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坪:70年新闻人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11-1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浙江新闻界,江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曾任浙江日报总编辑、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杭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是浙江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

今年是江坪从事新闻工作70年。他70年如一日,奋战在新闻一线,佳作频出,著作等身。从江坪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更懂得了什么是新闻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立言之道。

江坪


70年沧桑巨变,70年初心依旧。作为新时代宣传人、媒体人,从江坪70年新闻工作的“富矿”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又该传承好什么?



有人说新闻人的收入,不光只是工资收入,它有三份:一份是基本口粮;第二份是情感,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第三份就是我们的初心和热爱。

热爱,是江坪经常提到的。他说,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事业,热爱是前提。在70年的新闻经历中,江坪就坚持着这份热爱,“视新闻为生命”。

在江坪心中始终有一团不灭之火。这团火,就是他对新闻工作的挚爱之火,是忠诚趋赴、脚踏实地做新闻的那种执念。

当年,著名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路甬祥回到母校浙江大学继续开展科研。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要求好好报道路甬祥。

路甬祥回国后,很多媒体都想采访他。江坪认为,仅靠统一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不可能写出详细感人的报道。他决定先打“外围战”,从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采访起。很多细节,都是从这些外围采访中获得的。这份执着最终感动了路甬祥,决定接受江坪2个小时的专访,这才有了后来的名作《中国讲师和西德博士帽》。

江坪采访路甬祥先生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所谓热爱,就意味着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全身心投入,一生认准一件事。江坪说,他的座右铭就是两句话:不要碌碌无为,不要虚度年华。他每天都要在日记里问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哪怕做了一点点小事,取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今年89岁的江坪,还坚持记日记、写评论、发文章。如果没有把职业当事业、把新闻上升到生命的这种“大我”境界,是不可能倾注一腔热血、为之奉献一辈子的,也是不可能取得这番成就的。

江坪还向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任总编辑时,他曾开风气之先,积极推动筹备浙报成立报业集团。他回忆说,“当时浙江日报的发展很快,已经有五报两刊了,在全国已受瞩目,但我们没有自我满足,为什么不成立集团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作用,把拳头越做越大。”

在他看来,作为媒体人,面对的不管是顺境、逆境,都不能安于现状,要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紧跟新形势,用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来进行创新。

热爱、坚守、创新,读懂这三个关键词,让我们得以理解江坪为什么会将70年时光都奉献给新闻事业,也得以理解江坪为什么在起点很低的情况下,能够练就一身本领,最终成为新闻行业的带头人。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江坪的不少文章,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一个原因是,这些文字把准了时代的脉搏,回应了社会的关切。

2008年,江坪写了一篇评论《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这篇报道的由头,就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鲁冠球给万向各部门负责人写的一封信。信很短,只有一百多字,但江坪很敏锐地看到了这封信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这篇评论后来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引发央媒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讨论。

江坪深厚笔力的背后是眼力、脑力、思想力,是日复一日的深入观察和深度思考。江坪认为,记者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在于记者本身,“你的这些作品,是不是对社会有益,对受众有益,有没有得到社会的公认。对受众有益,他就会千方百计来呼应你、支持你。所以,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江坪的采访笔记

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吸引受众的关键始终是内容。只有永葆对时代的敏锐敏感,不断增强内功、提升本领,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标识的新闻作品,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新闻工作也是如此。

70年来,江坪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把新闻写在广阔的大地上。他常说,基层大地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可以让记者生涯充满成就感。

当年,江坪采访企业家步鑫生。面对社会上对步鑫生改革的种种争议,他深入当地,从县委书记谈起,找局长谈,找工厂干部谈,还要找工人谈。说步鑫生好的要谈,说步鑫生不好的也谈。调研了3、4天,又和步鑫生本人谈了两天两夜,才有《企业家的歌》这篇影响巨大的深度报道。

江坪采访步鑫生


这样的文章绝不是一次见面、一个电话、一次网聊,就可以写出来的,必须沉下去、扎下去。正如江坪说,记者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读懂党的方针政策。立地,就是要了解、反映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到群众当中去,到基层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好多新的东西。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广泛普及,新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有些年轻记者习惯“网来网去”,拿着讲话稿抄抄,稿子就少了感情。只有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报道才会接地气、有温度、动人心。



江坪一直都非常注重对年轻新闻人的关心培养。他经常带着年轻记者一起去采访名家大师。年轻同志到记者站、到地方工作了,也时常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鼓励支持。

江坪常和年轻人讲4句话:“一是要有赤子之心,听党的话,讲党性是第一位的;二是要有竹子的品格,要正直、讲真话,实事求是;三是要有钉子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四是要有轮子的作风,要24小时关注新闻事件的发生,随时准备出发。”

新闻事业永葆生机、永远常青,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接过手中的“接力棒”。经验丰富的骨干,不能忽视“传帮带”,要积极搭建舞台平台,让有想法有实力的年轻人能够站出来挑大梁、干大事。

江坪退休生活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舆论传播格局虽然变了,新闻工作者“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的职责要求始终没有变,江坪同志对新闻理想的执着、对新闻事业的激情始终不会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需要扔掉“旧长衫”“旧包袱”,拿出“新思路”“新打法”,在大变革时代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在新赛道上找回媒体人的自信与尊严。

江坪访谈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