房子。
不就是大妈主力在炒吗?她们是最早那批进场的人,至今还没离场呢。
你要是一看她们入场就离场了,那么恭喜你,成功错过几百万。
什么时候入场,什么时候离场,这是不好判断的。
谁能每次都判断对就是神仙了。
当然,通过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提高点判断准确率还是有可能的。
你可能需要经历几轮牛熊,伴着潮起潮落,逐渐体味和把握其中的节奏。
这时候钱就派上用场了。
钱是什么?钱就是工具,工具是要拿来用的。
所以哪怕你现在还在读书,也可以少买双AJ,挤出一两千块钱,该投啥投啥。
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得把握好仓位,控制住风险。
不要梭哈,不要all in。
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入场的时带的资金只有三万,现在他的老婆正在和他闹离婚分200亿家产。
而如今身价几十亿的李笑来进入币圈前的启动资金是多少?
说来也是神奇,即便是不到六位数的这些比特币,都源自2005年年初的4600元人民币。
泡沫在,梦就在。
有泡沫的地方就能以小博大,四两也能拨千斤。
最后总结一下:
泡沫是一个中性的经济学概念,我们不应该对之嗤之以鼻。
相反,我们要想对待朋友一样,尊重他,珍惜他,与他和谐相处。
这件事不想清楚,横财分分钟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