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长期以来,浙江持续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着浙江力量。在之江大地,“数字化”已成为一张闪闪发光的金名片。
借助数字化改革,浙江群众生活体验常常行走在潮流一线“花样翻新”。“浙里办”注册用户达8200万,日活用户达300万,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无论是教育、就业,还是医疗、交通,各种大数据和便民应用,让人们以“键对键”的方式畅享数字生活新图景。这一切的惊艳成果,都指向浙江驰而不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2021年2月,浙江启动数字化改革,“数字浙江”进入新阶段。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浙江的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一。在浙江,数字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桥”和“船”。放眼全国,重视数字政府建设的省份固然有很多,但把数字化改革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并且全力以赴推进的,似乎只有浙江。
图源:视觉中国
说到数字化改革,很多浙江干部群众都有发言权,因为种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切切实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办事不用出家门。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集成出生“一件事”、入学“一件事”等50个高频服务事项,日均办件量4.2万件,平均减材料67%、减时间66%。看病不用多花钱。想看病,打开“浙医互认”应用,它率先在全省实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免除群众重复检查检验的麻烦和费用。截至目前,累计互认1573万项次,直接节省医疗费用6.8亿元。吃饭不用有顾虑。“浙江外卖在线”应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阳光厨房”新鲜出炉,到小哥取件,再到外卖送上门,我们可以“看得明白、吃得放心”。文化生活更多彩。浙江正在布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文化享受泛在可及。“品质文化惠享”应用整合全省各级各类文化场馆和活动资源,“线下空间+线上场景”让人们尽享“家门口的文化圈”;“全民阅读在线”则通过“AI精准种草”、“你选书我买单”等方式,打造一站式阅读体验,让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像这样的生动案例还有很多。当然,数字化改革的成效绝不局限于生活层面。数字生长为人智慧的触手,带来了生产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显著进步。越是情况紧急,越能彰显数字化改革的威力。“防汛防台在线”应用实现风险具象化和快速预警,“村子里该转移多少人、有多少人没转移,需要多少物资、缺口还有多少”,一目了然,为助力打赢抗击“烟花”“灿都”硬仗提供多方紧急协调,在去年“烟花”台风期间紧急调拨各类物资20.6万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00万人。此外,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产业一链通”应用完成强链项目362个、补链项目1350个,跟踪招引重大产业项目78个;“科技攻关在线”应用今年以来支撑取得进口替代成果175项,累计349项;“浙企智造在线”着眼优质服务供给,为近2万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推动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降低19%。从工业时代跨越到数字变革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所依赖的基础要素和核心资源。不同于煤炭、石油等实体资源,数据看不见、摸不着,却蕴含着撬动未来的强大力量。
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数据生动说明,数字化改革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的问题,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持久力。改革路径的选择,从来不是偶然的。《习近平浙江足迹》中记录了一段往事。21世纪初,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不可阻挡。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2003年1月,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阐述了“数字浙江”的构想,浙江由此进入数字化建设的“新赛道”。之后,“数字浙江”还被写入了“八八战略”。2005年,在习近平同志的见证下,华为公司第二次与杭州市“握手”——华为杭州研发中心项目正式签约。2006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和浙江大学共同举办“春回燕归·浙籍IT精英峰会”,让IT界浙籍企业家共聚一堂,为“数字浙江”建设添砖加瓦。而在此后连续举办的数年里,吸引了网易、中兴等多家知名通信企业入驻浙江。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此后,浙江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入推进“数字浙江”建设。2014年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2017年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启动政府数字化转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逐渐变成现实,“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呼之欲出。2021年2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成为浙江最鲜明的底色。改革全面启动以来,省委主要领导每两个月主持召开全省推进会,持之以恒推动数字化改革。V字模型、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体系架构、三张清单、重大应用开发、系统重塑、整体智治……数字化改革启动以来,这些话语经常见诸媒体。一项项改革稳步推进,一个个应用迭代升级,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火热出炉,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发生改变。
杭州互联网法院庭审现场
事实上,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关于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也是一场思想更新和理念变革——它倒逼相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生成性学习、激发创造性张力,在实践实战中不断增强系统观念、数字素养、改革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变革本领。数字化改革,本质上是集成改革和制度重塑。以数据流集成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从根本上推动各领域流程再造、规则重塑、制度重构、整体优化,有效解决了一批省域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最终,改革始终有一个鲜明指向和落点——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美好。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改革“为了谁”,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一再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对于数字化改革,人们这样评价:解决了一批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难题,干成了一些过去不敢想或者认为干不成的事。
数字化改革从一开始就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战实效。通过集成“基层治理四平台”、“141”体系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等经验做法,打造了基层治理系统,让各类应用越往下越集成、越符合基层实际需求,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向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社会治理、关键民生小事等更大范围拓展,颗粒度更细。比如,衢州开化推出“灵活就业”应用,台州打造“房省心”多跨协同服务场景,分别解决了找工作、收房验房等难题,很有现实针对性。
2021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生在数字化神经外科空中手术室实施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
数字化改革成果渗入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让老百姓真实可感。比如“浙里基本公共服务”应用为用户及其家人提供了一张“幸福清单”,涵盖一个人从出生、教育、就业、婚育、就医、养老等10个阶段,通过智能匹配个人和家庭信息,为用户推送、提供近百项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公共服务。
省域治理存在的热点难点痛点,借助数字化改革也能得到破解。在疫情防控中,浙江在“健康码”基础上,上线疫情防控精密智控综合集成应用,集成申码亮码、核酸采样、三区研判等31个场景,在多轮疫情防控遭遇战中实战运用,发挥重要作用,成功应对疫情多源、多点、散发、频发的新情况。
有专家认为,浙江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跨越到制度理性,最后实现价值理性,推进长效发展,价值理性则是以人为本,更关注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人的关系以及发展成果的分享。现在,面向数字时代,浙江正在努力打造数字变革高地,这是“数字中国”在省域层面的生动实践。我们所看到的,将会是全民共享、引领未来、彰显制度优势的现代数字文明,这也将为浙江的“两个先行”提供根本动力。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清单”不断扩容。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求,数字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迭代过程,但浙江已下好先手棋。期待未来创造更多突破性标志性成就,用今天的浙江实践为明天的中国探索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