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非预期死亡病例审议方案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 为防失联点击上方“淋床医学”,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非预期死亡(unexpected death,UD)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或预期寿命无关的病死[1]。一项荟萃分析显示[2],医疗不良事件是导致UD的主要原因,而可预防的UD事件约为3.1%。其中,>50.0%的不良事件可通过合理医疗干预或管理避免[3, 4, 5, 6]。为了降低UD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UD病例审议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但国内对此进行常态化开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综述,为医院如何提高UD病例审议质量提供借鉴。
一、UD病例审议的国内外现状
UD病例审议指对病死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找出导致患者病死和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从而改善医疗安全及管理质量[4]。通过病例审议能够评估病死是否属于非预期[6],讨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与错误,从而发现和改进潜在危险的工作流程,例如医师对患者疾病进展的诊断时间、漏诊或误诊、纠正酸中毒时间等。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死亡病例审议制度,以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5](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ferences,MMC)的形式开展多学科专家审查病例,并将其作为医院认证、医师培训和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不良事件是否可预防,有研究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的住院预期寿命和实际减少的生存时间,提出了通过缩短的预期生存时间判断不良事件的标准[7]:(1)预期寿命超过3年,实际缩短超过1年;(2)预期寿命1年,实际缩短6个月;(3)预期寿命不足1年,实际缩短3个月。符合任一上述标准,即可认定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目前,MMC被广泛地应用于欧美国家外科、内科、急诊科等医疗领域,尤其以重症监护病房[8]和外科[9]等高风险科室最为受益。但是,实际开展病例审议会议也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审议范围较广,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审议过程复杂,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支持;审议结果多样化,需要更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审议效果难以衡量,需要更多的证据和评价等。
国内多采用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死病例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运用多学科专家审议的方式结合回顾分析发生UD事件的病例资料,对提升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10],在院内病死病例的实时监控和内部审查方面亦取得了进展[11];但是,在病例审议过程中仍然存在讨论深度不足、反馈不及时、病例资料收集不全等问题。
二、国内UD病例审议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病例讨论效果的因素
死亡病例讨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12]。科室主任应组织医护人员讨论临床病死病例,并将记录存入患者病历。然而,该制度在落实中未发挥真正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讨论范围不全面,参与讨论的成员多为同一科室或病区的医师和护士,故讨论缺乏深度和广度;(2)讨论目的不明确,部分病例仅复述其诊疗过程,没有探讨可改进或避免因素,如医源性损伤、并发症、流程优化等;(3)讨论氛围不佳,部分医师不愿公开谈论错误;(4)讨论反馈不及时,部分病例审议结果未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或未跟踪已改进的效果。上述因素均可能影响UD病例审议的质量和效果。
(二)病例资料收集不全
开展UD病例审议,需完整收集病死患者的病例资料。然而,部分濒危患者出院后,病死家中,则收集的病例资料无住院期间病死记录,故不纳入审议统计范围,导致住院病死率被低估35.7%[13]。造成偏差的原因为院内病死病例统计是根据病案首页出院情况确定。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为开展病死病例审议的资料收集奠定基础。
(三)不良事件漏报或上报不及时
医务人员存在对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的问题,其与上报意识不强、上报流程和系统不完善以及缺乏健全的上报奖惩制度等有关[14]。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严重的Ⅰ级不良事件(如UD),需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强制上报。然而,《2021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15],2020年导致病死的Ⅰ级不良事件仅27例,明显存在漏报。
三、建议与改进措施
(一)完善UD病例审议专家体系
病死病例审议有助于医师进行“以防止错误为目的”的学习[16]。通过分析和讨论有证据支持的不良事件,可从系统层面发现医疗服务中较为危险的工作流程[17],并对照导致死亡的关键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医护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医疗质量。“从死亡中学习”[18]强调医务人员应如实提供患者死亡信息、家属参与讨论和公开审议结果等环节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务人员学习和预防UD事件发生。UD病例审议专家体系的改进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增强团队协作,讨论病死病例应邀请临床药师、检验医师、辅助检查医师、医疗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科室专家共同参与,这有利于多学科间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提高对病死病例的认识;(2)建立常态化的质量控制流程,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病死病例进行汇总整理,并制定适合本院的病例审议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健全利益冲突管理机制和伦理审议质量控制机制,保证伦理审议过程独立、客观、公正;(3)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医院相关部门应优化病理审议专家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反映讨论结果和建议,促成工作流程整改和优化;(4)持续评价和改进讨论过程和效果,建立病例审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科室定期量化评分。同时,建立评价督导机制,定期现场检查或抽查病例审议开展情况,加强对讨论结果和建议的落实和监督,长期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医疗质量安全考核体系。
(二)UD病例审议工作的培训与改进
UD病例审议工作需要对参与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提高其对UD审议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培训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审议流程、标准、方法和改进措施等;实践操作包括模拟病死病例的汇报、讨论、记录和反馈等。在病例审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9]:(1)确定病例是否涉及9类不良事件,如院内获得性感染、麻醉期间死亡、围手术期死亡、意外或突然死亡、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诊断与解剖病理学诊断间的差异、不确定的病死原因、与患者病死可能相关的疑点以及涉及刑事案件等;(2)评估UD病例是否有并发症、误诊或漏诊等问题;(3)考虑上述问题是否与医院管理或流程有关。
为明确UD事件发生的具体责任人,相关部门需制定明确审议的具体流程,并采用系统方法逐层分析病死原因是否可预测和避免。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并发症的属性,如必然性、可预测性和可预防性;(2)评估死亡是否可预防;(3)根据死亡是否由自身疾病、并发症、医疗错误、不良事件、系统缺陷等引起,重新构建患者死亡的病因链,并提出相应的审议意见。在病例审议中,如果判断病例死亡与院内感染有关,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监测部门应及时确认该结果的可靠性,并将其纳入统计数据[20]。但是,如果病死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免疫缺陷和晚期肿瘤,导致难以避免的院内感染,则可被视为不可预防的死亡。
(三)探索智能化技术在UD病例审议中的应用
UD病例审议对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但也面临审议耗时长、信息滞后、结果不一、问题遗漏等诸多问题。智能化技术则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提高审议的效率和质量,避免人为导致的偏差。美国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发现可能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几个常见医源性风险[21]:医疗相关性感染、院内获得性疾病、药物不良事件、血液或影像检查报告延误及临床团队间的沟通不顺畅。该医院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数据后,分析、评估不良事件潜在的可预防性。通过这种信息化的审议方式,医院审议了7 856例院内UD病例,发现可预防的不良事件为5.2%[22]。
国内医院大多已采用信息化闭环管理医疗安全事件[23],可进一步研发一种集大数据、实时提醒、人工智能于一体的电子病例审议质控系统。该系统可从电子病历、实验室信息系统、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等环节收集数据进行处理,智能化审议和评估收集病例的质量,并生成标准化的审议报告和质控指标。同时,还应具有智能化环节提醒的功能。当正在实施改进措施的新病例出现危急值时,可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推送危急值信息[24],并跟踪处理情况,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持续改进危急值的回复率[25]。如此,既可以避免因危急值漏报或延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又可以从系统中发现并分析不良事件。因此,这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改进方案。
(四)强化与维护医疗安全文化
医院可以借鉴高可靠组织(high reliability organizations,HROs)的做法,将安全置于首位,支持持续学习和质量改进,将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视为必须克服的挑战[26]。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明确支持这种文化转变。医疗管理部门可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医师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视为学习和改进的机会。医院应保护同行评审人员的权益,确保院内审议的调查流程保密。此外,医院还应关注受到患者安全事件影响的医护人员,并及时干预,防止他们成为“第二名受害者”[27]。
综上,UD病例审议是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有效、可行的方法。结合我国现状,医院应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的病例讨论流程,推广并规范流程和标准,提高审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应该关注UD病例审议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审议的效率和准确性,如何建立跨机构的协作和共享机制,如何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权益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我国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引用:乔莉, 张劲松, 周苏明, 等. 完善非预期死亡病例审议方案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作用[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 10(4):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