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中医的福报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2-11-14
昨晚遇到一位自己非常钦佩的大佬,拉着人家聊了一会儿。
那位大佬真的是做到了“勤求博采”的,每次和他聊天都很有收获,也都能感受到他医理水平的进步。
那位大佬非常醉心于国学,经常会看些佛家经典。
大佬说,其实我看我们学校里面,大多数同学的福报都是很好的。
只是你我这样的,心眼小,痛苦多,福报反而差一点。
听得我也是感慨不已。
确实自己还是对于物质回报等看得比较重,相比起其他同学还是多了一些功利心和分别心。
比如最常见的,找校内同学聊职业规划。
校内很多同学都是:希望自己在xx年内,在xx病种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治疗思路,有比较稳定的临床疗效;
而我的职业规划则真的像《考研在人生规划中的算法》里面写的那样,非常重视职业带来的物质回报和相关待遇等。
个人也感觉,可能也确实是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这种强调仁心仁术的地方,大家普遍比较单纯和善良,对于物质方面的东西不会看得太重。
像其他大学里面,聊职业规划基本很少聊诸如社会影响,无私奉献等,基本都是在关注薪资待遇等。(可能师范大学也会和医学院校一样会强调奉献更多?)
顺带着,也想起自己之前和别人聊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中医的福报,也不是每一个学习中医的人都能得到中医的福报。
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大家随便看看。

(一)中医的福报

曾经与一位练武的老哥聊天,那位老哥拜了一位民间的师父,医武双修,据说医术和武术一样的出神入化。
那位老哥说,他的师父年轻时曾经诊治过一位癌症患者。
当时那位患者已经被协和判死刑了,觉得基本是“爱吃什么就多吃些啥”的地步了。
那位患者的家属不甘心,于是托关系找到这位师傅,求他务必搭救一二,还说愿意签免责协议,就算最后没效果也甘心。
而那位师傅和这个癌症患者其实还有点沾亲带故,虽然出了五服,总归带点亲,也不好一口回绝;
加上当年还年轻,还有一种挑战的野心和激情。
于是陪护了一个月,那一个月和患者同吃同住,每天细心诊察,然后不断调方。
后来那个患者多活了几十年。
而创下这个奇迹的师傅却有了大麻烦。
中国可是不缺癌症患者的。
那个人活过了医院判的死期之后家属前来千恩万谢,顺带着帮他宣传。
这下可好了,全国各地的患者闻风而至,个个都把生的希望寄托在这师傅身上。
而这个师傅后来再治,基本就没有治好的了。
然后就被人各种污蔑。
最后心灰意冷,干脆转行教武术了。
他的一位弟子忍不住问他,师傅为什么不多救几个人?
师傅长叹一声,有的人的癌症,更像是命,而不是病,是救不了的。
生活方式,性格情绪啥的不改变,单靠医生+药物,根本不可能治好;
同时自己也当时治疗亲戚时,全身心投入,那一个月每天都是在高强度思考,不断调整药方,甚至还全都是自己亲自前去抓药,挑的都是药店里面最贵最好的中药,真的是不计成本的在治这个患者。
治完后,患者感觉好多了,他可感觉累坏了。
颇有一种拿自己的命去给那个患者续命的感觉。
就算自己天天习武,那样的大加损耗,也是吃不消的。
之后来的那些患者,个个期待又高,要求又多,全然不把治疗癌症当一回事——可能也是之前那些宣传的人讲的过于离谱,好像他是谈笑间治好的一样。
真有点被捧杀的感觉。
最后那个弟子还不死心,问了一句
“那那些患者,怎么样才能找到像您一样的中医呢?”
师傅又是一声长叹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中医的福报啊。”

(二)学习中医的福报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大佬,他之所以会对中医那么的痴迷,每天精勤不倦钻研医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自己就受到中医药极大的福报。
大佬自幼体弱多病,一年到头各大医院没少跑。
很多次都是家附近的老中医给他诊治,往往三剂见效。
大佬当年就抱着一定要成为苍生大医的信念刻苦学习,一心要考北中医。
结果来北中医的第一年,就体验了一把“中医各家学说”
大佬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感冒了,就去找中基老师开方。
中基老师爽快的帮忙开了个银翘散。
大佬去抓了几服药,吃下去,感冒好了,结果开始胃痛了。
这个胃痛折腾得大佬死去活来,但是当时又不太好意思再去找中基老师,于是就跑去图书馆自己找胃痛相关的书。
找到一本本校国医大师写的《治胃十九法》,如获至宝,赶紧借回去认真看,找了一个觉得和自己症状最像的,又兴冲冲跑去抓药。
结果喝了几剂下来,胃痛还加重了,牵连着其他地方一起痛了。
当时大佬也是认识几位学道学武的师兄,某位师兄据说是专攻伤寒,就给他提建议,不如去看看伤寒论的相关条文。
大佬不愧是大佬,自己去看伤寒论,在大一连中医基础理论都还没学完的情况下,居然辨出了自己应该是半夏泻心汤证,同时当年没有太多经方的经验,于是直接开原方,剂量换算按照最安全的一两3~5克来换算。
居然一剂起效两剂痊愈。
我听得啧啧称奇,大佬真是太强了,大一上学期就愣是把温病学派,时方派,经方派全部体验了一遍。
大佬接着说,然后自己一直都有头晕的毛病,现在看来可能是因为颈椎病导致的,但是当年不知道啊。
因为头晕到影响听课了,感觉还是得去找医生治。
当时也是年轻不懂事,居然跑去查百度,头晕怎么治,第一个就是某中医院的广告——我当时听得好奇,直接自己也查了一下,居然头条还真是那个中医院的广告。百度竞价排名,名不虚传。
然后大佬当年还比较单纯,居然还真就信了那个医院的忽悠,真的跑去那医院找了某位医生来看,那位医生开了一堆的药,蚂蚁红景天全蝎等全用上了,7剂花了大佬一千多。
大佬喝了一周,感觉还是有点效果,但是真的太贵了啊!
那个医院还有医生助理给大佬打电话,你要赶快复诊啊!
大佬和家里人商量,家里人觉得,看病的钱不能省,还是去吧。
于是又花了一千多。
喝完还是有点效果,但是还是晕的不行。
大佬一看都快花了三千块了还没治好,别呀,哪撑得住啊。
于是自己来自救。
把自己当肝阳上亢证来治,直接选个龙胆泻肝汤。
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学过中药不怕死,看了一下龙胆的推荐剂量是12克以内,居然大笔一挥,给自己开了25克。
据说喝下去之后的那晚只觉得天旋地转,真的撑不住了,赶快去找老师。
老师:哎呀,孩子,你怎么这么勇敢啊,龙胆开这么多,搞不好要出事的啊。
大佬老老实实把抓的药丢掉,然后又给自己按肝风内动来治,吃全天麻胶囊。
略有好转,但依然不能治愈。
这时家里人也担心了,别是脑血管痉挛吧。
于是给他寄了一堆西药,吃了照样没效。
大佬当时简直觉得前路一片黯淡,自己才刚来大学啊,怎么就有了这样的苦难。
结果放假回家,找家附近的老中医治,就开了两味药,泡水喝,当天就见效了。
仙鹤草,红花。
大佬也就是从那时起,对于中医之道是死心塌地的要追寻上一辈子了。
回来学校之后特别珍惜自己能够健康学习的时光,每日苦读不辍,同时积极给周围人开方,尤其是学完伤寒论之后,有效率大幅提升。
大佬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辨证处方的要求很高,每次开药绝不超过3剂,要是没法一剂起效两剂好转一律认为是不成功。
很简单,自己家附近的老中医基本都是三剂内解决问题,像北京这边的大医院的大医生,动不动开7剂起步,然后还得让患者连吃好几周,觉得对患者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极大的损耗。
我当时都忍不住感慨,能认识大佬也是我的福报啊。
这年头想要找个好中医多难啊。
自己跑去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几乎就没看好过。
次次都挂专家号,次次都喝到怀疑挂到了假的专家。
于是自己也基本靠自救。
给家人和自己开方,都是挑自己看到的书上的相关案例,觉得比较稳妥才开始用。
给自家老哥治痛风的案例记在《学院派不值得争辩》里面,我哥当时也是在东莞的三甲中医院挂的专家号,吃药吃到怀疑人生,一个不学中医的人,都能吐槽那个中医师搞不好也是走废医验药的路子,把中药按照西药来开。
最后还是引用医圣在《伤寒杂病论序》中的那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祝愿我们都能“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关注歧路漫,祝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正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