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读丰子恺

嘉轩 浙江宣传 2023-01-17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如果铺展中国近现代文化繁星漫天的长卷,从中找寻100多年来真正雅俗共赏的国民艺术家,相信很多人会举起丰子恺的牌子——


他的漫画人见人爱,简简单单透万千;他的随笔充满人间情味,平平淡淡见真章。“丰迷”遍布海内外,“丰子恺热”长盛不衰。丰子恺的漫画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选用,成为宣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载体,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频繁刷脸、在网络空间一再刷屏。


今天,我们一起重读丰子恺,看他如何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发现日常生活之意趣,传递古典美学的意境,找到他在100多年后依然老少通吃的文化密码。


丰子恺




“子恺”两个字的意思是“安乐的人”。


可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如此。他生逢战乱,1937年被迫离开故乡桐乡石门湾,携一家老小艰辛逃亡,“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


逃难路上,丰子恺就地取材,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寥寥数笔,余韵悠长。


他自称“儿童崇拜者”,用画笔写下“育儿日记”,孩子们的童真与日常跃然纸上。


儿子瞻瞻小时,花生米掉地了,小猫不肯吃糕了,泥人打碎了,都哭得不能自已。丰子恺不烦,他看到的是童趣:“瞻瞻尤其可佩服,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什么事体都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他还把瞻瞻的哭画下来,旁边逗趣地加上:“BROKEN HEART”(心碎)。


丰子恺作品《BROKEN HEART》


他“师自然”,笔下万物可爱。田园清新,草木有灵,鱼虫有情,连盯着蛋壳发呆的母鸡都活脱脱充满生命力。


他爱诗画江南,早期漫画皆以江南风物为题材,他更爱杨柳、燕子这些江南巷陌的寻常之物。在他现存的4000多幅漫画中,杨柳的丰姿出现在其中200多幅中,让他有了“丰柳燕”的别号。


丰子恺作品《江南水乡》


丰子恺漫画风格受到西洋印象派画风的熏染和日本漫画家的影响,而最根本的是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闲适气息,赓续了中国意境,萧疏淡远,活泼酣恣。


报纸上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连泰戈尔都高赞他:“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他还是妥妥的“斜杠青年”,在散文、书法、美术、音乐、篆刻、翻译等方面,都很有造诣。鲁迅也表示,自己的翻译不如丰子恺的易读。


战乱之际,别人是落荒而逃,他是“艺术的逃难”,因为心中有爱,所见世界也变得有情。丰子恺被迫逃离了原生的故乡石门湾,艺术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他的精神故乡。


他发现美、记录美,也创造美。他的漫画和散文,都是用意深刻,笔触却生动可爱,妥帖而有余味,至今读来,仍蕴含着治愈人心的力量。


丰子恺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一代文学大师俞平伯如此评他: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丰子恺艺术的魅力,也就是他人格的魅力。


他曾说:“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夏丏尊、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俞平伯、马一浮……从清末童子、辛亥少年、民国青年,到共和国知识分子、老艺术家,丰子恺与现代中国几乎同时起步,与丰老交游的社会名士也纷纷登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平民,丰子恺都与他们平等相


今天,我们且说说他与李叔同的灵魂至交。


丰子恺小时候吟唱的《祖国歌》,曾令他和很多爱国者热血沸腾。后来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发现写歌的人正是自己的老师——祖籍嘉兴平湖的李叔同。从此深入师门,结下延续一生的师生情谊。


师承李叔同,丰子恺不但在绘画上日益精进,音乐上也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921年丰子恺去日本游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音乐研究会学小提琴。丰子恺出版了诸多普及音乐理论的书籍,大多为编译,其中《音乐入门》从1926年初版后重印了30余次,直到今天,中国的出版界仍在出版此书。


师承李叔同,丰子恺在教育上“教惟以爱”,“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李叔同50岁生日时,丰子恺决定画50幅护生画为他祝寿。10年后,又在战火中完成了第二集的60幅。后来,弘一法师回信说:“希望在70岁时,收到第三集70幅……100岁时满百幅。”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一诺一生,皓首不移。丰子恺花费40年时间,完成了从信仰的守护里而来的画作《护生画集》,延续了李叔同的悲悯,画满了他对人生和万物的省思。


丰子恺作品


“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也是丰子恺的毕生追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打开尘封的旧画,翻看泛黄的《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喃喃情语犹在耳畔,有关家乡亲人、有关他所爱着的家与国。


浙北丰饶腹地鱼米之乡的浙江石门湾,是丰子恺数度逃离又数度回归的故乡。他描绘故乡风土,感怀于熟悉的一草一木,哪怕夷为平地只剩断壁残垣,在越贴近故乡大地的时候,越能感受到生命最初的美好。


丰子恺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文艺青年,发出艺术救国之号召,用抗日宣传画的形式发挥他的作用。由于后方物资紧缺,油画等艺术形式是不可能了,丰子恺便使用毛笔画漫画,材料易取,便于登报,于是发展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风格。


丰子恺作品《讲自家的故事》


国学大师马一浮对丰子恺说:“勿望尽力发挥非战文字,为世界人道留一线生机,必愈加亲切,易感动人。”


丰子恺做到了,师自然,赴热爱,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倾注于画卷,即使被误解、被中伤,仍胸怀磊落。

丰子恺


每个人,每段悲欢忧乐,都在丰子恺的艺术人生和作品中找到共情点——


在你挫败连连内心兵荒马乱、无处安放的时候,不妨重读丰子恺;
在你感受到在温水煮青蛙的庸常岁月中逐渐沉没危险的时候,不妨重读丰子恺;
在你远赴重山奔赴梦想心下思念牵挂故乡的时候,不妨重读丰子恺。


他教我们保持最纯净的人生趣味而不坠入俗务,不坠精神。丰子恺的人生与艺术,犹如一场长盛不衰的公众美育,浸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借着现代文明精神的壳,一再重生,永不过时,那是因为搭准了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脉。


丰子恺曾说,人生就是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解决温饱),二是精神生活(文化艺术),三是灵魂生活(信仰)。


人生的三层楼,你走到了第几层?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