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夏摄影+社会情感课程调研与评估报告|先导篇
导 语
2022年春夏学期,受疫情及防控政策的影响,社区中心的开放时间断断续续,儿童们也在网络授课、腾讯会议、线下学校之间游离、拉扯。在这段时间里,瞳瞳计划共与6家服务流动儿童的社区机构开展合作,累计有 57 名儿童参与服务(其中,广州微光8名、深圳六色石8名、深圳绿色蔷薇6名、上海太阳花8名、北京木兰花开12名、济南槐荫15名),累计开展 41 课时服务(广州微光7课时、深圳六色石7课时、深圳绿色蔷薇6课时、上海太阳花10课时、北京木兰花开7课时、济南槐荫4课时),其中,上海太阳花线上课程为每课时45分钟,其余线下课程为90至120分钟。在课程结束时,儿童与志愿者合作共开展 3 场社区摄影艺术展、1 场摄影小志公共演讲。
在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继续进行着调研与评估的工作。除了对每堂课的观察记录之外,我们还使用了学生前后测问卷、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一对一访谈来综合收集信息,并据此对瞳瞳的项目设计和执行进行深入的再思考。
2022年6月,广州微光春季结课摄影展上,孩子们在制作摄影展海报。
从学生问卷的情况来看,广州微光一共5名同学完成了前后测,北京木兰花开一共7名同学完成了前后测。问卷一共包含“对自己的评价”、“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对集体的评价”四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社会情感状况,每个维度包含若干道得分在1-5之间的单选题。同学们在四个维度的得分状况都出现了一定的改观,具体如下。
1. “对自己的评价”维度
“我知道哪些事情能让自己开心”的平均分从3.72上升到了3.77;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的平均分从3.44上升到了3.62;
“我相信所有儿童都应该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平均分从3.83上升到了3.92;
“我会思考自己长大后的样子”的平均分从3.06上升到了3.08。
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平等有着强烈的共识,并且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幸福感也更强。
2. “与父母的关系”维度
“我会主动告诉父母我的烦恼”的平均分从2.33上升到了2.85;
“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的解决方法不会伤害到我或者我的父母”的平均分从3.39上升到了3.54;
“我有能力帮助我的父母解决问题”的平均分从2.67上升到了3;
“我的家人很在乎我”的平均分从3.61上升到了3.69。
同学们尤其在如何解决自身和父母的问题或困难方面显现出改善。
3. “与朋友的关系”维度
“我知道如何交到新朋友”的平均分从3.39上升到了3.46;
“我能够在朋友需要时提供帮助”的平均分从3.28上升到了3.38;
“我会主动告诉朋友我的烦恼”的平均分从2.61上升到了2.92;
“当我遇到烦恼时,朋友总能帮助我”的平均分从3.11上升到了3.38。
同学们在与朋友相处的具体方法上有所提升,不管是如何交友还是如何与朋友互相帮助。
4. “对集体的评价”维度
“我知道自己属于哪些集体”的平均分从3.22上升到了3.54;
“我在乎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平均分从3.56上升到了3.64;
“我认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的平均分从3.5上升到了3.64;
“我是班级中很重要的一员”的平均分从3.06上升到了3.08;
“我觉得现在居住的社区让我有家的感觉”的平均分从3.56上升到了3.71;
“我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集体中的一些事情”的平均分从2.72上升到了3.08;
“当我的意见与大多数人不同时,我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的平均分从2.89上升到了3;
“我知道怎样与集体中的其他人合作”的平均分从3.11上升到了3.31。
在集体这个维度同学们的改善最大,绝大多数题目的均值都上升了,这或许也是因为我们的每次课堂都是一次集体的实践。
当然,数据也显现出了我们存在许多仍待改进之处,在之后的学期评估中,我们会更注重数据品质的提升,使用更严格的检验方法来反映我们的实践质量。我们也使用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去收集同学们对于课程的评价。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在反馈时纷纷表示上课很开心:
“高兴,学到了很多知识。课上跟老师互动的时候最开心。”
“在这里有更多欢乐,然后也没有那么多作业,那么多课也不会拖堂,还有很长的休息时间。”
课堂氛围和授课方式也得到了肯定:
“会比学校的关系更亲切一点,好朋友也都在。”
“(结束后)觉得这个课很好,老师,然后老师教学方法也很好。就互动的时间比较长,讲的课也很好。”
在问到同学们是否愿意继续参与课程时,同学们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愿意。这些来自同学们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会带着这一份支持和信任做好之后的课程。
2022年7月,深圳六色石夏季第一课,同组的同学们一起商量课堂契约。
在围绕课程的评估之外,我们依然好奇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流动是如何发生的?ta们如何感知和体验流动的生活?于是我们和广州微光、北京木兰花开的14位儿童、3位家长进行了主题为“流动经历”的访谈,形成了三期基于质性资料做出的观察和分析,将以专题推文的形式陆续发布。
第一期我们梳理出几类相对清晰和普遍的流动经历,发掘流动背后的原因。不同的流动类型——从未流动、单次流动、多次流动,既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对不同孩子的划分,也可能是长时段上同一个孩子流动历程的不同阶段。往前追溯,父母工作、家庭结构、亲缘网络、教育与户口,都会影响到流动的发生。其中一部分更稳定的人群往往有机会在城市终止流动,而本就处于不稳定中的人群仍将继续流动。
第二期由孩子们讲述流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在进行流动决策时,父母往往在既有条件和规则之下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而对孩子来说,未来的教育获得和成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ta们更在意当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老家距离现在生活的地方有多少车程;老家的环境设施有什么不一样;在老家和在这里的生活安排;有计划或者突然的搬家;一同生活的人发生改变;告别朋友与新开始......在一个个具体细微的生活切片中,孩子们表露出对于流动的情感体验。
第三期我们尝试从孩子们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ta们的生活。同伴交往、课余生活、想象未来,这些关键词隐约又细密地交织在日常之中,有时是欢乐的源泉,有时又是压抑的篇章。在这一期中我们将看到,亲缘和地缘仍然是孩子们在流入地展开社会交往的重要线索;“无聊”是在孩子们的空闲时间中反复出现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中一窥流动家庭的教养安排,更能透过此缝隙看见终日劳碌的流动劳工;向上跃迁的雄心在两代流动者之间熄灭又燃起,狭窄的社会流动通道口拥堵着早早懂事的童年。
2022年7月,北京木兰花开社区漫游家夏令营,孩子们在东沙小树林里开心地玩耍。
致谢
合作组织:广州微光公益图书馆、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上海太阳花社区儿童服务中心、深圳六色石阅读馆、深圳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济南槐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2022年春夏瞳瞳志愿者:陈佳、陈铤、池昌胜、大为、董珍珍、耿逸林峰、郭艺、Jojo、佳维、刘洁、刘忻、刘春絮、陆卓尔、彭腾、戚惠淑、小刀、鑫涛、俞靖昊、宇斓、尹迎欣、杨钧腾、翟浩博、翟希婷、朱雅琳、谢诗楠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文|小北、困困、吹吹
版|代代
审|调研与评估部门
瞳瞳计划所用图片、艺术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一起行动
如果您对关于流动儿童和社会情感议题的具体内容感兴趣
请在后台留言【流动】,瞳瞳会给您发送群聊二维码,和瞳瞳一起助力「儿童敢想、敢说、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