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诊治管理
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诊治管理
胰腺外分泌疾病后糖尿病是成年人新发糖尿病的第二大常见类型,主要命名为3c型糖尿病(type 3c diabetes mellitus,T3cDM)和外分泌胰腺糖尿病(diabetes of the exocrine pancreas,DEP),约占成年人新发糖尿病的1.6%[1],超过1型糖尿病(T1DM)(1.1%)[2],仅次于2型糖尿病(T2DM)。DEP包括胰腺炎后糖尿病(post-pancreatitis diabetes mellitus, PPDM)、胰腺癌相关糖尿病和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其中,PPDM由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ost-acute pancreatitis diabetes mellitus, PPDM-A)和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ost-chronic pancreatitis diabetes mellitus,PPDM-C)组成,PPDM-A占所有胰腺外分泌疾病后糖尿病的61%[3]。荟萃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首发后1年内新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高达19%和15%[4],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显著增加其死亡风险。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陆续报道了AP后糖代谢障碍的研究,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对PPDM-A的相关概念与诊断标准、发生现状、不良结局、筛查和管理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PPDM-A的管理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PPDM-A的相关概念与诊断标准
1.PPDM-A的相关概念。目前,胰腺外分泌疾病后糖尿病的命名尚未统一,主要包括T3cDM和DEP。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5]于2014年颁布的糖尿病分型中,T3cDM是指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胰腺外分泌疾病后的糖尿病,其定义较为广泛。而DEP定义较为精确,由Petrov学者[6]于2017年提出相关概念以及亚组,该分类使PPDM-A独立并区分于PPDM-C。PPDM-A是指既往无糖尿病的个体,在AP首次发作后的继发性糖尿病[6]。
2.PPDM-A的诊断标准。目前,PPDM-A的诊断标准暂未统一。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7]和ADA[5]发布的诊断标准,PPDM-A定义为:(1)符合AP诊断标准。(2)排除AP首发前糖尿病与T1DM。(3)AP发作3个月后非同日重复血糖测量结果为HbA1c≥6.5%和/或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 mmol/L。我国钱苏皖和童智慧[8]指出,在排除T1DM、AP首发前T2DM和应激性高血糖(既往无糖尿病的个体在AP发作后3个月内的血糖升高[6])后,既往AP病史并符合糖尿病诊断的成年人都应充分考虑PPDM-A。
值得注意的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PEI)不可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原因如下:(1)仅约40%的PPDM-A患者合并PEI[9]。(2)在T1DM和T2DM队列中也存在PEI。此外,亟需提高PPDM-A的正确诊断率。一项丹麦的全国性研究显示,在3 418例PPDM-A患者中,45.8%和10.6%被归类为T2DM和T1DM[10]。另一项英国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在559例PPDM患者中,87.8%和7.7%被归类为T2DM和T1DM,仅2.7%被正确归类[2]。由此,分析原因:(1)T2DM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更高[1],糖尿病亚组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2)T2DM和PPDM-A的部分危险因素相互重叠[11],例如肥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3)依赖PEI作为诊断的核心标准[6]。(4)尚缺乏经过验证的生物标志物来辨别。错误归类不仅易忽视罹患胰腺癌的高风险,而且无法提供精确的治疗与护理,进一步增加了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务必警惕新发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既往胰腺疾病病史,是否存在腹痛、脂肪泻等PEI的临床表现[12],以减少诊断延迟或错误归类。
PPDM-A的发病机制与发生现状
1.发病机制。根据《柳叶刀》所发表的研究显示,PPDM-A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1]。目前主要包括:(1)AP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2)AP诱导的胰腺自身免疫导致β细胞被破坏。(3)脂质代谢异常致使外周胰岛素抵抗。(4)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紊乱。(5)胰岛素-肠促胰岛素轴的中断导致肠促胰岛素激素分泌受损。今后,仍需进一步开展关于PPDM-A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有助于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相关预防和治疗策略。
2.发生现状。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P后糖代谢异常并非短暂现象,PPDM-A的发病率可能被长期低估。2015年,Shen等[13]首次开展了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研究,共纳入2 966例AP患者与11 864名普通人群进行匹配对照,结果显示AP后新发糖尿病的年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5倍(aHR=2.54,95%CI 2.13~3.04)。2016年,Lee等[14]学者得出了相似的结果(aHR=2.15,95%CI 1.92~2.41)。荟萃分析显示,AP首发后新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5年累积发生率高达37%(95%CI 0.30~0.45)[4]。在AP首发后的第6、12、18和24个月,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高达23%、34%、43%和45%[15];在AP首发后的第0.5、1、1.5、2和3年,PPDM-A的发生率为3%、7%、9%、11%和23%[4, 15,16]。
尽管PPDM-A的高发生率已被大量高质量研究报道,但尚未引起我国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为:(1)早期研究认为,AP后的高血糖状态是一种短暂的应激现象[17]。急性应激、胰腺微循环障碍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导致葡萄糖代谢中断,使血糖短暂升高,但绝大多数患者能完全恢复[18]。(2)医护人员对AP的关注可能较局限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等,而对远期并发症的重视可能不足,且排除应激性高血糖至少在AP发作3个月后,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3)我国尚缺乏关于PPDM-A较为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大样本研究作为循证依据,患者的疾病负担仍待深度挖掘。综上所述,亟需提高医护人员对PPDM-A的关注、更新疾病认知,完善延续性护理。
PPDM-A的不良结局
1.PPDM-A患者的血糖控制欠佳。研究显示,PPDM-A患者5年内血糖控制不良(HbA1c≥7%)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2DM(61.9% vs 46.3%),HbA1c水平更高(8.3% vs 7.9%),并且胰岛素的使用概率更大(20.9% vs 4.1%)[2]。此外,PPDM-A的血糖波动性较大,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较T2DM显著增加了3.8倍,即脆性糖尿病。
2.PPDM-A患者的预期寿命较低。与T2DM相比,PPDM-A的平均死亡年龄更轻,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显著增加了13%和44%[19]。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PPDM-A罹患胰腺癌的风险相比胰腺炎前糖尿病增加了2.3倍[20],提示AP后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先兆[21]。与T2DM相同,心血管疾病是PPDM-A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感染性疾病(HR=2.5)和胃肠道疾病(HR=2.6)的死亡风险较T2DM更高[19]。分析原因:(1)AP发作期间胰腺外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2%[22],并且PPDM-A血糖控制欠佳更易诱发糖尿病感染[23]。(2)酒精性肝病是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而酗酒者的比例在PPDM中显著高于T2DM(15.0% vs 2.6%)[19]。
3.PPDM-A患者的心理状况堪忧。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PPDM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是无继发糖尿病患者的4.4倍,PPDM-A(HR=7.10)相比PPDM-C(HR=2.97)与精神障碍之间存在更强的相关性,其中,重症和复发性AP是促进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24]。
关注PPDM-A的筛查
众所周知,血糖筛查对于识别AP后新发糖尿病前期和未诊断的糖尿病至关重要,能帮助早期预防、延缓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另外,血糖筛查有利于早期胰腺癌的识别,尤其是PPDM-A高危人群。几项研究均建议对所有AP患者进行血糖筛查,筛查的频率为:AP首发后6个月进行1次HbA1c检测,随后每年进行1次血糖检测[11,15,25]。一方面,尽早在AP队列中确定血糖异常者,能最大化的减少与T2DM混淆;另一方面,PPDM-A患者可能合并PEI[12],需及时应用胰酶替代治疗。以AP的三级预防策略为依据,新发糖尿病前期是预防和控制PPDM-A的关键窗口期,针对性干预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前期的发展、降低糖尿病的转化率。值得注意的是,轻症AP同样具有新发糖尿病的高风险[13,14],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教育,即使是轻度病例,以提高患者对远期并发症的认识和防范。
PPDM-A的管理
鉴于PPDM-A患者短期住院、长期居家的现状,护理人员应以自我管理教育和心理支持为主,以改善临床结局、提高生命质量作为管理的关键目标。
1.饮食与生活方式。临床上,常规建议AP患者摄取低脂饮食[7],然而,PPDM-A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是否需要长期遵守低脂饮食还有待探究。研究发现,即使是超重或肥胖的PEI的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9],所以,建议根据血糖控制、饮食耐受性和整体健康状况来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另外,长期吸烟、酗酒是PEI的高发因素,可能导致β细胞功能恶化和胰岛素抵抗[26],同时也是促进AP复发和精神障碍的可改变危险因素[24]。因此,应督促患者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方式。
2.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务必重视PPDM-A的心理评估,及时缓解由PEI引起的腹痛、腹泻[12],减少患者痛苦。鼓励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关怀,帮助其获得家庭内部的支持,尤其是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的察觉和帮助至关重要。另外,还需积极引导患者寻求并利用社会支持,通过构建同伴教育平台来提高信息和情感支持,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负性情绪,促进创伤后成长。
3.血糖管理。鉴于血糖脆性是PPDM-A的重要临床特征,护理人员应通过认知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感知,确保患者与照顾者对低血糖防治措施的掌握,普及糖尿病自我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监测要点,提升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感知能力。此外,表现为持续的严重高血糖、短期内体质量减轻和黄疸等症状,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最后,关注患者的疾病信息需求,鼓励与其照顾者共同加入医院—社区服务网,提供线上问题咨询、完善双向转诊等服务。
4.合理运动。运动疗法应贯穿于PPDM-A管理的始终。规律的运动能改善BMI,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全身代谢,预防糖尿病的进展。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前血糖的参考范围为7~10 mmol/L[27]。Hasan等[28]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相比连续性运动可能更加安全,可使血糖下降幅度更小且稳定,但在PPDM-A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评估。不可忽视的是,一旦形成低血糖恐惧感将阻碍患者的运动意愿,并消极对待血糖的治疗与管理。届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倾诉顾虑并给予正确指导,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运动积极性。
5.脂溶性维生素。已知PEI引起的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可使机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并导致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等[12]。此外,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能在PEI与PPDM-A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9],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和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的水平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30,31],当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总胡萝卜素摄入不足时,AP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将显著降低,从而增加PPDM-A的发生率[32]。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以改善骨质疏松和胰岛素抵抗等。根据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33]指南建议,AP患者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微量和宏量营养素缺乏的筛查,以避免盲目补充。
6.药物治疗。目前,暂无针对PPDM-A治疗的循证指南,但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将FPG控制在3.9~7.2 mmol/L,HbA1c<7%[34]。二甲双胍被推荐为治疗PPDM-A的一线药物,可能促进患者的生存获益。Cho等[35]研究指出,1 000 mg/d的剂量为PPDM的最佳选择,能有效预防胰腺导管腺癌,显著降低死亡风险(aHR=0.51,95%CI 0.36~0.70)。因此,多数专家建议,无论PPDM-A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皆应维持使用双胍类药物[36,37],从低剂量开始,并在4~6周内逐渐调整剂量[35],以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与此同时,使用磺脲类和肠泌素类药物治疗PPDM-A的安全性可能不足,容易诱发低血糖事件[36,38]。今后,仍需开展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现有降糖药物在PPDM-A中的获益与风险平衡。
胰酶替代治疗是改善PPDM-A合并PEI的首选方案,能有效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症状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39]。我国推荐成年人初始剂量为25 000~40 000 IU脂肪酶/餐[12],剂量需按个体疗效增加。最后,重视患者对PEI临床症状的掌握,例如粪便呈泡沫状、浮于水面,常于高脂饮食后出现[12],以提高患者自我监测的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诊。
小结
PPDM-A是AP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但正确识别率较低,提高医护人员对PPDM-A的关注、促进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此外,国内外对于PPDM-A的诊断和治疗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全程管理的难度较高,亟待组建相关专科医生、护士、心理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管理团队。最后,国内外关于PPDM-A的干预性研究极少,今后应积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调查,为临床干预和护理管理提供最佳证据。
引用: 吴晨, 茅兴梅, 向圣晓, 等. 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现状及管理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 40(2) : 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