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的急诊医学,就不得不提到邵孝鉷这一名字。中国的医院从哪年开始出现“急诊室”的,在文献中无从查证,但中国第一个急诊科出现于1983年的北京协和医院是有案可稽的。
王一镗教授这样评价邵孝鉷教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名字不但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同义,而且和我国年轻的急诊医学这一学科同义。”
急诊医学创始人邵孝鉷教授 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许多年里,如果你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还可以看到一个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查房看病人。他就是中国现代急诊医学第一人——邵孝鉷教授。虽然已退休近二十年,但他仍割舍不下这个耗费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地方。直到2010年,邵孝鉷教授因为股骨颈骨折,才“被迫”在家休息,安度晚年。2012年邵老再次入院治疗,虽然他已经眼花看不了文献,也记不清这些小大夫的名字,但却很高兴和他们聊天,聊了大半天一点都不觉得累。虽然已经是90岁高龄,说到急诊科的点点滴滴,他的记忆仍是那么清晰。2013年,邵老因为肺部感染住进了急诊ICU病房,这一次,他没有赶上91岁生日……
正是由于邵老的远见卓识,率先于1979年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第一线工作,并于1983年起任急诊科主任之职。在邵孝鉷的不懈努力下,与国内广大急诊医学工作者一道,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终于1987年得以创立,他担任了第一、二届主任委员。
正是由于邵老的辛勤耕耘,急诊医学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点,得以于198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设立,并相继培养了多名成绩优异的中国第一批急诊医学硕士。邵老正确地把国外的急诊医学运行体制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急诊医疗体系。
左图:1924年张孝骞书写的病历,记载了1例大叶性肺炎患者诊断过程
右图: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的学生许小波画的病历素描图 图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病历、教授、图书馆并称为“协和三宝”。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自1921年建立至今,共保存300万份病历,堪称世界上保存病案最多的病案室之一。协和人认为,病历是医生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医生总结医学经验的第一手材料,对医教研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病史是有历史意义的公共财富,不能看成个人的小事而漫不经心,要对别人和后人负责。”医学泰斗张孝骞教授教导后辈人说。协和人在医学生和住院医师期间就接受了严格的病案书写训练。随便翻开医院某一天的住院病历,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其字迹俊逸、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协和人对待病人的一片爱心、细心、责任心和对医学事业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