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小时博物馆”为谁而开?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6-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前不久,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的“24小时博物馆”在杭州开放。这是我省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

到了晚上,到底有没有人会去博物馆?其实这个需求一直在。这不,开放的第一晚,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就吸引了700多人前来参观,直接反映了社会对它的认可和需要。

实际上,博物馆实行24小时开放,正是创新文化业态的尝试,或将成为服务社会、推进文教结合的有效举措。




博物馆从创办起,就承担着保存展示文物、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

1905年,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南通博物苑,“留存往迹,启发后来”,这也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张謇此举,目的就在“教育救国”。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人力、维护管理等原因,公共博物馆开放时间固定且有限。每个开放日下午,往往5点左右就闭馆了。

这样一来,学生作为博物馆的主力参观人群之一,在非周末时间里就基本与博物馆无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博物馆优质历史文化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于是,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平衡:

这一边,“双减”之后,学生们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加了,但到了放学时间,博物馆也闭馆了。想打卡“镇馆之宝”,还得趁周末。
另一边,在工作日,博物馆里基本冷冷清清;到了周末,家长带着孩子纷纷前来,常常需要提前预约、现场排队。人头攒动之下,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浙江自然博物院尝试“24小时博物馆”模式,正是解锁了“双减”之后的新玩法,能够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不可否认,在公共文化场所,夜间流量大概率比不上白天。“24小时博物馆”到底实际效用如何,还需看具体实施情况。


在两个月的试运营期间,“24小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午10点半至午夜24时,周末全天24小时开放。虽然不是每天都24小时开放,但已经大大延长了开放时间。

这两个月,也是调整适应期。

“24小时博物馆”不应只是时间上的延伸,博物馆应借此进一步增强自身“造血”机能,以带来服务上的提质增效。

比如,可以丰富展陈内容、形式,策划更多适合夜间的研学活动,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等。


此外,在完善、提升、拓展的基础上,希望可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先行先试推动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和业态创新,带动全省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都积极参与进来,甚至为全国公共场馆改革创新提供样板。



文化应该且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只有让群众随时可见可及,它才能真正保持长久生机。

2002年,西湖取消门票,向游客24小时免费开放,政策制定之初也有各种不同声音。

二十年过去,“还湖于民”初心不变,不仅带来了杭州市民可以随时随心漫步西湖的惬意,更“毫无意外”地给杭州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活力。

此次浙江试水 “24小时博物馆”,在构建全新的公共文化场馆发展范式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体现了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更好服务于公众的决心。

虽然,人们不一定会每天赶在深夜凌晨,带着孩子前往现场参观。但是,当在下班路上、饭后散步时,如果需要有这样一片空间,而它恰好在,那就多了一份“顺理成章”的惬意。


当前,浙江正高质量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各种文化设施遍地开花,也是为了方便群众能够就近找到属于自己的公共文化空间。

当有了想到便可看到、看到便可用到的公共文化场馆,当深夜有了更多可以歇脚的去处,或许人们便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富裕,也是精神富有。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