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脓毒症脑病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急诊脓毒症脑病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脓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方法
选取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31例脓毒症脑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脓毒症脑病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检测指标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死亡组平均动脉压(MAP)、pH水平低于存活组,血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I)、D-二聚体、乳酸、肌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使用呼吸机支持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90,95% CI:1.121~1.485,P<0.001)、SOFA评分(OR=1.447,95% CI:1.183~1.796,P<0.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OR=18.720,95% CI:4.486~78.108,P<0.001)可以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86、0.787。
结论
高龄及基础脑疾患是脓毒症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可以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
书籍广告
昏迷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患者往往不能准确提供病史,且发病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若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昏迷病因,进行有效的救治,极有可能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脓毒症脑病是由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弥散性脑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昏迷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分析脓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其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脓毒症脑病患者的诊断率和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 072例昏迷患者,剔除入院后24 h放弃治疗及资料丢失的患者20例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90例,纳入统计的昏迷患者462例,其中男241例,女221例,年龄19~97岁。均排除以下疾病:(1)精神抑郁状态昏迷;(2)癔病性假性昏迷;(3)晕厥等。462例昏迷病种主要为脑血管系统疾病152例(占32.9%)、脓毒症脑病131例(占28.4%),其余依次为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晚期、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本研究将131例脓毒症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脓毒症脑病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定义为在脓毒症基础上,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且排除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脓毒症患者符合2016年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定义会议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3]。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主诊断、病因、伴随症状、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最高值、血压最低值的平均动脉血压)、血常规、生化指标、D-二聚体、心肌酶谱、动脉血气pH值、乳酸等,根据患者当日最差数据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统计是否存在呼吸机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回归方程,预后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脓毒症脑病为昏迷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死率高达43.5%(57/131),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脑病患者发病时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及体征为发绀[42.0%(55/131)],发热[35.1%(46/131)],花斑[22.1%(29/131)],心律失常[19.1%(25/131)],血压偏低[17.6%(23/131)]。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好发年龄为75~90岁,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患有基础脑疾患病死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将131例脓毒症脑病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74例,死亡组57例。死亡组平均动脉压(MAP)、pH水平低于存活组,血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I)、D-二聚体、乳酸、肌酐、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呼吸机支持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影响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与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有关的年龄、是否患基础脑疾患、MAP、CRP、肌酐、血cTNI、D-二聚体、动脉血pH、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呼吸机支持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等指标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同时列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可以更好地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OR=1.290、1.447、18.720),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86、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图1。
图1 各项检测指标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3 讨论
脓毒症脑病是急诊昏迷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但由于感染症状隐匿,临床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4],经常被临床医生忽略,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或抢救失败。
在对131例脓毒症脑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脓毒症脑病导致的昏迷所占比例仅次于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比达28.4%(131/462),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5],但其病死率却高达43.5%(57/131),远高于脑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昏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脓毒症导致昏迷的主要原因为脑组织低灌注及缺氧[7],脑血管舒缩范围较小,其血流灌注主要取决于动、静脉血压差。脓毒症早期脑血管代偿性舒张,脑灌注尚能维持,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意识障碍,当脓毒症没有得到很好的纠正时,低灌注进一步加重时,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更加明显,产生脑水肿,加上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代谢产物蓄积会进一步加重意识障碍,从而导致昏迷[8]。本研究发现引起脓毒症脑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肺部感染导致脓毒血症时容易导致呼吸衰竭[9],引起缺氧及CO2潴留,脑组织耗氧量很高,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和酸中毒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0],使其通透性增高,同时使细胞ATP生成减少,造成Na+-K+泵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细胞内Na+和H+浓度增加,加重细胞内酸中毒的同时由于细胞内Na+的增加,与细胞内Cl-结合成NaCl,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形成脑水肿,导致脑组织充血,水肿和颅压升高,压迫脑血管,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在患有基础脑疾患时,这种缺血缺氧会更加明显,导致严重意识障碍。本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脓毒症脑病患者有基础脑疾患时,其发病率、病死率均高于平均水平。本研究发现脓毒症脑病好发年龄为75~90岁,且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有动脉硬化,即使脑灌注不足不明显,亦可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11],反之,如患者年轻且血管状态良好,脑对缺氧耐受性高,即便出现明显脑灌注不足,亦不会导致明显意识障碍。
本研究通过对脓毒症脑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存活组与死亡组MAP、CRP、肌钙蛋白I、肌酐、D-二聚体、动脉血pH值、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与组织灌注相关,也与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密切相关[12,13]。脓毒症脑病患者因细菌毒素作用可产生中毒性心肌炎;同时对心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量减少,冠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心肌损伤,引起各种类型的心脏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脓毒症脑病患者病死率[14]。在本研究中还发现,对于脓毒症脑病患者而言,肾脏不仅仅是受累器官,同时还可能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因素[15,16]。脓毒症发生时,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导致肾前性功能障碍,肾小球、肾小管受到细菌毒性损伤而引起肾性肾功能损伤[17],肾功能受损,形成恶性循环,是脓毒症脑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而乳酸作为全身组织缺氧程度与灌注的指标,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明显相关[18]。本研究中,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是脓毒症脑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可以很好地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脓毒症脑病是临床昏迷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多以肺部感染为主,由于起病隐匿,且患者多合并基础脑疾患,容易漏诊、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在接诊昏迷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用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如发热、发绀、花斑、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及低血压,均需完善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脓毒症脑病。同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可以很好地预测脓毒症脑病患者预后,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引用: 钟洁, 潘兴邦, 顾伟. 急诊脓毒症脑病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J] . 中国医师杂志, 2023, 25(4) : 551-554.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