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老百姓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企业过日子,开门事有几件?注册登记、用水用电、纳税退税、银行融资……企业这些“开门N件事”,归结起来都离不开“营商环境”。在这次浙江省两会上,就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聚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开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省。笔者注意到,去年12月13日,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调研企业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就强调,要全面提升优化环境促开放,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对标最好,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企业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营商环境为何如此重要?在营商环境有口皆碑的浙江,为何还要继续提升营商环境?改革的新打法和新动作又有哪些?
宁波三江口 图源:视觉中国
老百姓买房要挑好物业,孩子上学要挑好学校,企业要办得好、成长快,也要挑肥沃的土壤和清新的空气。哪儿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跑、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营商环境,好比市场经济的生长之“土”,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被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地方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理解,营商环境的感知是立体直观的,就是看经营方不方便、办事便不便捷、执法规不规范、赚钱安不安心。而在政府层面,营商环境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大工程,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牵涉部门众多,打破壁垒、协同配合的难度不小。营商环境提升难,不仅在于点多面广,还在于火候和精准度的把握。有人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能放手”,也是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被扰”。市场环境时刻在变,“怎么出手见疗效,怎么放手不乱套”更考验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的微操水平,维持经济活力与秩序的平衡并不简单。
临近岁末,浙江某制造业企业呈现出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 图源:新华社
浙江是民营经济强省,政府市场“两只手”经过多年磨合,营商环境有口皆碑。2022年11月,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年度排名,浙江位居第一。营商环境不是一日形成的,肥沃的土壤、丰富的阳光雨露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要再创环境新优势。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包括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内的“硬环境”,还包括政策、服务、金融、社会信用和法治建设等在内的“软环境”,比如“信用浙江”建设、法治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等。此后,浙江还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等,“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事关营商环境”的理念在浙江深入人心,“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蔚然成风。那作为“优等生”的浙江,为何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
在杭州综合保税区一家跨境保税仓内,工作人员在搬运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 图源:新华社
优化营商环境是动态演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走在前列的浙江更要保持领跑的状态和担当。从当前来看,牵住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对于“后疫情时代”经济活力的恢复、市场信心的提振、创新创业的升温,以及人才引进、就业回暖、民生改善等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有专家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国际形势也让人“操碎了心”。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人类社会这艘巨轮穿越世纪疫情的波涛,又遭遇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通胀高企的暗流、能源短缺的寒潮,前路充满颠簸动荡。环顾我们身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不小,特别是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有的民营企业还在经历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三座大山”,有的企业还有税费有增无减、政策缺乏连续性、市场准入差别对待等困扰,等等。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优化营商环境。
在绍兴市柯桥区一家纺织产业公司的样品库房内,工作人员正整理面料样品 图源:新华社
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所在,就是不断深化改革,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个“一号改革工程”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拓展,既让国内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形成稳定预期,真正做到放手弄潮,又可以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全球高端要素。“一号改革工程”,顾名思义,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工程。同时,这是“一号工程”,排在头等位置,是“一子落满盘活”的战略要塞。还有,这是“改革工程”,势必要动奶酪、破藩篱,甚至还要涉险滩、打硬仗。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把握好。要让市场主体更能“如鱼得水”,推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协同高效、亲密无间。比如,不少企业都曾有“放手一搏”的豪情壮志,但有时囿于“审批事项杂、监管束缚多、求人办事难”而不得不选择“贴地飞行”,因此审批程序要“应减尽减、能减尽减”,真正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敢于动真碰硬,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今,优化营商环境,容易解决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了,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清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进一步激活潜力。比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就很关键,要释放更多市场新动能。还得以法治的理念手段让市场主体安心放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大家真正放下“后顾之忧”。政府要当好“守夜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也要加大违法惩戒力度,让守法者处处通途、违法者寸步难行,共同守护一个风朗气清的法治环境。如何吸引更多全球高端要素,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作为对外经济大省,我们还须主动对标国际一流、世行标准和国际惯例,对标国内其他先进省份的经验做法,主动接轨最高标准、最佳模式,把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引到浙江,也让更多浙江企业去国际市场闯荡翱翔。总而言之,真正推进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需要我们拿出一流的干劲,施行一流的举措,对标一流的标准,最终努力呈现一流的成绩。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