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能设计出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五星红旗,所有中华儿女心中永远鲜艳夺目的旗帜,14亿中国人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的旗帜。
你可知道,它与一位“普通”的温州人有关?
他叫曾联松。73年前,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在近3000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振奋与自豪的国旗。
他是谁?为什么是他?今天,我们来追溯这段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历史。
一
学生时期,曾联松就是热血青年。
在瑞安中学读书时,他和同学们慷慨激昂地走上街头,一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就读江苏省南京中学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爱国运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写得最多的游行标语。
1936年,立志救国的曾联松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随着抗战全面爆发,中央大学不得不迁往重庆,曾联松愤而写下《负笈入蜀》:
国破山河异,人亡四海忧。烽烟燃大地,血泪染卢沟。天下兴亡责,匹夫赴同仇。溯江正负笈,直上险滩头。
1938年,曾联松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几经辗转,回到了浙江,在瑞安中学担任历史教师。抗战胜利后,他去往上海,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经济新闻据点——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
“曾君联松,性刚毅,不为威武所屈……君于国事,尤且关怀,满腔热血,常欲效用沙场。激昂慷慨之气,令人望之折服……”
曾有同窗在《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廿五秋级毕业纪念册》上留下这样一段关于他的评价。
亲历过山河破碎与百废待兴的中国历史,曾联松和许多爱国人士一样,拥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家国情怀。怀揣着赤子之心,无论身处何方,他都希望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兴奋的曾联松反复读了几遍:祖国新生,群策群力,我为何不能一试?
但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为新中国设计国旗不仅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
为了绘制出理想的国旗图案,曾联松在不足10平方米的阁楼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设计了一张又一张草图。
一天夜里,他仰望星空,想到人们常说“盼星星,盼月亮”,中国共产党,不正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吗?于是他匆匆钻进阁楼,伏案创作:以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以小星代表人民群众,在大五角星上还贴上“镰刀斧头”标志,图案就此绘成。
要知道,当年筹备会要从海内外2992件应征稿中选出38幅国旗图案编成一册,提交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代表讨论。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稍作修改去掉了原设计图案中的镰刀斧头,被编为“复字32号”。
简洁、大方的“复字32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949年9月25日晚,在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协商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拿着大幅“复字32号”五星红旗图案,开宗明义地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此光耀四方。
三
“一得之愚献祖国,五星旗海壮山河。”
曾联松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自量力,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70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历史,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如今,在温州道德馆的广场上,四尊雕像屹立,其中之一就是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在瑞安中学,有一座“国旗园”;在飞云江北岸瑞安外滩滨江大道曾联松广场上,曾联松铜像静静矗立,似在仰望星空……
2019年9月28日,一座融合多元化高科技手段的数字化国旗互动空间——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国旗教育馆在温州瑞安建成开馆。
在温州,有空逛一逛国旗教育馆,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特别是每年国庆假期,国旗教育馆都会迎来一波红色旅游高峰,成为热门打卡地。
溯源国旗文化、追寻“旗”迹故事……五星红旗,于每一位温州人、每一位浙江人而言,在崇高而神圣的仰视中,又多了一份亲切、独特的教育意义。
“我为新中国做了什么?”73年前,曾联松摘下“星辉”献祖国。
今天,每一位有志青年,是否也曾问过自己:“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曾联松的故事,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细节,似乎也在告诉我们:
每一段岁月都有它特殊的底色。如何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我们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个“普通人”在大时代都能有所作为。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