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暑期档里能看到什么?
近日,一部名为《热烈》的浙产亚运题材电影在杭州杀青。借用“热烈”这个名称,来描述正在进行中的2022年暑期档,可谓贴切。
今年的暑期档,的确与以往很不一样。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影院暂停比例最高曾达50%以上,“电影业怎么办、我们怎么办”成为不少电影人心中的拷问。
随着疫情有效控制以及一批新片好片上映,两个多月时间里超过1.8亿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很多人欢呼,“暑期档的感觉又回来了”。在这样一幅火热场景背后,作为电影关切者的我们,该从中看到些什么?
一
第一个能看到的是: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消失。
今年,一条“电影业被纳入特困行业”的消息,让笔者身边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从星光熠熠到特困行业,现在“电影人太难了”是不争事实,但电影业是否真的就此进入“至暗时刻”了呢?甚至像有人说的“电影已死”了呢?
还是让数据来说话。2021年暑期档,总票房73.78亿元。而今年的暑期档截至8月17日,总票房已突破78亿,“会超越去年多少”成为一个令人欣喜的悬念。更值得关注的是,进入7月份,绝大部分时间里大盘单日票房均保持在6000万元以上,周末票房更是稳稳超过1个亿。这份“稳稳的幸福”,尽管比以往来得晚一些,但终究还是来了。
《独行月球》海报。图源:豆瓣电影
以电影《独行月球》为例,刚在杭州上映时,“一票难求”的情况让不少影院暗暗窃喜。还有媒体报道,上映两天后,一位济南的影城经理激动地发了朋友圈,“衍生品都卖光了。”在全国上映5天后,累计观影人次达到了3000万。
大道至简。这些数据都是观众用手里的一张张电影票投出来的,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观众热爱电影,电影需要观众。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中国电影依然处在黄金发展期并充满了希望,观众没有离场,投资没有离场,政策没有离场,真正的电影人也不会离场。
二
第二个能看到的是:中国电影发展“比预期更精彩”。
近年来,随着《长津湖》系列等一批主旋律电影的热映,也随之出现一些不同声音。特别是一些人把由于疫情等因素导致的行业困境,归结到是因主旋律电影“扎堆”“霸屏”,挤占了其他类型电影的生存空间,甚至还有“主旋律和票房是天生的敌人”的奇谈怪论。这样的所谓“深度反思”,是“真相”吗?
时间是最客观的述说者。不用追溯太长时光,以今年为例,大银幕上既有《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主旋律大片,也有《人生大事》这样极具现实感、聚焦普通人的剧情电影,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外太空的莫扎特》这样的合家欢电影,近期更有《独行月球》这样“浪漫而奇妙”的国产科幻喜剧电影。《遇见你》《妈妈!》等爱情、家庭、动画类型的高质量影片也陆续上映或定档,共同把今年暑期档托举得热腾腾的。
《人生大事》海报。图源:豆瓣电影
不能说当下电影发展就无懈可击或不能批评,但应该客观承认的是,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映照出的是中国电影的日益发展繁荣,彰显的是中国电影正走在光明大道上的宏阔前景。正能量与高票房从来就不是一对冤家,主旋律与多样化之间也没有什么森严壁垒。
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中国的大银幕永远是“佳片才有约”“佳片自有约”。
三
第三个能看到的是:中国电影未来需要每一份努力与呵护。
电影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主食”。这份“主食”面前,每个人都是利益攸关者、责任相关者。
有什么样的电影氛围,就有什么样的中国电影。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电影业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易,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用心呵护。这份呵护,既包括各级主管部门的纾困解难,也包括各种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赋能加持,更包括无数电影观众的激励、批评与守护。8月11日,国家电影局部署启动“爱电影·爱生活”电影惠民消费季,推出1亿元电影消费券,发出了强力推动电影市场恢复的国家声音。
同样,有什么样的电影创作者,也就有什么样的中国电影。面对奔涌激荡的伟大时代,电影创作者既要快马加鞭,用心用情用力拿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电影作品来;更应孜孜以求,在艺术追求上不断突破自我、跨越提升。
要致敬每一份为中国电影付出的努力。大家一起来,电影这些事就一定可以更精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