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大戏!
近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嘉兴亮相。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继在四川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美术馆等地展出后,在这个夏日走进嘉禾大地。
这个艺术盛典,让人大饱眼福。
一场展览,上演了一场精神文化的大戏。
一
相信每个到现场观展的人,都会深受震撼。
在历史上,中国画的整理收藏,规模大的不过几次。唐代的《历代名画记》,宋代的《宣和画谱》,清代的《石渠宝笈》。 至当代,就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它是“十七年磨一剑”的成果。
2005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下,以《宋画全集》为起始,一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搜集中国古代绘画图像资源的行动正式启动。
此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关心记挂支持着这项工作,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曾担任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现在担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总主编的张曦说——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我到浙江大学工作后主持的一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宋画全集》是该工程第一期项目。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攻坚期,都离不开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2010年9月13日,在《宋画全集》按计划基本出齐后,张曦写信向习近平同志汇报,建议在《宋画全集》完成后,拓展实施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在内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
9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
从2005年至2022年,项目组从零开始,系统搜集、梳理采集中国历代绘画的高精度图像,并编纂整理、集结成册。
让人振奋的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化瑰宝,在图像采集中陆续来到项目组手中。其中,散失海外的3569件(套)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重返祖国怀抱,与国内8910件(套)藏品图像“团聚”,共同构成了纵贯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绘画史的恢宏图景。
为了收集流落海外的中国古画,“大系”项目组克服种种困难,仅与全球各大文博收藏单位往来通讯、信函就数以万计......
项目组所付出的精力之多、所涉及的人数之众,难以估量。
当这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文化长跑跑到今天,一个可谓“集中国古代绘画之大成”的重大文化成果呈现在世人眼前。
来自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12479件(套)中国绘画藏品,无言却有千钧之力。
它们静静讲述,中华文化的基因是如何传承的,中华文化的血脉是怎样赓续的。
二
文化要留下来,还要活起来,然后才能火起来。
过去,许多传世名作或为私人收藏,或属皇家珍物。有人穷尽一生,也未必能看到一幅古画风貌,更不必说尽览从先秦汉唐到清代的中国绘画精品。
比如,这次展览中的《千里江山图》,其真迹近百年来只向世人展示过寥寥数次。
此外,“纸千年,绢八百”。宫廷画家或文人画家创作的纸本、绢本绘画作品,保存期其实有限。
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从数字化采集到数字化利用,以“大系”为代表的数字文物保护尝试和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我们看到,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绘画珍品正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从历史中款款而来,开启全新的“生命奇旅”。
嘉兴这次展览,就有一些技术创新之举:
比如,通过AR技术,让观展者体验宋徽宗赵佶《听琴图》的美妙意境;
利用全球领先的3D石窟复原技术,等比例复制中国四大石窟。
传世艺术珍品的数字化重现,正是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它还创造了一种无限“接近”的可能性,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诞生于不同时空的艺术精品,从中汲取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言的文化共享、精神共富最本质最朴素的应有之义。
三
“大系”展览为何来到嘉兴?这颇有一些渊源。
在编纂出版“大系”过程中,“大系”团队特别关注历代嘉兴地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嘉兴也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举办“大系”展览、组建“大系”研究机构等方式,全力推动“大系”在嘉兴的拓展和延伸。
入编“大系”的许多一级文物甚至“国宝”级文物画作就曾是嘉兴天籁阁旧藏;“大系”中还专门设置了嘉兴卷,收录作品100件。
值得一提的是,天籁阁是这次嘉兴展览的亮点之一,都说“一座天籁阁,半部中国书画史”。
天籁阁主人项元汴是历史上著名的民间收藏家。明朝中晚期皇室衰微、无力收藏,他穷尽毕生精力收了大量奇世珍宝,悉数藏于天籁阁中。
其中,他所收藏的历代绘画之宏富,令人叹为观止。
本次展览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收录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中,选出1022件集中亮相,其中有356件跟天籁阁有关。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