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不该是“演员”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6-1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对宣讲这件事儿,当下青年人的感受很复杂:一边“上瘾”,一边“抗拒”。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这一幕看得人心潮澎湃。

第1集,袁世凯与日本签下“二十一条”。在早稻田大学,李大钊有段话振聋发聩,让人听了直想跟着振臂高呼。

“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同胞们,你们说怎么办?”

不过,一转头,回到现实生活中,不管本人要参加宣讲,或是去“围观”宣讲,味道就不对了。甚至,有人会连打几个问号:

今天的宣讲,还能让人沸腾吗?

宣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前些天,一场名为“共同富裕·青年说”的宣讲赛在龙游开幕。比赛前半段为场景式,宣讲点就在樟树下、广场上、社区中。

“共同富裕·青年说”宣讲赛现场

青年人作宣讲,见怪不怪了;来到田间地头宣讲,也不算太稀奇。

那么,这个比赛有啥过人之处?

一个现象很有趣:比赛的所有评委,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或是“老面孔”,观众席上围坐的都是当地村民、学生等,他们就是评委。

参赛者像在拉家常,和大家谈理论、说政策、讲故事、答问题,距离近在两米内。

讲的内容,既有通俗的理论解读,也有真切的“现身说法”,好得出人意料。
 
现场,有人来了这样一句感慨:宣讲比赛,早就该“回归”了。




比赛是锤炼、发现优秀人才的手段,但并非终极目标,更不是唯一途径。

一位受邀到多个省市担任过宣讲大赛评委的高校学者抛出一个观点:

宣讲搞比赛出发点没问题,但如果过于注重舞台比赛本身、“演”的成分过重,这就令人很担忧了。

比如——

为了拿奖,有的地方安排“特殊”身份人士参赛,“明星”式宣讲员“昙花一现”后,再无下文;
有的地方把准备比赛作为重头戏,组织团队磨稿子,反复比较找“演员”,花了很大精力,作品看上去很精致,但结果是“上场的不是宣讲员,真正的宣讲员没机会上场”;
有的宣讲,重于包装“故事”,缺乏理论味,内容上不扎实,就缺少真正的营养;
有的太注重声、光、电效果和表现的形式,而忽略了宣讲内容本身,“曲终人散”后空空如也;
此外,赛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基层组织者疲于应对。

他将此概括为:选人“明星化”,内容“精致化”,流于“演讲化”,重于“舞台化”,过程“复杂化”。

有一说一,以上,是否恰好稳稳击中了你?

和相关人士聊了聊,就得到了如下回复:

有口皆碑的宣讲名嘴说:现在让我去参赛,最多拿个鼓励奖,因为我太土了,“装备”太少。

常参加比赛的宣讲员则打趣:要么在准备比赛,要么是在去比赛的路上,去基层宣讲实际很少。

有些单位还表示,干部、职工去比赛拿奖是走得出的,真到基层去搞宣讲,那时间上就不一定安排得出了。

有比赛参与者幽默地说,比赛一场又一场、奖状一张又一张,这就是“痛并快乐着”。

宇宙的尽头不是考编,宣讲的终点也绝不是比赛,宣讲员的主要任务更不是“表演”。

群众需要的,是真正的“声”入人心。




既然如此,浙江为何还要组织全省万名青年参加“共同富裕·青年说”比赛?要知道,这前后战线可长达4个月呢。

“共同富裕·青年说”宣讲赛现场


其实,这恰恰是在破题——直面问题、让宣讲“归位”。

这次活动总共分为学习、调研、研讨交流、比赛和基层宣讲五个环节,比赛仅是其中之一。重点是希望参与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理论涵养、增进实践认知、磨砺宣讲本领上。

毕竟,一名宣讲员如果自己都没有学懂弄通共同富裕是啥,又怎么能跟群众讲得明白?仅仅是原文原著的“搬运工”,又如何让人听进去、坐得住?

为了让大家打好基础,活动已在前期吸引300多万青年学习打卡,深入2500多个基层点调研,平均每月开展基层宣讲3000多场。

据说,今年是主办方浅浅地试水新形式,明年将全面深化。



现代人爱热闹,创新喜闻乐见的形式很有必要,但好宣讲关键还是看内容。

就像高校思政课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不是把多媒体手段玩得最溜的,而是善于交流互动,思想力“爆棚”、金句频出的。

浙大辅导员项淑芳将话剧搬进思政课堂


真正的宣讲名嘴是从基层一线“冒”出来的,是干部群众用口碑“堆”出来的,而不是在舞台上评出来的。

比如,长兴“老施来了”宣讲团的施小荣,专注于讲好浙江乡村振兴的故事,从总书记的著作,到“土专家”的小本本,他是翻了又翻;不仅走遍长兴、湖州的山山水水,还带队宣讲走亲到全省、全国。他总结的浙江乡村建设的那些金句,就连贵州、四川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也记得牢牢的。

“绿色浙江”的忻皓,大学时就读了很多环保类书籍,并亲身投入到相关公益事业实践中,他关于浙江绿色发展实践探索的宣讲,既能“讲”进中央部委,也能“讲”进乡村、社区。 

温州瑞安的林式其在基层和高校有不少“粉丝”,他说自己宣讲最不喜欢坐在讲台上,而是走到听众中间去,还主动要求提问、随时互动。长期的农村工作经历和深厚的理论积累让他宣讲时名言金句、生动案例脱口而出,大有“师法自然,大匠无痕”的味道。

这,才是真正的宣讲员



有人说,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个悖论,因为它门槛太高,与普通人之间有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这恰恰违背了一个事实:理论本质上来自于大众实践。

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它多绕了几个弯。

浙江人崇尚求真务实,浙江的发展得益于求真务实。

今天的浙江,参与宣讲正成为8090和00后的新时尚,我们的宣讲事业正蒸蒸日上。

让我们下定决心,让弯弯绕绕少一点,让宣讲“归位”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