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给新开学的贫寒学子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2-11-14
又到了迎接新生的时候,每到此时就是各种自媒体博主疯狂写各种“大学新生不可不知的xxx”"写给大学生的xx条忠告”文章的时候,平心而论,有不少还是写得挺好的,要是多看几篇还是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可能是被一些往事所触动,突然想写一篇专门给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因为很多的问题,确实非同样境遇的人不能体会,而很多与贫困相关的事情,又确实鲜有人提及。

(一)助学贷款

可能对于一个贫寒学子来说,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学校的学费。

我是2017年入学的,我当时也面临这个问题。当时主要是母亲出车祸手术费用耗尽了积蓄,然后又赶上父亲失业年纪大了找不到合适岗位只能靠打零工赚钱,家里把能借到钱的亲戚基本都借了个遍,所以到了大学学费这居然有一点尴尬——筹不齐了。

虽然自己高考完后的那个暑假就去打工赚钱,但是赚到的钱拿来应付家庭的日常开销+付医药费后所剩无几,真的非常尴尬,我被大学班主任第一次联系居然是催交学费。

当时我询问班主任能不能减免一部分学费,班主任的回复我至今记忆犹新——都到了大学了,是高等教育了,早就不是义务教育了,肯定是没办法减免的。

而当时跟录取通知书一起来的还有关于学校助学贷款的一个宣传小册子,我当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跟老师说,那老师我选这个助学贷款吧,有啥需要的文件我现在就去办。这件事情居然还引起家里人的反对,理由是以后要算利息之类的,搞得我哭笑不得。

而那个老师可能也是刚做班主任,一问三不知,直接让我去联系负责这方面的老师。后来到了学校还是得靠绿色通道才能顺利入学,搞得我对大学的开局并没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但是后来自己想想,其实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真的是给贫寒学子的一个极大的善意了。以国家每年10%左右的通货膨胀率,我们的学费在4年或者5年后再交真的已经是少交了不小的一部分了。而且大学哪怕一次性要交全几年的学费也不过几万,对于高考刚结束的我们可能是很大压力,但是想得长远一点,对于4-5年后本科毕业的我们来说,赚4-5年后的几万块肯定是比赚现在的几万块要容易许多的。

所以希望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不要排斥助学贷款,这个真的是国家为了大家能够顺利读书做出的善举,每年国家给提供这些贷款的银行都贴了很大一笔数字的利息,大家要好好珍惜,有什么不懂的就积极去联系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的老师详细询问,千万别因为自己班主任不了解就让自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二)原生家庭

我的籍贯是广东省揭阳市,属于粤东山区的那一边。

很多人一听到广东,就觉得那是遍地有钱人的地方。然而正如广东省省委书记所说,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贫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我父母所在的村子,隔壁村就是国家级贫困村。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所在的村子却没评上。于是就看着隔壁村日新月异,而自己村明明比隔壁村原本就好不了多少,却几乎无人搭理。我的父母和村里里面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只能外出打工。

说起来我是很幸运的,虽然非常艰难,但是我父母还是拼尽全力让我在打工的城市东莞接受了教育,而不是让我像大多数老家的同龄人一样去当留守儿童呆在村子里去接受老家的教育。我非常有自知之明,要是呆在老家接受教育,以我的天资大概率是考不上北中医的。

而我报考北中医除了一个比较现实的,因为北京高校的学费比广东高校一年便宜两千块以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真的想逃离自己的家庭,希望离得越远越好。

我的父母虽然都在新一线城市打工,但是基本没怎么融入这个城市。我父母的交往圈子依然局限于潮汕老乡之中,每天听到的都是各种唉声叹气抱怨社会不公。

我在家里就是每天听父母讲,物价高了收入低了生活难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没人看得起你诸如此类,听了十几年从小学一直听到高考完真的听得厌倦了。

每天都是各种各样的负能量,都是讲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听得真的很不开心。

我原先一直想要读师范院校,正好也不用交学费,而且可以比较早工作,同时自己几乎没什么技能,只会讲学习(家里天天只会说要学习要努力这样的话),口才也还勉强可以,真的觉得去当一个老师也挺好。

结果我的父母不知道听了哪个亲戚的忽悠,说老师收入特别低啊,赚不到多少钱啊,男的去当老师相亲都没人要啊之类的鬼话,硬是逼我要去学医。

我真的一脸懵逼,我对医学本来就没什么兴趣,而且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之类的话还是听过的。

然后我父母搬出超必杀技,要是你不读医就断绝关系,以后不要再找我们要生活费,我们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后来自己到了北中医过得郁郁寡欢,同时父母也一直没有给生活费时,有时都忍不住在想,要是当年自己勇敢一点,真的去报考个华东或者华中师范,反正真的也是靠自己养活自己,是不是会过得幸福许多呢?

当年的我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服从。父母看来看去,觉得广州医科大学的临床检验专业不错,学费不高,又只需要四年,听说本科就能找到工作,还是铁饭碗——我现在回想起来真的非常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用尽最后的勇气表达了最坚决的反对,这个神仙专业有多坑欢迎看《科技浪潮下的中医学子》,里面有我跟一位真的学了影像检验方面的同学的交流。

后来到了大学真的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得脱牢笼,再也不用听那么多苦大仇深的抱怨了。

可还是有一段时间自己最怕的就是看到家里的来电显示,因为几乎每一次都是诉苦——家里哪个人身体又不好了,医药费又花了一大堆钱,然后要么就是一直找不到收入,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谁谁谁又上门来讨债了诸如此类,每次都听得摇头叹息,跟我说又能怎么样呢,我是来北京读大学,不是来发大财啊。

当时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拿去打零工了,每个月寄钱回去,然后家里转发的文章是“武汉大学生积极兼职,一个月寄回家两万”,我真的晕死了。

而到了大学偶然认识几位家里同样经济条件不好的女生,人家受到家里的压迫比我还要深重,人家的危机感是真的超级重——家里整天就惦记着让她早点回去嫁人好收彩礼钱呢,给她读大学是为了能多收几万,同时学费啥的都是要一次性收回本的。

所以比起身边大多数同学的天天盼着放假回家,我是真的一直害怕放假。每到放假,父母就打电话过来——我给你联系了哪个哪个工厂,早点来上班啊。

我后来是靠着在北京赚钱比在东莞赚得多的名义打发过去的。

于是对于家庭贫寒的同学一直都是,希望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北京,好好珍惜大学。

北京或许没有提供给我们安全感,但真的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自由。

大学则极大的降低了我们自由的成本。

我每次回家都呆不过一周,早早就说,我要回北京。

老妈怒骂,你是广东人啊,回什么北京。

不不不,我在这里浑身不自在,只有回到北京才能比较自然。

而后来跟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居然是自己因为压力过大自暴自弃摆烂一年直接留级之后,面对父母的暴怒,我也第一次暴怒。

终于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全部说了一遍——而这些父母之前是从来不会听的。

当时父母再一次使出超必杀技,扬言要断绝关系,我说了一句,好。

反正也确实一直靠自己,没有再找家里要钱,真的说起来,不用给家里寄钱,我还能过得更好一些。

然后直接不联系一个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只有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

一个月后,老妈转了一千块过来,只有一句话

“你爸有工作了。”

当时顿时泪崩,感觉自己非常对不起家里,立马把钱退回去,然后重新打了电话。

总算是等来那句

“我们一直跟你强调自己不容易,忘记了,其实你也不容易。”

说这么多不是要给大家卖惨,更不是鼓励大家通过和父母吵架去要钱,而是真的希望那些家境贫寒的朋友,能认识到自己的艰难与痛苦固然不足为外人道,但也绝不应一直默默忍受,学会表达,有时也许会带来一定的转机。

“非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学校里面很多家庭很幸福很美满的同学,总会和我说上一些“要理解你父母啊”“学会和父母沟通啊”这样的话。我能说什么呢?

要是我们互换一下家庭,我也可以说上这样的话啊。

所以关于家庭的事情基本不去跟别的同学说,说了也只会招来一堆的“道德家”大加批判。

如果同样因为家庭的压力而倍感烦恼,请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非其人不谈。

(三)敏感

之前曾有一个很欣赏我的老师,跟我说了一句

“其实我一直很担心你。”

“因为贫困可以激起一个人的勤奋,但也会夺去他的安全感。”

当时真的被那句话戳中泪点。

在很多周围人看来,我特别能讲特别爱讲,好像格外阳光开朗自信大方。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出于对自己敏感的保护罢了。始终对周围人的反应格外关注,一旦不对,立马改口,几乎很少有放松的时候。

而且对于很多的冷遇与轻视,格外的在意。

后来和另外一个家境同样不太好的同学聊天时,人家说道

“其实你已经挺厉害了。因为我根本不敢和别人说太多话,而你敢。”

我说

“因为你是在用沉默保护自己,我是在用不断表达来掩护自己。”

自己的前任也曾经说过

“其实是你自己给自己背上了太沉重的思想包袱,是你太在意自己的贫穷。我从来没有觉得你有任何比不上其他人的地方,哪怕你说你没有钱没有办法给我更好的我也一样是这么觉得。我一直是因为对你的欣赏乃至于崇拜而和你在一起,从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总是很难放松下来,总是很容易紧张。而且容易对其他人的反应想的太多,容易反应过度。

我发现不少家境贫寒的同学,无论男生女生,好像都有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说是尽量屏蔽掉一些会影响自己心情的杂音,然后多和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

我虽然很喜欢找人聊天,但是很少和别人深入交流或者长期交流。

我始终觉得,刚认识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保持礼貌和热情,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让我非常安心。而一旦熟了,很多人就不再有那么多的分寸感,很可能就开始指手画脚,甚至说一些超出自己身份的话。

其实我一直很讨厌别人轻易的指责我什么。尤其是那些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成果,却偏爱对其他人评头论足的人。每次遇到那样的人,不得不说,都很影响我的心情。

而有一次遇到一个来自西部贫困县的学妹,那个学妹哀叹,自己的学姐整天羞辱她,整天就嫌弃她土她不懂事之类的。我当时立马回复,这样的学姐不要理她就好,北中医这么多善良的学姐,咱不差这一个,真的说有啥需要的我帮你找。

她回了一句,那个是我的老乡,家里是认识的,不敢惹她。

我一时无言以对。或许不是当事人不是在当地环境长大,无法完全理解那种人际关系网对人的影响吧。只能说,那你以后少点联系她,她联系你你也不要回那么多,慢慢拉开距离就好,反正大学又不是只有一个学姐。哪怕是老乡,也有同乡会的群吧?我去问问看,你去同乡会里面找比较善良的学姐就好。

而最最最让我震撼的是什么呢?是我最后居然认识了这个据说整天羞辱学妹的同学,而人家居然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完全不像搞校园霸凌的人。

后来一聊天,人家居然说是“我就特别怕被别人瞧不起。特别怕被人知道自己是那个地方出来的就嫌弃自己,所以看到那个学妹总是暴露自己的籍贯,平时说话又显得很土就特别气,就忍不住说她几句。”

我当时也是无言以对,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别人问我来自哪里,我又何尝不是只说广东?然后问具体城市,我又何尝不是说东莞的时候多,说揭阳的时候少?

只能说这些敏感与脆弱,确实是不足为外人道了。

本质上,也都是缺乏安全感,怕被人轻视罢了。

但是个人现在真的觉得,首先大多数人是不会拿你的籍贯来决定对你的态度的,而至于那些真的就喜欢给籍贯贴标签喜欢开地图炮的人,大概率也不值得你去花心思在意。

咱们多和善待咱们的人在一起就好了,保护自己的心情比很多事情都要重要得多。

(四)主动

这个确实就是敏感带来的最主要的问题了——我们总是不太敢主动。

有一句话叫“钱是男人胆,钱是女人脸”个人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起那些家境优越的老哥往往自信从容落落大方,我总是显得比较的底气不足遇到陌生人往往不敢说话。

而女生那边则更是,家境好的女生花枝招展,总是非常轻快,然后朋友圈里总是各种欢乐沙雕的轻松时刻,而家境不太好的女生呢,真的是自带一种忧郁和沉重的气质,就是压力都写在了脸上,有时都不用通过衣着打扮,光是看气质就能判断出一个女生家里有没有钱。

有一次和一个穿着比较朴素的女生聊天,那个女生开玩笑说,我好穷啊,我全身穿的加起来还不超过一千,我穿的鞋没有一双超过五百的,像我那个舍友xxx,她一双鞋可就两三千呢。

我当时立马回复,其实你家的条件比她家好,而且很可能不是一点半点。

那个女生很惊讶,过了一阵子,问

“你怎么知道。”

“很简单嘛,你说起人家的穿着时那么的轻松,完全就是一副只要我想要我就可以轻松超越的自在,说起自己穿着时又一脸的自豪,完全就是觉得自己非常朴素非常不看重这些外在,属于那种舆论会大加赞扬的类型,甚至可能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人家要优秀多了。”

那个女生被我的直男回复噎了好一阵子,最后说了一句

“嗯,你说的对。”

其实不是我看人很强,而是因为我清楚,我面对那些家境优越的人,我说起他们时的态度完全轻松不起来,或多或少还是带着一些羡慕。

而真的贫穷的女生,是很不喜欢跟别人聊这些吃穿之类的。

在许多人动辄一件衣服一双鞋几千上万的时代,暴露自己一双鞋可能只是人家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没有哪个人会这样的。

只有装穷的家伙最喜欢喊穷最喜欢喊各种价格,真的只能默默忍受贫穷的人根本不想被人知道自己身上物品的真实价格。

而且最悲伤的就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贫穷成了一种原罪。

所以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被人发现自己穷。

我有时跟几位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人聊天,不得不说非常悲伤

“富人可以大大方方的小气,穷人却会小心翼翼的大方”

甚至某位富二代说起自己看女生的一个经验

“其实看那些女生对待一个贵的包的态度就能知道家境如何了。”

“真的有钱的人,那个包对她来说算不上什么,随手一放,反正就是个物品,大不了再买。”

“而那些没什么钱的,省吃俭用买个包的,那就真的感觉包比人还重要,放那个包的时候要小心翼翼,还拿纸巾先把那个地方擦一下,生怕把包弄脏了。然后甚至时不时还要瞄上一眼,生怕被人碰了拿了。”

而且有钱人真的是很主动找别人干活或者帮忙的,同样是去吃饭,有钱的老哥们动不动就叫服务员,各种事情能让别人干就绝不自己动手;而那些家境不好的老哥就和我一样,跟服务员说话都不太利索,什么事情能自己来就一定自己来,生怕惊动了其他人。

有一次和朋友去吃饭,我的拘谨导致我不敢开口,什么都自己来。

最后搞得连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嘉哥!不用什么都自己来的,你和我们是来吃饭的,不是来体验做服务员的。”

我当时羞愧得要死,服务员也看出了我的窘迫,就上前来帮忙,“先生,没事的,这些活我们来就好。”

后来和一些比较贫寒的老哥在一起大家明显自然许多,知道没什么钱就老老实实选比较普通的小馆子,知道大家预算都有限那就老老实实点觉得最实惠的,然后自带饮料,全程自己搞定,最后聊天也比较自然。

而现在真的觉得,我们作为家里没有什么资源没什么人脉的人,其实是更应该主动一些去和那些能帮助到我们的人交往的。

甚至我觉得,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读大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看的学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能遇到更多的贵人?

这些贵人一方面当然是要靠你做出了成绩然后才来发掘你考察你,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汇集了全国各地精英的地方,自己又是不是得主动一点去展现自己,才有可能让贵人们留下印象呢?

我在大学里成绩一般,又不去当班干部,之前大一大二的班主任对我基本毫无关注。

我遇到的第一个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其实是我通过下课积极去找他交流,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才建立起联系的,后来他有一些课题招募一些受试者或者别的有勤工俭学的机会时总会通知我,让我总能获得一些收入。

而自己到了一临后的辅导员自己也是偶然间与他有过一次挺长的交流,表明了自己的困惑与需要,辅导员在之后的日子里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而我认识的一些比较贫困的同学基本都不敢和老师交流,整天只埋头学习,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信息差在现代是无处不在的,谁能更好的消除信息差,谁就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

(五)关于兼职

说到这个就真的是非常心酸了。

虽然大学里靠着各种兼职真的赚够了自己的生活费还给家里寄回去不少,但是真的太浪费时间太耽误自己的正事了。

其实我也是很喜欢阅读很喜欢多去学习一些东西的人,因为我很清楚,我跟大多数人能交流,更像是我用读过的万卷书换人家走过的万里路,用我知晓的上下五千年和别人交流他们走过的纵横两万里。

我在上大学之前的岁月里基本把家附近的书店都看了一个遍,在这里尤其要感谢新华书店,作为国营书店从来没有赶过任何一个读者,哪怕我真的一年都不买一本书。

而上了大学后,一方面要承认自己变得懒散了,开始沉迷游戏沉迷小说天天玩手机,很少再去图书馆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想着赚钱的时候多了,想着如何去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大学里的图书馆虽然很小,但是里面的书依然超级多,反正个人感觉是肯定看不完的,有时在图书馆里都有一种幸福的烦恼:先看哪一本好呢?

但是非常悲伤,很多书只有在图书馆看,我才能坚持看完,而一旦借回宿舍看,基本就再也没打开了。很简单,一回到宿舍,基本就只想躺着玩手机了,然后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赚钱或者怎么娱乐,甚至是怎么应付考试,对于读书提升自己就想得比较少了。

所以个人的成绩一直不好,也没去做什么课题,因为时间都花在别的事情上面了。像班上其他贫困的同学基本都是非常刻苦的读书,成绩不说顶尖,起码也都是中上。所以我很多时候总是被人调侃,真的不像个贫困生,哪个贫困生不是天天死命读书的?

我也很无奈啊,高考之前的我不也是那样?当时也是被人调侃学习学到傻了 被人吐槽除了读书啥都不会。

而最让我破防的就是一个同样贫寒的学长辛辛苦苦读到研究生毕业照样很惨,当时我感觉真的前途一片迷茫。

当然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当时太悲观了,只看到人家艰难的那几年,而之后只要熬过去了其实是走在越来越好的道路上的。

如果真的要多一些收入去做兼职,个人推荐首先和老师们多交流,让他们有勤工助学岗位的时候及时通知你,毕竟在学校里面相对还是轻松一些。

其次就是积极上网搜索,查各种攻略,各种大学生兼职中心,比如最简单的知乎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轮番搜索一遍,总能找到的。

接着就是找尽可能多的学长学姐多问几次,毕竟很多机会都是只有相关人员才知道,不对外公布的。比如个人超级羡慕的中医药讲解员,讲一次只需要半天时间,一次300—500,一旦应聘上往往能够很长时间都有机会,讲的又是中医药相关知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还可以写在简历上面。可惜这样的岗位往往只在小范围流传,往往不会对外公布。

当然如果家里砸锅卖铁让你一定不用操心钱的事情专心学本事的,那就真的只能说一定要好好珍惜学校的资源。

图书馆给你省下买书的钱,校园网给你省下买文献的钱,教室给你省下学习场地的钱,很多老师都是行业大佬给你省下了专家咨询费,身边的社团里面很多同学见识深远身怀绝技给你省下了拓展人脉的钱,积极走出去多问多学才不亏了这几年的学费,反倒是在学校里面天天像高中一样死读课本死命刷题个人感觉有些浪费学校的资源。

而同时说回来,辛辛苦苦跑到北京读大学,如果说只是关在学校里面继续做题,那真的有些浪费。北京有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基金会,这些都是地方上很难有的,能积极走出去在这些地方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见识,可以说是只有北京的学生能享受的福利了,更不用提各种国际性或者国家级的大展大演出很多只有北京才有举办的机会,就更应该珍惜了。

从来不觉得一定要死命留在北京

但是呆在北京的每一天,都要努力对得起自己对首都的想象和期待。

就算真的说赚钱,也一定有一些机会,是北京才有,或者说,北京才更有机会让你看见的,而这些都靠自己去努力发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京举办一次冬奥会,召集大量志愿者之余,也有大量的社会性工作招募工作人员,很多很简单的活都给出了300~500一天的待遇,有一些要求高一些的直接奔着八九百一天去了,当时我主要是被疫情管控出不了学校,而当时另外一个北京老哥就开开心心,跟我说工作又轻松又快乐,工资之外还有补贴+送吃送衣服,可比别的工作快乐多了。

至于当初中非合作论坛招募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吃住都在五星级宾馆,每个人到最后爽的依依不舍就更不用说了……

(五)总结

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个人感觉到了最后真要总结成一点,就真的是

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或许我们没有办法像其他同学一样,时不时出去吃吃喝喝,去各种经典景点拍照,去到处玩的非常开心。

或许有些同学,会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像其他同学一样穿的光鲜亮丽而自卑,会因为没法像其他同学一样面对大众侃侃而谈自信从容而自惭形秽,可能有些女生会因为周围同学都有钱买很好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而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去购置化妆品而自怨自艾,整天感叹命运的不公

这些都是存在的,正常的。

最近经常跟别人说一段话

“我总是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本被撕去了很多页的书。有的人被撕去的多,有的人被撕去的少。很多东西都已经注定了,比如我们的出生地,我们的原生家庭,甚至于我们可以选择的学校。这些都是写在前面的章节,我们无从删改。

但是我们总归是可以去填补被撕去的那些书页的。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信任的朋友,跟那些朋友一起去书写新的篇章。我们可以选择去读那些可以选择的书,每一本书其实都可以通向一个新的世界。


最后,我们其实还可以选择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成为一个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去改变命运的人,那我们的人生著作就是一本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不朽史诗。

祝愿我们的人生著作都能足够的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