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
患者女,64岁,因腹腔副神经节瘤,于2021年1月18日收入山东省立医院化疗科。患者2020年8月体检发现腹腔肿物,自诉左侧腰部不适,9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符合腹膜后肿瘤性病变。为进一步确诊病情,12月23日患者第1次入住山东省立医院化疗科,12月28日行上腹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腹膜后肿块,嗜铬细胞瘤(异位)可能性大。2021年1月9日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甲氧基酪胺230.4 pmol/L、甲氧基肾上腺素5 979.0 pmol/L、甲氧基去加肾上腺素47 192.1 pmol/L,肾上腺素769.7 pmol/L,去甲肾上腺素4 683.3 pmol/L。1月11日行腹腔肿物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嗜铬细胞瘤。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诊断为副神经节瘤,患者拒绝治疗,要求出院。2021年1月18日,患者第2次入住山东省立医院。患者患高血压病3年余,平时规律服用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具体剂量不详),血压控制可,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病史。自诉服用多潘立酮后过敏,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体检:体温35.5 ℃,心率96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1/68 mmHg。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可扪及质韧肿物,边界不清。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等均未见异常。
停用入院前服用的卡托普利,继续给予美托洛尔12.5 mg口服、2次/d,另给予酚苄明10 mg口服、2次/d。2021年1月18日化疗前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20 mg静脉滴注)预防性保肝,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预防化疗后呕吐。注射甲氧氯普胺约5 min后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血压160/76 mmHg,约20 min后达214/101 mmHg。立即给予吸氧,乌拉地尔25 mg静脉注射,继续监测患者血压,约30 min后患者心慌、出汗症状略缓解,血压降至163/86 mmHg。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建议继续监测血压,未给予特殊处理,约2 h后,患者症状好转,血压151/77 mm/Hg,约10 h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
1月19日患者血压正常,给予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和福沙匹坦(150 mg静脉滴注)预防呕吐,给予环磷酰胺(0.9 g第1天)+长春新碱(2 mg第1天)+达卡巴嗪(0.4 g第1~3天)进行化疗,此后整个住院期间患者血压平稳。
讨论
本例患者因副神经节瘤在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内注射约5 min后发生高血压危象,对症处理后约10 h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本例患者因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导致高血压危象(214/101 mmHg),延长了住院时间,属于F级用药错误。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收缩压或舒张压急剧升高,无靶器官急性损伤者定义为高血压亚急症。本例患者未出现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应属于高血压亚急症。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物。体外研究证实10 mol/L浓度的甲氧氯普胺能使人离体嗜铬细胞瘤组织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增加50%;另有研究发现人离体嗜铬细胞瘤中能够代谢儿茶酚胺的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75%,这些都会导致嗜铬细胞瘤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增加。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基因表达于嗜铬细胞组织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且在前者中的表达多于后者,因此,理论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通过作用于嗜铬细胞瘤细胞上的多巴胺D2受体诱导儿茶酚胺的分泌,但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诱导儿茶酚胺分泌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本例提示,临床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避免超禁忌症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师兄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